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家伦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家伦理

指以春秋末期老聃所创立的道学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包括老聃、杨朱、庄周和秦汉黄老之学等。道家的主要经典有《老子》、《庄子》、 《列子》、 《管子·内业》、《白心》、《心术》和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4种古佚书《经法》、《称》、《道原》、《十大经》。主要内容是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人的活动的最高准则。道是尊法自然的。《老子》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之道与人相统一就是圣人,圣人是体道的人。《老子》第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庄子认为与道统一是真人,真人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圣人和真人是无为的,《老子》第81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庄子·大宗师》说,真人“逍遥乎无为之业”。认为仁义礼智都是有为,因而必须加以反对。《老子》第38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庄子·马蹄》:“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主张尊身贵己,老子主张尊身,认为生命之身比名誉、财产都重要,《老子》第13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第44章:“名与亲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杨朱主张“为我”,《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为我”, 《吕氏春秋·不二》:“阳生贵己”。反对累于物。庄周主张保身全生,《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认为客观方面的名誉、财物会累身而伤生,而且,主观方面的“多欲”也可以害身伤生,因而必须反对多欲。《老子》提出“无欲”和“少私寡欲”。宋研则“以情欲寡浅为内”(《庄子·天下》)。庄周则提出“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德充符》)。在道德修养上,与儒家注重学习道德知识的思想相反,主张直观和直觉。《老子》提出“绝学无忧”的修养方法,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48章)。庄周提出“坐忘”,《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绝学无忧”“坐忘”皆为非理性主义道德修养论。在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第57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与道德合一的社会理想。杨朱、庄周主张独善其身,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逍遥浮世”的主张。宋尹主张“禁攻寝兵”,指出:“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庄子·天下》)。这就是他的“定乎内外之分”的政治道德主张。汉初黄老之学融合儒家的主张,以虚静德法立论。《经法·名理》:“虚静谨听,以法为符”。主张以道治国,德法兼用。道家理论从三方面影响了其后的中国伦理。一是成为道教宗教伦理的理论渊源,道教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三大经典,吸收了其中主体道德的理论。一是构成魏晋玄学伦理观的理论渊源,著名玄学家都有专门注释老、庄、列等书的著作,其主要概念也多从道家发展而来。三是构成宋明道、理学家的理论之渊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