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水质卫生
野战水质卫生,是根据水质成分对人体的影响,结合野战特定环境条件,提出的短时期内的饮用水卫生要求。自然界的各种水源中,多含有悬浮物、溶解物、胶体和水生生物等,亦可由于水源受到致病微生物、放射性战剂、军用化学毒剂、生物战剂的污染,使水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由于其含量和种类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一般饮用水的水质均应符合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但是部队在野战条件下,水源的选择和水质改善受到限制,并且在机动情况下对宿营地水源的饮用期限比较短,所以部队在野战条件下水质卫生要求是:
❶感官性状上水质基本无色,无臭,无悬浮物和水生物,能够饮用;
❷在饮用期间总摄入有害物质的量,不致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❸不含有致病微生物和引起水媒传染病的发生。野战条件下的饮用水,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若用常氯量消毒,在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应不低于0.3mg/L。必要时可进行超氯消毒,过多的余氯必须脱除。
野战条件下,饮用水受到军用化学毒剂污染时,其最高容许浓度如下表:
饮用水中军用化学毒剂最高容许浓度(mg/L)
毒剂名称 | 饮用三天 | 饮用一天 |
芥子气 路易剂 沙 林 梭 曼 维类毒剂 | 0.6 0.6 0.07 0.02 0.01 | 1.5 2.0 0.2 0.07 0.03 |
注: 按饮水量每人2L/d的要求
饮用水受到放射性污染,饮水期在3个月以内,可参考以下最大容许浓度: 总α放射性3pci/L; 总β放射性30pci/L。饮用水受到生物战剂的污染,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方允许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