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精 ❶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别名:龙衔,兔竹,萎蕤,土灵芝,鸡头参。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囊丝黄精、热河黄精、滇黄精、卷叶黄精等的根茎。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oute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肥大肉质,黄白色,略呈扁圆柱形。有数个茎痕,茎痕较粗大,最粗处直径可达2.5厘米,生少数须根。春、秋采收,以秋采者质佳。药材:“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圆锥状,形似鸡头,或呈结节状似姜形”。分枝少而短粗,长3~10厘米,直径1~3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细皱纹及稍隆起呈波状的环节,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点状突起,分布全体或多集生于膨大部分。主产贵州、湖南、浙江、广西、河北、辽宁。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 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名医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本草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60克);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中寒泻泄,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选方: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120克,枸杞根、柏叶各150克,天门冬90克。煮汁1石,同曲300克,糯米1石,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黄精、党参、淮山药各30克,蒸鸡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6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闽东本草》)。治肺结核,病后体虚:黄精15~30克。 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小儿下肢痿软:黄精30克,冬蜜30克。 开水炖服(《闽东本草》)。治胃热口渴:黄精18克,熟地、山药各15克,天花粉、麦门冬各12克。 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治荣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皮肤痒溃:黄精根(去皮洗净)600克。 日中曝令软,纳粟米饭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为度,不拘时服(《圣济总录》)。治蛲虫病:黄精24克,加冰糖30克,炖服。 现代临床用之治疗:一、肺结核:取黄精经蒸晒干燥,洗净,切碎,加水5倍,用文火煎熬24小时,滤去渣,再将滤液用文火煎熬,不断搅拌,待熬成浸膏状,冷却,装瓶备用。 二、癣菌病:取黄精捣碎,以95%酒精浸1~2天,蒸馏去大部分酒精,使浓缩,加3倍水,沉淀,取其滤液,蒸去其余酒精,浓缩至稀糊状,即成为黄精粗制液。使用时直接搽涂患处,每日2次。一般对足癣、腰癣都有一定疗效,尤以对足癣的水疱型及糜烂型疗效最佳。 成分:黄精的根茎含粘液质、淀粉及糖分。囊丝黄精的根茎含吖丁啶羧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二氨基丁酸、毛地黄糖甙牡荆素木糖甙和5,4′-二羟基黄酮的糖甙。 黄精在试管内对抗酸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实验性结核病的豚鼠,在感染结核菌同时给药与感染后淋巴肿大再给药,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自能改善健康状况。对疱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黄精醇提水溶液2%以上浓度便开始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如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其水抽出物对石膏样毛癣菌及考夫曼-沃尔夫氏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但有报道其10%煎剂仅对羊毛样小孢子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多种真菌无效。黄精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❸ 气功术语。见《阳气黄精经》。 指阴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