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道服
道服  dàofú

猶道袍。《佛制比丘六物圖》:“或名袈裟,或名道服,或名出世服,或名法衣。”明·瞿佑《剪燈新話·永州野廟記》:“俄頃押一白鬚老人,烏巾道服,跪於階下。”

各种人的衣

各种人的衣

王后所穿的画有雉羽的衣: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鞠衣 鞠黄
古代官员穿的衣:绂 金绯 官服 显服蟒袍(蟒袍玉带) 绛衣大冠 纱帽圆领 蟒衣玉带 蟒袍玉带
饰有彩云图案的官服:云袍
古代公服:紫衣
出家人的衣裳:云山衣
道士的衣:黄衣 羽衣 衲衣 鹤氅 道服 道袍 道帔 云袍 黄氅 霓衣 霓裳 霓襟 霞襟 霞帔
仙道所穿的衣服:霞衣 霓裳羽衣
仙人的衣:云裳 霞裾 鸾衣 霓衣 霓裳 鸿衣羽裳
神灵的衣:灵衣
旧时称学子的衣:青领 青衿 衿服儒服
古代赴试举子的衣:麻衣
古代士人的衣:襕衫
古代儒者穿的一种宽袖衣:逢衣 逢掖
远行者穿的衣:征衣
隐居者的衣:草衣 韦布 鸿装
隐士的衣服:霞襟
警察穿的制服:警服
古时穷人穿的衣:褐衣 短褐 裋褐 带索 短衣 短打 短装
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竖褐
古时贱役所穿的单衣:穰衣
狱中犯人的衣服:号衣
古时囚犯穿的赤褐色衣服:赭衣

☚ 上衣   军衣 ☛

道服dàofú

也称“道衣”。❶专指道教徒所穿的衣服。有法衣、褐被和常服等。晋干宝《搜神记》卷六:“至于灵帝中平元年张角起,置三十六万,徒众数十万,皆是黄巾……至今道服由此而兴。”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思公兼将相之位,帅洛,止以宾友遇三子,创道服三,筇杖各三。每府园文会,丞相则寿巾紫褐,三人者羽氅携筇而从之。”《文献通考·郊社十三》:“东西宫像,服道冠,仙衣,侍臣二人服道衣。”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道衣,《援神契》曰:《礼记》有‘侈袂’,大袖衣也,道衣其类也。唐李泌为道士赐紫,后人因以为常。直领者,取萧散之意。”文震亨《长物志·衣饰》:“道服,制如申衣,以白布为之,四边延以缁色布。或用茶褐为袍,缘以皂布。”陶宗仪《辍耕录·夫妇入道》:“(萨都剌)诗曰:‘洞门花落无人迹,独坐苍苔补道衣。’”瞿佑《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俄顷押一白须老人,乌巾道服,跪于阶下。”《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厢赤色,道官亦如之。”清钱泳《履园丛话·古迹·王右军别业》:“寺门有右军塐像,青巾道服,坐于正中。”
❷僧道的法服。以白色、褐色等布帛为之,制如深衣,长至膝,领袖襟裾缘以黑边。唐元照《佛制比丘六物图》:“或名袈裟,或名道服,或名出世服,或名法衣。”宋林逋《湖山小隐》诗:“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❸士庶男子所着便服。制如长袍,因领袖等处缘以黑边,与道袍相似,故名。流行于宋、元、明时期。《宣和遗事·亨集》:“徽宗闻言大喜,即时易了衣服,将龙袍卸却,把一领皂褙穿者,上面著一领紫道服,系一条红丝吕公绦。”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旦]我公休与婆知,种些善基,有旧底衣服把赠与。[末]兀底老汉有粗道服,赠君家须着取。”宋曹勋《北狩见闻录》:“徽庙即令中使请显肃皇后,时后已到拱宸门外,办被复厨檐,邀徽庙同行,后与徽庙语,少刻即素道服欲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帝王都会二》:“其衣则缟素道服也。”罗大经《鹤林玉露·野服》:“余尝于赵季仁处,见其服上衣下裳。衣用黄、白、青皆可,直领,两带结之,缘以皂,如道服,长与膝齐。”

道服

道服

道教信徒的服式。通称“道袍”或“道衣”。有法衣、褐被、大衫和常服的道袍几种。道袍衣式为斜领交裾,四周黑色布饰缘,或用茶褐色布制成。法衣为道士行法事、设坛、斋戒时穿用,又多用鹤氅。因鹤氅多以禽鸟羽毛制成,晋及南北朝时已有,故道士又被称为“羽士”。道教为我国原有的宗教,其衣冠也由本土服装制度演变而来。一般都头戴冠,衣分上下裳,足穿赤舄。衣式较为宽大,着道服时用丝条约束其腰间。女道士冠服与男道士相同。

清初道服

☚ 僧服   甲冑 ☛
000056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