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灯会藏族传统盛会。亦称“摆花节”、“花灯会”。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相传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时,从长安带去一尊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大昭寺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曾向那尊佛敬献酥油花及大量供灯、酥油灯等。此即为后世酥油灯会的由来。清代此节已相当盛行,多在各地著名寺院内举行,历经几百年。节时,藏族人身着盛装前往观赏酥油花灯,呈现一派盛大的节日景象。 酥油花灯会藏语称“美多却杰”,意为“摆花节”。藏族传统盛会。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故又称“正月十五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十五日,时宗喀巴创办拉萨※传召法会,为文成公主带到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酥油花,遂沿袭成习。清代此灯花会已相当盛行。每年是日夜晚,拉萨、西宁等城市各寺院皆点燃用加色酥油捏制的各种人物、花木、鸟兽形象,做成酥油花灯,搭起陈列酥油花的花架,沿街点燃,供人观赏。届时,藏族群众盛装前往,载歌载舞,欢度节日。以青海塔尔寺的酥油群塑最著名,甘肃拉卜楞寺、甘孜理塘寺及云南迪庆各大寺院的灯花会很可观。显示出藏族人民造型艺术方面的才能。解放后,增添了现实生活题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