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制条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通制条格》

 见“大元通制”。
通制条格

通制条格

元代主要法典《大元通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卷,二十七篇,一千一百五十一条。《大元通制》由枢密副使完颜纳丹、侍御史曹伯启等及律学人员奉敕撰修,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颁布施行,《通制条格》一并颁行。
《大元通制》的主体内容由断例、诏制和条格组成。断例相当于律,诏制相当于敕。条格即《通制条格》,相当于令、格、式之类。此条格的篇目为:祭祀、户令、学令、选举、宫卫、军防、仪制、衣服、公式、禄令、仓库、厩牧、关市、捕亡、赏令、医药、田令、赋役、假宁、狱官、杂令、僧道、营缮、海防、制服、站赤、榷货等。但是,祭祀、宫卫、公式、狱官、河防、服制、站赤和榷货等八篇已失缺。综观《通制条格》的内容,有以下两点非常突出。第一,维护当时统治民族蒙古人的特权。如规定:“有妻更娶妻者,虽会赦,犹离之。”但“蒙古人不在此限”(《卷四》)。还规定:“遇有随朝蒙古人员因公在外,经过去处,依例应副粥饭,安下房舍。”(《卷二十八》)第二,吸收了前中原王朝的法律内容。如《户令》中禁止“冒户”,《选举》中的“公罪”,《田令》中的“劝农”等规定,都能在元前的唐、宋等律中找到相似内容。故有人评说它是“暗用而明不用,名废而实不废”(《大元(通制)条例纲目后序》)。
由于《大元通制》中的其他内容已佚失,故《通制条格》便成为研究《大元通制》以及元代法制的主要史料。并可从中窥视元代社会的某些情况,是探研元史的重要资料。此书仅存明初的墨格写本,于1930年作为珍本书籍影印出版。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复将其点校出版。另有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和冈本敬二编著的《通制条格研究译注》可供研究参考。

☚ 元典章   明大诰 ☛

通制条格

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 (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七条; 四、别类,五百七十七条。全书已佚,现仅存《通制条格》残卷,1930年由国立北平图书馆影印出版,共二十二卷,包括户令、学令、选举、年防、仪制、衣服、禄令、仓库、厩收、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杂令、僧道、营缮等篇目。书中条格,基本上相当于唐、金两朝法律中的会,是元代社会的重要法规,与《元典章》一样,是研究元代典章制度的珍贵史料。有国立北平图书馆影印本,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日本对此书较为重视,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小林高四郎、冈本敬二《通制条格研究译注》,京大东洋史研究室编《通制条格、宪台通纪目次索引》,安部健夫《大元通制解说——代介绍新刊本 〈通制条格〉》等,可供参考。

通制条格

书名。元法令类编。《大元通制》条格一纲的残存部分。现存22卷,凡646条,约占原条格一半强。包括户令、学令、选举、军防、仪制、衣服、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杂令、僧道、营缮等19项。其性质内容体例与《元典章》相类似。是元代民事、行政、财政等方面的重要法规。条格素材多来自官府公牍案卷,故保存有许多元代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有北京图书馆影印的明初写本和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

通制条格

书名。是《大元通制》的一部分。元仁宗时命廷臣“类集累朝条画体例为一书,其纲有三:一制诏,二条格,三断例”,元英宗时加以审订,定名为《大元通制》。该书只有“条格”部分未散失,故称《通制条格》。是研究元代各种制度的基本史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