金鱼草common snapdragonAntirrhinummajus,别名龙口花、龙头花、洋彩雀。玄参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染色体数2n=2x=16;四倍体品种2n=4x=32。金鱼草在古罗马时代意大利即有栽培,后扩展到欧洲各地。1578年已有数种不同花型和叶型的品种,并育成重瓣花和复色花品种。1850年育出深红色重瓣品种。其后,由有性杂交育出很多品种类型。欧洲致力于露地用品种的改良,美国则开展温室用品种的选育,培育出冬花系和促成栽培用的F1代杂交种系。1920年美国开始抗病育种,并育成了耐病品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多倍体育种,获得了4倍体品种,其特点是:花大而密、梗粗、叶厚、绒毛多,但开花迟,植株矮。根据开花的迟早,将品种分为4种类型: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开花的;2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开花的;7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花的。前两种用于促成栽培,后两种夏季开花。 金鱼草株高20~100cm,切花用温室促成栽培的F1代,株高可达150cm左右,茎基部木质化。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唇形,上唇有2浅裂,下唇伸展、有三浅裂,下部筒状,基部略膨大。花色有白、黄、红、紫及复色,喉凸顶部有明显黄斑。花期5~9月,蒴果偏卵形,种子小,千粒重0.12g。 金鱼草原产南欧地中海沿岸及北非,中国习见栽培。耐寒,不耐酷暑,能耐半阴。喜轻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pH值5.5~7.0。能自播繁衍。为相对性长日照植物,晚生种对长日照敏感,长日照明显地促进花芽分化,但对花芽的发育影响不大。温度与花芽分化无直接关系,但对株高、花穗和花数有明显影响。生育适温为15~20℃,夜温不低于5℃。现蕾后如遇较低温度,较大花蕾会受寒害。在0℃条件下3小时以上,花蕾全部遭受寒害,甚至全株枯死。 用播种法和扦插法繁殖。以前主要用芽插法繁殖,19世纪末开始大量用种子繁殖。8~9月播种于露地苗床,真叶出现时以4cm×4cm的间隔移植。春播苗生长旺期正置夏季高温,生长不良,且易发生病虫害。因种子细小,具好光性,播后不宜覆土。发芽适温为18~20℃,5~7天发芽。播种基质可用园土5份、腐叶土3份、砂2份混合,或用草炭、珍珠岩、蛭石等量混合。播后覆盖报纸以防干燥。幼苗1~2片真叶时移栽一次,株行距为3~4cm,宜浅植,并遮阴。株高5~6cm,出现4~5枚真叶时定植。露地栽培的切花品种,株行距应在25cm以上;矮生种株行距可在30cm以上。温室栽培时为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可高度密植。以切花品种为例,株行距为:单株栽培9cm×12cm;双株栽培12cm×15cm;三株栽培15cm×18cm。切花在进行多枝栽培时需要及时摘心及搭网。第一次摘心可在4片真叶时进行,留1~2个节间。株高15~20cm时,搭第一层网;30~40cm时搭第二层网,随植株增高,网位也逐渐提高。金鱼草喜肥。基肥应在定植前20天施入,常用堆肥、鸡粪和饼肥等含氮、磷、钾丰富的肥料;追肥根据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100m2每次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3kg。为使茎秆茁壮,后期应酌施钾肥。 立枯病是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茎基部腐烂而枯死,发病急,蔓延快。应适当控制水分,防止过湿,预防发生。可用甲羟异口恶唑500倍液或克菌丹浇灌。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炭疽病等侵染叶、茎,可用波尔多波或乙基碘硫磷400倍液防治。菌核病等也有发生,可用甲基硫菌磷1000倍液喷洒。对于蚜虫和夜盗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金鱼草为优良的花坛和花境材料,高型品种可作切花和背景材料;矮型品种可盆栽观赏和作花坛镶边;中型品种则兼备高、矮型品种的用途。全株可入药。 同属植物约42种,供观赏栽培的主要有:匍匐金鱼草,系金鱼草与毛金鱼草(A. molle)的杂交种,枝条匍地而生,可用于岩石园。匍生金鱼草(A. asarina),匍匐多年生草本,可用作地被、岩石园。 金鱼草snapdragonAntirrhinum majus L.,玄参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花卉,作一年生栽培。产地中海沿岸。世界各地栽培甚广。株形直立。矮生种株高约30 cm,高茎种可达1 m以上。叶对生或上部互生,披针形,全缘;叶色青绿或带红紫。总状花序顶生,长可达30 cm;花冠筒基部呈一侧膨大的囊状,花冠唇形,有白、黄、红、紫及间色。蒴果卵形自顶部孔裂。种子细小。花期4~6月,作切花栽培时可周年开花。2n=16。较耐寒,畏炎热,喜肥沃疏松土壤。以秋播为主,也可扦插。盆栽苗应予摘心,作切花栽培时则应抹除侧芽。本种为重要切花及优良的花坛花境材料。同属匍枝金鱼草常用于岩石园。 金鱼草snapdrag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