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俗伤寒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俗伤寒论伤寒类著作。清俞根初撰。十二卷。根初,绍兴(今属浙江)人。精岐黄之术,行医四十余年,颇负盛名。学术宗仲景,旁及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诸医家,精于伤寒,主张诊治伤寒证必须有胆有识,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认为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可尽泥古人之法,而要在对症施药。立方多以辛散、透发、和解、凉泻、温补五法,并将其经验汇编整理,成书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后经何秀山加按语,复经何廉臣增订,加入历代伤寒名家论述伤寒、温病、杂病之内容,编为十二卷。近人曹炳章又为之补缺,徐荣斋为之重订。全书约四十万字。第一章,为伤寒要义; 第二章,载六经方药; 第三章,论表里寒热;第四章,辨气血虚实;第五章,伤寒诊法;第六章,伤寒脉舌;第七章,伤寒本证;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十章,伤寒坏证;第十一章,伤寒复证;第十二章,伤寒调理法。每章又分若干节,共百十八节。书中各节均先列俞氏著文及经验方,次附何秀山之按语,何廉臣之勘补及徐、曹之按语。对其伤寒兼证、夹证、坏证、复证皆以因、证、脉、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辨证透彻明晰,其治法方药则寒温互用、补泻兼施、无偏胜之弊。对《伤寒论》有所发挥。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较为全面的著作。可供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参考。有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重订通俗伤寒论》 本。 通俗伤寒论书名。清·俞根初原著。12卷。作者融合古今有关论著,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述伤寒证治较详。现代的通行本内容,前后曾经几位医家加工,如何秀山的按语,多系经验之谈;其孙何廉臣等复为增订,在编述体系方面,综合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内伤杂病),加以分析归纳,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 通俗伤寒论书名。清·俞根初撰。本书原为俞根初撰,何秀山选按,何廉臣整理,后由曹炳章续成之。12卷。第一卷为总论; 卷二论治法; 卷三至四论表里、寒热、气血、虚实共20证; 卷五至六论诊法; 卷七论本证,分大伤寒、小伤寒、两感、伏气、阴阳五节; 卷八论兼证,分兼风、兼湿、风温伤寒、湿温伤寒、春温伤寒、冬温伤寒等21节; 卷九至十一论夹证、坏证、复证等; 卷12论调理诸法。本书的特点是把温病均命名为伤寒,如风温伤寒、湿温伤寒之类,消除了伤寒、温病的界限。本书论证处方也都古今兼采,很少门户之见,所论也颇重实际,不尚空谈,为一般医生所欢迎。今有排印本。 通俗伤寒论tōngsúshānghánlùn医书。12卷。清·俞根初原著。作者融汇古今有关论著, 结合个人临床经验, 阐述伤寒证治较详。此书后经何秀山加按, 多系经验之谈。何廉臣等复予增订, 综合伤寒、温热学说(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内伤杂病) 加以分析归纳。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 徐荣斋重订全书, 改名《重订通俗伤寒论》。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