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阶级性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道德所具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具体体现为,不同的阶级基于不同的阶级利益具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一定的道德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道德的阶级性为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所证实。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不同历史类型的阶级道德,有奴隶主阶级道德、地主阶级道德、资产阶级道德,也有与此相对立的奴隶阶级道德、农民阶级道德、无产阶级道德。在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道德是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当然,在承认道德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全人类性的因素,即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的道德之间会有某些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这种全人类性的因素也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例如,在抵御外敌入侵和开发自然中,以及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同阶级乃至对抗阶级之间有着某些共同利益,因而会有一些相同的或大体相似的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