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四5238名木贼。⑴北京官话。北京〖 〗。⑵冀鲁官话。山东济南〖 〗。⑶江淮官话。安徽芜湖〖 〗。⑷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云南昭通〖 〗。⑸徽语。安徽歙县城关〖 〗。   通草tōng cǎo即通脱木茎中的白髓,质地松软,采作薄片,可制通草花或其他装饰品。也可入药;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十七—十八·382)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離南 > 通草 通草 tōngcǎo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木通 > 通草 通草 tōngcǎo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寇脱 > 通草 通草 tōngcǎo 即寇脱。陰窍澀而不利,水腫閉而不行,用此物則立通,故稱。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通草 通草 tōngcǎo 亦稱“木通”、“附支”、“丁翁”、“萬年藤”。因蔓莖有細孔,兩頭皆通,故謂之木通。木通科。藤本。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五枚。花具細梗,暗紫或淡紫色。果為漿果,長橢圓形,熟縱裂現白瓤。果甘可食,蔓供藥用。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江西、四川、廣東等地。南唐·陳士良《食性本草》稱桴棪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通草》:“〔釋名〕木通、附支、丁翁、萬年藤。時珍曰:‘有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集解〕頌(蘇頌)曰:‘藤生。蔓大如指,……一枝五葉’。” 通草tōng cǎo旧时船夫行谓帮规。《切口·航船夫》:“通草: 帮规也。” 通草【同义】总目录 通草丁翁丁公藤通草medulla tetrapanacis渗湿利水药。又名通脱木。出《本草拾遗》。见《司牧安骥集》。又称白通草、通花。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的茎髓。切段,晒干后生用。主产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台湾等地。甘淡, 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利尿, 通气下乳。主治: ❶湿热尿赤, 与杏仁、薏苡仁、蔻仁、竹叶、滑石等配伍, 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❷小便不利, 热淋涩痛, 与桔梗、瞿麦、柴胡、木通、赤芍药、连翘等配伍, 如通草汤(《沈氏尊生书》)。 ❸缺乳,与党参、当归、川芎、续断、牛膝、酒芍等配伍(《活兽慈舟》)。牛、马15~30克; 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气阴两虚,无湿热者及孕畜忌用。本品含肌醇 (inositoi),并含多聚戊糖约14.3%、多聚甲基戊糖约3%, 以及阿拉伯糖、果糖、乳糖、果胶、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e acid)、维生素A类物质等。有利尿、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其利尿作用弱于木通。 通草药名。 ❶出《本草拾遗》。又名白通草、大通草、方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Koch的茎髓。产云南、贵州、台湾、广西、四川等地。甘、淡,寒。入肺、胃、膀胱经。清热利水,通乳。治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不通。煎服:2.5~4.5g。孕妇慎服。本品含肌醇以及多聚戊糖,多聚甲基戊糖、半乳糖醋酸等。还含氨基酸和钙、镁等元素。水解物中含多种通脱木苷(Papyrioside)。具抗炎作用。 ❷出《神农本草经》。为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通草tōng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通草(65)。药名。 ❶木通的别名,参见“木通”条。 ❷通脱木的别名。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 【别名】寇脱(《山海经》),离南、活莌、倚商(《尔雅》),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大海、泡通(《贵州民间方药集》),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湖南药物志》)。 【性味】甘淡,凉。 ❶《本草拾遗》:“无毒。” ❷《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❸《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❹《本草纲目》:“甘淡,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本草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 ❸《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功用主治】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❶《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❷《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❸《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❹《本草备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❺《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通草tōngcǎo中药名。 ❶ 出《本草拾遗》。别名白通草、大通草、方通。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 Hook. )K. Koch 的茎髓。产于云南、贵州、台湾、广西、四川等地。甘、淡, 寒。入肺、胃、膀胱经。清热利水, 通乳。治小便不利, 水肿, 尿路感染,乳汁不通。煎服: 2. 5 ~ 4. 5 克。孕妇慎服。本品含肌醇及多聚戊糖、多聚甲基戊糖、半乳糖醛酸等。 ❷出《神农本草经》。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通草 通草 通草通草,又名通脱木、白通草、通花、大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Koch的茎髓。秋季砍伐生长2~3年的茎,截段、趁鲜用木棍或细竹筒顶出茎髓,理直,晒干。 茎髓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纵细纹。质轻松,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中央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膈膜,纵剖面隔膜呈梯状排列。将茎髓旋削成方形薄片,每边长约10cm,厚约0.5mm,习称“方通”;切成细长纸片状,宽约3~5mm,习称“丝通”。气微,味淡。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 此外,南方其它省区亦产。 本品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清肺气,利小便,通乳汁。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及产妇乳汁不通等证。用于暑温,湿温因湿热蕴蒸气分所致的小便热赤不爽,常与苡仁、滑石配伍。李东垣谓:“通草泻肺利小便。”故《温病条辨》三仁汤中,配用本品清泄肺热,使上窍宣通,下窍自利,湿热从小便下泄。治疗热淋、癃闭,需与石韦、瞿麦等清热通淋药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多配合猪苓、茯苓、防己之类。但通草气味淡薄,通利泄降的作用较缓,一般只适用于湿热内蕴,水湿停滞的轻证,且多配伍其它药物,很少单用。由于本品入阳明胃经,气味轻清,能升达胃气,所以又有通利乳汁的作用。民间习用本品与猪蹄煮服,治疗产妇乳汁不通。煎服3~6g; 在通乳方中可用至30g。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用。 通花根,为通脱木的根,亦入药用。味淡,性平。功能利水,通乳。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病、产后乳汁不通等证。煎服,30~60g。孕妇慎用。 实验研究:通脱木茎髓含肌醇、戊聚糖、甲基戊聚糖、半乳糖醛酸等。根含多种皂甙,内有竹节人参皂甙Ib及IV。 ☚ 川木通 梗通草 ☛ 00002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