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开发与 “T” 字型发展战略
为弥补梯度开发战略的不足,通过对具有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的重点地区 (综合性大城市、重要的能源、钢铁及其他重化工业中心) 和重要轴线的开发,带动其周边地区和经济 “辐射” 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梯度推移战略具体化,即重点开发与“T” 字型发展战略,亦称为重点发展战略。
重点发展战略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二是重点轴线的开发和发展。
(1) 重点开发地区,一方面包括沿海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七片沿海城市群落及相邻地区; 另一方面包括内地的能源、冶金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基中有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兖(州) 腾 (县) —两淮煤炭基地、湘粤赣冶金、电力基地、乌江电力基地、攀枝花—六盘水冶金电力基地、澜沧江中游电力冶金共六大原料—能源型基地; 黄河上游以兰州为中心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两大原料加工型基地; 哈尔滨—长春、豫中、关中、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五个加工型经济开发区。全部内地共计有13片开发区。
(2) 重点开发轴线,点、轴开发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开发起飞阶段普遍使用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 “点” 即为经济中心,“轴” 则是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和产业聚集带。在宏观生产布局中 “轴” 和“点” 对周边邻地具有极大的集聚作用,使区域经济形成 “脉络清晰” 的开发网络,由 “点”、“线” 及 “面” 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 “点”、“轴” 具有开发优势,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益,积累继续开发的人力、物力,逐步向 “面” 上扩散,从而成为最有效的区域开发形势。在这一战略上,我国确定了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和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集散地带作为今后由沿海向内地开发的重点。两 “轴” 线的开发重点形如 “T”字型,因而又名 “T”字型开发战略。
“T”字型开发战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是沿海地区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发达的交通运输和高的经济效益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便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并及时转化利用,引进资金促进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 “效益性” 积累实力为开发内地作准备。其二是长江经济地带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是我国商品粮、棉、油及重要农副产品基地分布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冶金、能源和综合性工业中心及城镇群落密集分布区,各类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众多且素质较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向西推移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 的作用。其三,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并通过联运成网发挥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集散作用。长江航运是我国运程最长、航运能力最大,终年通航的水运干道。三峡电力枢纽建成之后,运航能力特别是上游通航吨位将大幅提高,加之外与海运相接,内与京九、京广、京沪、枝柳、川黔、成昆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使长江经济带集散区域和经济凝聚力无与伦比,成为 “梯级开发” 的中轴,有利于加快我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其四,“T” 字型开发联结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充分促进三大地带间的优势互补并缩小地区差距。
“T” 字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作为一种模式还可以选择其他地区的开发轴线,如陇海一兰新线不仅与沿海经济地带构成二级开发的 “T”型,而且通过陆上运输线的沿伸与中亚铁路结轨成为 “欧亚大陆桥” 后形成了开发三北地区的重要轴线,西江与南昆铁路的轴线开发又可带动华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 “T” 字型轴线不断地开发和深入发展,缩小了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逐步形成全国经济起飞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