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野生大茶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野生大茶树wild arboreous teaplant

未经人类驯化改良, 在自然界自己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的古老大茶树。通常系指在人迹罕至的森林中和偏僻的村庄、路旁自长的大茶树, 其中也包括可供制茶利用的野生、近缘种大茶树。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载:“……其巴山峡川有至两人合抱者”,所指的就是四川、贵州一带生长, 主干直径1米左右的野生大茶树。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 经过广泛调查,先后在中国的西南、华南和华中、华东地区发现很多野生大茶树, 一般多属乔木或半乔型, 树高6~8米以上, 主干直径20~30厘米以上。其中尤以云南省分布最广, 数量也最多, 以往曾年产野茶10吨以上的县就有十多个。在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四省区的野生茶树资源也不少, 在湖南、福建、江西三省亦有零星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形态特征与栽培的同类种相比较, 叶形较大, 花形也较大, 花瓣数目增多, 柱头裂数亦稍增加, 但结实率有所降低。下面列举中国著名野生大茶树的性状特点:
南糯山大茶树 (属普洱茶C.Assamica类)。生长在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区半坡寨海拔1100米的原始森林中, 于50年代初发现,估计树龄有800多年。据1984年调查,树高8.8米,树幅9.6米,主干直径83厘米,树姿开张(原树高5.5米, 基部主干直径1.38米, 在60年代被土方埋入土中, 后又经整理培育, 故数据有变化)。叶长16.7~20.9厘米,宽6.8~7.9厘米,侧脉11~14对。花白带绿色,花冠直径3.0~4.1厘米, 花瓣7~8片, 柱头3~4裂各占半数, 茶果三角形。现采制红茶和滇绿茶。
巴达大茶树 (属大理茶 C.taliensis 类)。生长在云南省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大黑山1 900~2 000米的次生原始森林中。于60年代以来在同地共发现十多株大茶树和众多的幼树。最大的一株, 估计树龄有1 500多年, 树高23.6米, 树幅8.8米 (在70年代报道的一株32.12米高茶树, 已被风吹断), 胸径68.47厘米(另一株树高15.3米, 树幅6.2米, 胸径为105.1厘米,树姿直立。叶长13~16.2厘米,宽5.6~7.1厘米,侧脉11~13对, 叶质薄脆, 叶姿上斜, 叶尖尾状和渐尖, 芽叶无毛。花朵大, 白色带黄, 直径5.8~7.7厘米, 花瓣11~14片, 柱头5裂, 萼片无毛, 茶果呈梅花形, 果皮厚, 种子近球形。一般利用做普洱茶。
镇康大山茶亦为野生大茶树, 属同类。
金平大茶树 (属哈尼茶C. haaniensis 类)。生长在云南金平县哈尼田区永平乡老寨村,海拔2 100~2 400米的原始森林中, 分布范围10多公里。其中,一株较大的树高17.2米, 树幅4.2米, 主干胸径77厘米,基部干径96.2厘米, 叶长13.3~18.1厘米, 宽5.8~8.0厘米, 侧脉8~11对, 叶质厚脆、富革质、叶姿上斜, 锯齿疏浅且锐, 叶尖尾状和渐尖, 芽叶有毛 (鳞片上多毛)。花朵白色, 直径4.8~6.0厘米, 花瓣10~11片, 柱头5裂, 萼片茸少, 茶果大、呈梅花形, 皮厚(0.6厘米), 种子球形为主, 少数肾形。当地利用制滇绿、普洱茶, 也曾试制红碎茶。
师宗大茶树 (属大厂茶C. tachangensis类)。生长在云南省师宗县伍洛区大厂乡、海拔1 600~1 950米处的森林中, 村庄附近亦有零星栽培。树高12米, 树幅6米, 主干胸径52厘米,主干直径67厘米。叶长11.5~15.2厘米, 宽4.5~5.6厘米, 侧脉8~11对, 叶色绿, 叶质厚脆, 叶姿水平, 锯齿浅锐, 叶尖渐尖, 芽叶无毛。花白色,花冠短径为4.5厘米, 长径为5.8厘米, 花瓣9~12片, 柱头4~5裂, 少数还发现有6~7裂的, 萼片和子房均无毛, 茶果呈柿子形,果皮较厚(厚1.6毫米), 种子粒大, 粒径18~22毫米,种皮粗糙。
昭通高茶树 (属假秃房茶C. gymnogynoides类)。生长在云南省镇雄、大关、绥江、盐津等县, 在森林中和村庄附近都有分布。镇雄县杉树区大保乡的一株树高8.7米, 树幅6米, 主干直径41.4厘米。叶长17.4~22厘米, 宽6.3~8厘米, 侧脉10~13对, 叶色绿亮、富革质, 叶姿水平或上斜, 锯齿浅疏钝, 叶尖尾状, 芽叶茸毛多, 花朵白色, 花冠短径为4厘米,长径为5厘米, 花瓣7~9片, 柱头3裂, 萼片和子房均无毛, 茶果直径2~3厘米, 茶籽椭圆形。
宜宾大茶树 生长于四川省宜宾县横山茶场天宫庙附近海拔1 000~1 100米的森林外缘。共有十多株。最大的一株树高14.6米, 树幅11.3米, 主干直径40厘米。叶长12.9~16.5厘米, 宽5.0~6.8厘米,侧脉9~11对, 叶色绿亮, 叶厚, 叶姿上斜, 锯齿浅疏, 叶尖骤尖、茸毛稀少。
古蔺大茶树 生长在四川省古蔺县黄荆林区和香楠区一带, 海拔1 100~1 200米的森林中和村庄旁。树高7.0~8.5米,树幅3.5~5.0米,主干直径30~37厘米。叶长12.9~17,0厘米, 宽5.0~6.8厘米,侧脉9~11对, 叶色绿亮, 叶厚较软, 富革质, 叶姿下垂, 锯齿疏, 叶尖尾状, 茸毛中等。当地普遍采制作 “金玉茶” (边销茶)用。
普白大茶树 (属4球茶C.tetracocca类)。生长在贵州省普安县、普白大, 箐森林中, 自生的古老大茶树约有200~300株和小树数千株。大茶树一般树高9~13米,主干粗20~30厘米。叶长13.2~19.0厘米,宽5.5厘米左右, 侧脉7~9对, 色绿, 叶尖渐尖和尾尖, 芽叶无茸毛或稀毛。花白色, 平均直径4.5厘米。花瓣9~17瓣, 萼片5~7片, 子房无毛, 茶果呈桔子形,种子肾形。该野生茶早已被当地群众利用制青茶。鲜叶含多酚类25.01%, 氨基酸5.916%, 咖啡碱含量较低, 仅2.05毫克/克。制成红碎茶的汤色欠红亮,其他方面基本符合制茶要求。
习水大树茶 生长在贵州省习水县东皇区。树高8~10米, 叶长15~20厘米, 宽5.6~7.2厘米, 侧脉9~12对, 叶面隆起, 叶色绿, 富革质, 叶姿下垂,锯齿浅疏锐, 叶尖尾状, 芽叶茸毛稀。这类大树茶还分布在该省的赤水、桐梓、仁怀、婺川、道真等县。普遍采制边茶之用。
太姥山茶树 生长在福建省福鼎县海拔1 000米以上的太姥山上, 1957年发现。树高6.2米, 树冠直径5米, 最低分枝离地3米,树皮灰色, 叶长17厘米,宽5~7厘米。
此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上林县大明山、扶绥县, 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和乳源、乐昌、仁化等县,湖南省的宜章县莽山和江西省的崇义县以及福建省的安溪县兰田、长坑等处都发现有野生的大茶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