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悲愤诗(五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悲愤诗(五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11)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12)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13)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14)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15)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16)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17)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18)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19)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注释】 ①天常:天理、天道。②旧邦:指长安。初平元年(190),董卓焚烧洛阳宫室,挟持汉献帝迁往长安。③义师:指关东州郡讨伐董卓的大军。不祥:邪恶,指董卓。④胡羌:氐羌等少数民族,习性勇猛骠悍。⑤斩截:砍杀。无孑遗:一个不留。⑥关:函谷关。⑦略:掳掠。⑧亭刃:挨刀子。我曹:我辈。⑨辄:总是。⑩徼:侥幸。骨肉:至亲,指曹操派去的使者。(11)天属:血缘的亲属。(12)顾思:眷恋、爱护。(13)遄(chuan船)征:行程迅速,疾行。遐迈:远离。(14)中外:姑父、舅父的子女,泛指亲戚。(15)从横:纵横。(16)景:影子。怛咤(da zha达炸):痛心而惊呼。(17)奄若:忽然好似,忽如。(18)视息:活着、活下去。聊赖:生活的乐趣。(19)勖(xu序)厉:勉励。
 
 【译文】 汉末朝廷失势、宦官猖狂,董卓起兵扰乱天纲。他心怀叛逆意欲篡权弑君,先用阴谋伎俩陷害贤良。逼迫朝廷迁长安,凭仗暴力挟君自强。海内纷纷举义旗,诛讨邪恶整顿朝纲。董卓兵向东来纷纷攘攘,披金甲耀日光兵强马壮。中原兵体质弱难御强暴,董卓军尽胡儿气焰嚣张。或野战或围城声势汹汹,溃战阵破城池不可阻挡。滥杀平民难幸免,尸骸遍野总凄凉!战马边悬挂着男子头颅,马后边载运着被掳妇女。逶迤西入函谷关,道途艰险苦尽尝。回望故乡日益渺远,痛彻肺腑寸断柔肠。掳掠女子成千万,不准相聚在一旁。或有骨肉亲人同被俘,相见难语痛心房。稍有些微不如意,动辄大骂毙你又何妨!威胁刀枪穿身过,令你顷刻便丧亡。不惜性命欲赴死,骂声入耳实难当!或者挥捧施凶暴,毒打辱骂凶狠非常。白日行途哭号声,夜坐暗泣泪成行。欲生不得死不可,苍天啊,百姓何罪遭祸殃?
 匈奴地处荒僻异中原,风俗简率少礼义。一年四季多霜雪,春夏时有北风起。北风吹我衣翩翩,北风入我耳肃肃。感念节令思父母,悲伤叹息无已时。时有客人自外来,听到消息总欢喜。前迎探问亲朋事,来客又非我乡邻。喜讯天降心愿得实现,骨肉亲人迎我归乡里。自己虽能返故乡,却要舍弃亲生子。亲生骨肉连人心,别后相会永无期。生离死别永隔离,母亲不忍辞儿子。儿抱母颈情依依,“问声母亲去何方?众人都说母亲要离去,不知可有回返时,母亲待儿最仁爱,今却弃儿而去何不慈?儿今年幼未成人,母亲岂不把儿思?”一席言语五脏裂,令我恍惚若狂又若痴。声泪俱下抚摩我儿的身,临发犹豫不忍别。还有被掳同时辈,依依相送来告别。羡慕我得归乡里,她们哀叫凄苦悲欲绝。马闻悲声立踟蹰,车闻悲声不转轮。四周观众皆落泪,道上行人亦抽泣。车轮如飞日益远,难割依依恋儿情。悠悠相去三千里,何时重会永无期!怀念我儿远在千山外,忧心如焚肝胆裂。回到家乡父母已逝家人尽,也不见中表堂兄弟。城市荒芜成山林,庭堂屋宇生荆棘。田野荒坡尸与骨,纵横抛置人不识。出门难闻人语声,只听豺狼声声号田野。家乡荒破影孤单,不禁痛呼心若碎。登高远眺千山外,魂神飞逝有所思。忽然觉得此身虽存此生休,旁人相劝宽心意。勉强生活在人间,形影凄凉无意绪。重与新人结婚姻,竭力尽心自勉励。流落异乡自觉身卑贱,常恐夫君重抛弃。人生悠悠几何时,忧伤悲愁终年岁。
 
 【集评】 宋·周必大:“蔡琰诗云:‘金甲耀日光。’至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二老堂诗话》)
 元·陈绎曾:“真情极切,自然成文。”(《诗谱》)
 明·钟惺:“首四句是悲愤之原,有来历,有关系。(“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以下只言母子别离之苦,娓娓不休,若忘却入胡之辱者。不言更自伤心。母子别离未已,忽插入同辈相送一段,刺刺不休。忽又接‘念我出腹子’二句,意总重母子二字,若忘却,又若记起,溃乱潦倒语次酷象。五言古长诗,虽汉人亦不易作,唯《悲愤诗》及庐江小吏妻耳。二诗之妙,亦略相当。妙在详至而不冗漫,变化而不杂乱,断续而不碎脱,若有意,若无意,若无法,又若有法。唯老杜颇优为之。元、白长诗,人病其无法,拖沓可厌,不知实本于此。特其力疲而体率耳。”(《古诗归》卷四)
 明·谭元春:“一副经史胸中,一双古今明眼,作此辱事。读其所自言,又觉不忍鄙之,反添人怜惜而已。”(同上)
 明·陆时雍:“不作悲愤,悲愤具见,实境自成,不可复过。‘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何其痛绝!纵有他语,总不足道。‘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深衷隐曲,何易为人道之。”(《古诗镜》卷三)
 清·陈祚明:“《悲愤诗》首章笔调古宕,情态生动,甚类庐江小吏诗。彼所多,在藻采细琐;此所多,在沉痛惨怛,皆绝构也。‘金甲’句,生动。‘斩截’一段,序屠戮之惨可衰。‘长驱’以下,被掠之苦形容曲致,杂以诟骂,声口俨然。‘斃降虏’,犹言杀此辈,詈词也。‘旦则’四句,淋漓。‘翩翩’二句,写风有声。‘有客’四句,曲肖。‘儿前’一段,如闻啼号之响,忽又增入同辈,一时呼叫杂集,备极生致。归家以后哀惨,复能写出,真如丁令威化鹤归来,无一人一物是往日景界。‘托命新人’四句,逆揣人心,直言己意,它人所不能道。结句总束通篇无遗,章法最密。”又:“妇人被掳兵间,欲必行其志,诚不易。俄顷之间,遂已失节,此后虽死何益?此虑之所以贵豫而亦未可以轻责人也。”(《采菽堂古诗选》卷四)
 清·沈德潜:“文姬《悲愤诗》,灭去脱卸转接之痕,若断若续,不碎不乱,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说诗斝语》)
 
 【总案】 《悲愤诗》乃蔡琰一生血泪凝结而成。亲身所历、真情所感,所以说得如此质朴、如此真切!“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笔力雄伟,笼罩全篇。以下娓娓道来,一丝不乱。“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了结全诗,意味无穷。中间诉说遭掳掠、思乡里、别亲子以及回乡后思儿远眺、托命新人种种情状、心态,无不宛然可感。纯用白描,不套用典故,亦不着意修饰文词,渲染华采,而若泣若诉、悲伤叹息,自然荡人心魄、感人肺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