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景康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郑景康1903—1978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郑景康1903—1978摄影艺术家。广东中山人。1925年开始从事摄影活动,1940年从重庆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拍摄了大量反映军民革命斗争生活的珍贵照片。解放战争时期,随军转战南北,拍摄了许多反映人民战争的优秀摄影作品。建国后,曾任新闻摄影局研究室主任,新华社摄影部特派记者、研究员,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创业辅导部主任等职。著有《景康摄影集》、《摄影创作初步》、《摄影讲座》等。 郑景康
郑景康
郑景康中国摄影家。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1904年生,1978年8月23日病逝。中国摄影学会第1届(1956)理事,第2届(1960)常务理事。1930年在香港开设景康摄影室。1934年11月1日在北平举办个人摄影展览。1941年1月赴延安,1942年5月参加文艺座谈会并举办“抗战初期之一角”个人摄影展览。1957年2月在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览。著有《摄影初步》(1946)、《景康摄影集》(1958)等。代表作品有《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待赈》、《妈妈》、《纤夫》(1938)、《南泥湾之秋》、《炼铁》(1942)、《毛主席在延安》(1944,曾用于标准像)、《红绸舞》(1955)、《画家齐白石》(1956)、《观众》、《测光》、《万尼亚和索尼亚》(1957)、《草原上的老人》、《套马》(1961)等。 郑景康1903—1978中国摄影家。广东中山人。1925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40年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拍摄过大量反映党中央和延安军民革命斗争生活的珍贵照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新闻摄影研究室主任,并在新华社摄影部、中国摄影学会任职。著有《摄影创作初步》、《摄影讲座》、《景康摄影集》。 郑景康 郑景康1904—1978原名郑润鑫,广东香山(中山)县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课外兼修摄影。1929年在上海柯达公司服务处工作。1930年在香港开设“景康摄影室”,擅摄人像,也拍风光片、生活照和新闻照片。抗战后奔赴前线拍摄台儿庄战役和其他有关抗日的新闻照片。1940年同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建立联系,并赴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摄影记者、摄影师,拍摄了大量反映党中央和延安军民革命斗争生活、边区生产和建设的珍贵照片。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山东画报社、东北画报社担任采访和领导工作。1949年南下汉口,在中共中央中南局文联工作。解放后先后担任新闻摄影局研究室主任、新华社摄影部特派记者、人像室主任、摄影部研究员。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创作辅导部主任。 ☚ 视盘 话筒前状态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