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内柏树赋
辞赋名篇。唐代魏征作。原载《文苑英华》,又载《全唐文》。赋前有序,叙述柏树“笼于众草之中,覆乎丛棘之下。虽磊落节目,不改本性,然而翳荟蒙茏,莫能自申达也”,因此作者感叹它生不得其地,于是“有感于怀,喟然而赋”。从词意来看,此赋当是魏征归唐后尚未见知时所作。赋分三层。首叙柏树在霜雪寒冬万类俱悴之时郁然挺立的英姿。次叙柏树因禀受天地之正气,所以具有耐寒的本性。但“灵根再徙,兹庭爰植。高节未彰,贞心谁识”,这株柏树被植于道观内而无人赏识。末叙在风光明媚百卉争妍的春天,柏树却“谢桃李而无言”,但一到隆冬,它却“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赋描写了柏树虽在道观内“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但在万花纷谢的冬天里却能傲然挺立的飒爽英姿,赞扬了柏树“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元英不减其翠”的高贵品质。这实际上是魏征的人格和抱负的写照。赋中大量运用偶句,而且有些对仗还很工整,但全篇文气挺拔遒劲,洗尽铅华,却于平淡中自饶风致。此乃其不同于齐梁小赋之处,正反映着初唐文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