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邙山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邙山之战隋末杨玄感与隋军之役。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玄感据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后,迅速进围东都。在长安的代王杨侑以东都危急,乃派刑部尚书卫玄将兵四万援救之。玄自将大军直趋洛阳城北,欲据邙山之地利,以攻玄感。玄感拒击之。玄且战且行,屯于金谷(今洛阳西北),扫地而祭高祖,以激励士气。然后以步骑二万渡瀍水击玄感。玄感早于此地设伏,玄中伏,前军尽没。后数日玄复与玄感战,刚一交兵,玄感使人大呼:“官军已得玄感矣”。玄军闻此稍怠,玄感率数干骑乘之,玄军大败,玄仅率八千人退去。时玄军日蹙,粮又将尽,乃悉众与玄感决战,阵于邙山之阳。一日间,战十余合。因玄感弟玄挺中流矢死,玄感军方稍却。卫玄军亦大伤元气。 邙山之战❶南北朝时期西魏与东魏之战。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二月,东魏高仲密以虎牢(今河南汜水)降西魏,宇文泰率兵围河桥南城(今河南孟县南)以接应。高欢率军10万至河北(今山西平陆东北),渡河后据邙山布阵。数日后宇文泰先行进攻。东魏彭乐率骑数千冲西魏营,俘将佐48人,诸军乘胜进击,大破西魏军,斩杀3万余。次日再战,东魏军大败,高欢幸免,但因西魏左军作战不利,东魏兵复振,宇文泰败走关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