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韵 通韵作诗术语。又称“通押”。在旧体诗词中,超出韵部范围,用不同韵部但可以相通的韵字互押,称“通韵”。相通的韵字,必须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接近,否则不能通押。如“东”、“冬”可以相通, “支”、“微”亦可相通。常见的通韵现象称“常通”,偶见的通韵现象称“偶通”。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有严格限制。 ☚ 转韵 出韵 ☛ 通韵 通韵用可以相通的韵部的字作为韵脚,如“东”、“冬”,“支”、“微”,“齐”、“佳”之类。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律诗不出韵,古诗可用通韵,一定之理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律诗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以来,有入别韵者。然必于通韵中借入,如‘冬’韵诗起句入‘东’,‘支’韵诗起句入‘微’,‘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律诗亦有通韵,自唐已然,惟‘东’、‘冬’,‘鱼’、‘虞’为多。如明皇《饯王晙巡边》长律乃‘鱼’韵而用‘符’字、‘敷’字,苏颋《出塞》五律,乃‘微’韵而用‘麾’字,杜诗《寄贾严两阁老》乃‘先’韵而用‘骞’字,又《崔氏玉山草堂》乃‘真’韵而用‘芹’字。”说明不仅古诗可以用通韵,律诗同样可以用通韵。但亦有持否定态度者,如清方世举《兰丛诗话》:“通韵亦不可依。今韵注者,如‘一东’通‘二冬’,只‘冬’之半耳,‘钟’字以下则不通。” ☚ 叠韵 转韵 ☛ 通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互押。古体诗中,通韵较宽,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徵”、“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近体诗则不能通押。 通韵指不同韵部的字在一起押韵。 当然也不是随便几个韵部的字都可以在一起押韵的, 必须是邻近的韵才能通用。 律诗用韵比较严格, 通韵的现象比较少见;而古体诗用韵较宽,通韵现象多一些。《广韵》206韵中, 可以通韵的韵部大体上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为: (a)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b)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c)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 去声置未霁。 (d) 平声鱼虞, 上声语虞; 去声御遇。 (e) 平声佳灰, 上声蟹贿, 去声泰卦队。 (f)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g) 平声寒删先及元半, 上声旱潸铣及阮半, 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h) 平声萧肴豪, 上声篠巧皓, 去声啸效号。 (i) 平声歌, 上声哿, 去声箇。 (j) 平声麻, 上声马, 去声祃。 (k) 平声庚青, 上声梗迥, 去声敬径。(l) 平声蒸。 (m) 平声尤, 上声有, 去声宥。 (n) 平声侵, 上声寝, 去声沁。 (o) 平声覃盐咸, 上声感俭豏, 去声勘艳陷。 入声八类为: (a) 屋沃。 (b) 觉药。(c) 质物及月半。 (d) 昌黠屑及月半。 (e) 陌锡。 (f)职 。 (g) 缉。 (h) 合叶洽。 通韵 通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互押。古体诗中,通韵较宽,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近体诗则不能通押。现代新诗“押大致相近的韵” (鲁迅《给窦隐夫》),韵部间相通互押更为普遍、宽松。 ☚ 韵脚 换韵 ☛ 通韵 通韵主要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相当的阴、阳、入三类韵部相互转化,在古代诗歌里可以在一起押韵,叫做“通韵”。如《诗·郑风·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来”,之部;“赠”,蒸部。之、蒸两部同类,主要元音都是[ə],可以通韵。《诗·郑风·清人》:“清人在轴,驷介陶陶。”“轴”,觉部;“陶”,幽部。幽、觉两部同类,主要元音都是[u],可以通韵。《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宵部;“乐”,药部。宵、药两部同类,主要元音都是[o],可以通韵。 ☚ 开合分韵 系联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