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通货膨胀经过种种渠道由一国传散至他国。通货膨胀大致有六种国际传递渠道:
❶价格途径。这是指直接的国际性价格联系,在自由贸易的状况下,一切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经过计算汇率,均有趋同倾向。不然的话,套利活动也会使物价趋同,这就是所谓的“一价定律”。
❷需求途径。这是指一国的需求过剩可经国际贸易而传散到他国。
❸流动性或现金余额途径。这是指货币量过度增长在国际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任何一国货币量过度增长,刺激该国对输人商品的需求,出现外贸赤字,意味着他国的盈余。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盈余意味着国内货币量的增长。在各国货币量不断增长情况下,国际性通货膨胀也就无法避免。
❹利息率的途径。指通过国内金融利息率与国际市场上利息率的差异和调整而进行的传递。
❺国际资本的流动。这是指通过国际范围内的资本流入或流出,通过国际收支差额的调整,使一国通货膨胀率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相适应。
❻国际性预期及跨国界的 “示范作用”。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如何由一国影响另一国或由世界市场影响某个国家。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理论 北欧学派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的假说。现代货币主义的一些经济学家,如H.G.约翰逊、R.A.曼德尔、J.A.弗兰克尔、D.E.莱德勒及A.K.斯沃博达等人也提出了一种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分析。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世界的货币供应量等于各国货币供应量的总和,因此,如果别的国家货币供应量不变,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就意味着世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这个世界货币供应的假定导致三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❶在固定汇率、充分就业、一体化的商品劳务市场的假定之下,某个个别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引起世界货币存量的增长,而后者又意味着较高的世界物价水平将出现。
❷货币供应量的均衡分配是内部原因所决定的,它与各国由货币收入周转率的倒数所衡量的实际收入保持比例。
❸世界货币存量的一定增长对于世界物价水平的效应,不依赖于世界货币存量的增长究竟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H.G.约翰逊提出的著名模型为:

式中,γ表示某个开放经济国家的国际储备的增长率;
a表示国际储备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比率;
πW表示世界通货膨胀率;
x表示国内实际收入的增长率;
ηMX表示实际国际收支差额的收入弹性;
d表示国内信用的增长率。
这个公式意味着,一个开放经济国家的货币供应由两部分构成,即国际储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这两个组成部分中的某一个部分的变动并不一定使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从而也不一定能使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化。国内收支差额的调整能抵销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比方说,假若国内实行扩张性的信用政策,国内信用膨胀了,但公众可能把资本输往国外,使得国际储备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增大。如果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实行信贷紧缩政策,国内信用规模减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资本输出也可能减少,这样,国际储备增加,国际收支出现盈余,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未必会减少。从这种货币主义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单纯调节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或稳定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单一规划”将是无效的。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四条渠道 货币主义的上述分析同北欧学派模型,都是很有影响的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理论。不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理论,据197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概览》1973年7月号)一文中的分类,在既定的固定汇率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有下述四条渠道:
价格效应 这是指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产品价格的变动及其相互影响而在国际间的传递。北欧学派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和H.G.约翰逊等人的货币主义开放模型都与这一价格效应假定有关。就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情况而言,通过价格方面的相互影响,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将会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相等,或者一般说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趋于一致。
但在现实世界中,即使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率仍是不一致的。据B.贝拉萨在《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再评价》(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64年12月号)一文中分析,原因在于非贸易的产品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国内经济状况。因此,虽然从价格效应的角度看,各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趋于一致的可能,但各国贸易结构的特点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特殊状况,阻碍了各国通货膨胀通过价格效应趋于一致的过程。
需求效应 这是指由于一国的过度需求的出现而使其他国家受到影响,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需求效应的传递过程可以用凯恩斯学派的开放经济乘数模型来分析。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其他一些国家的出口,使那些国家产生了一个扩张性的收入乘数。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正在接近充分就业,它们将试图把需求转向其他各国的产品。这样,过度需求就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从而使每一国都承受着足以导致普遍物价上涨的过度需求的压力。
流动效应 这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影响货币供应量,结果又对货币收入产生影响。货币主义的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分析就是以流动效应为假定的。在他们的模型中,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既与国际贸易有关,又与国际间资本流动有关,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间资本流动变化的结果。过度需求是通过国际收支差额的赤字和盈余来传递的。在一个封闭经济体系中,过度货币供给形成的膨胀性需求,只可能被本国的价格水平提高所消除;而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中,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则存在另一个自动调节机制,就是通过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来消除一国的过度需求或过度货币供应。这种流动效应起作用的结果,也就相应在国际间传递了通货膨胀。
国际通货膨胀预期和“示范”效应 这是指通过人们心理上的反应而使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一般情况下,当国际市场上价格水平出现变动时,人们会预测国内价格水平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动。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导致一些促使国内原来经济条件发生改变的微观行为,这就有可能造成价格波动。这是预期效应的含义。示范效应也是一国某些情况变化对另一国人们心理发生影响,并进而成为物价上涨的一个推进因素。比方说,一国的工会和资方进行谈判后,工资水平提高了,于是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作用,其他国家的工会也要同资方讨价还价,同先行提高工资水平的国家攀比,因而也出现提高工资现象,最后导致物价上涨。
以上四种效应都以固定汇率为假定条件。如果改变为浮动汇率条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过度需求的国际间传递会受到限制。虽然对某些实行通货贬值的国家而言,由于过度需求不能外溢,通货膨胀会加剧,但总的说,物价上涨的国际间传递还是大大减少了。
☚ 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治理 ☛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flation

关于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论。可分为4种:
❶社会成本推进分析。认为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冲突,如劳资矛盾和跨国公司的政策等,提出“工会好战性的示范效应”,只要一国工会要求提高工资,各国工会就会竞相仿效,也要求提高工资,从而提高成本,使通货膨胀得以在国际间传递。
❷凯恩斯分析论。强调支出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和贸易乘数在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中的作用。认为外国总需求的提高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通过外贸乘数作用会数倍提高国内生产和收入水平,在国内达到充分就业时,只能刺激国内总需求,导致价格上升。
❸北欧模型。认为国内经济分为两大部门,从事国际贸易商品生产的开放经济部门和只从事供给国内消费的封闭经济部门。当世界市场价格上升后,开放经济部门的价格会跟着上升,引起该部门名义工资率上升,封闭经济部门的工资率会向开放部门的工资看齐,从而推动国内整个物价水平的提高。
❹货币分析论。认为世界性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世界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就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提出了两个假说。第一,单一价格规则,即任何同类商品以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在不同地点的差别不会超过两地间的运输成本。在该假定下,不同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会很快地由国际间的价格调整消除,从而会使各国通货膨胀率相同。第二,国际收支差额传递机制。当一国货币供应量不变,国外货币供应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导致国际储备货币流入,如果中央银行不采取冲消政策,国内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公众把超过其需求量的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劳务和证券,造成国内总需求扩大,引起通货膨胀。

☚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 ☛
000018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