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科举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集其中,由此出者,终身为闻文。故争名常切,而为俗亦弊。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谓之“拔解”。将试各相保任,谓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往还”。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籍而入选,谓之“春闱”。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而出,谓之“夏课。”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此是大略也。其风俗系于先达,其制置存于有司,虽然,贤士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而张睢阳、元鲁山有焉,刘闢、元翛有焉。(《唐国史补》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