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与心理素质
运动技能也称为动作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即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形成过程中心理素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❶泛化过程。学习技能开始,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自己的实践,只能获得一个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在此阶段,学生只能通过感知了解动作的形象和结构,体会动作并粗略地掌握动作,形成概括的动作表象,以视觉表象为主。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突出重点,示范不宜太快,使学生尽可能将注意指向动作主要特点上。
❷分化过程。在反复练习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逐渐消除不协调的多余动作。学生视觉表象向空间、时间、力量、节奏等方面不断发展,动作细节更加分化、明确,建立了清晰正确的动作表象,形成运动技能,且动觉表象占主导动作。因此此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个别要素上,使学生把个别要素概括为整体动作系统。
❸巩固过程。初学者经反复练习将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形成了有机系统,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在正确的动作表象基础上,对动作特点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形成动作概念。对动作的理解更加完整,动作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达到自动化程度。这三个过程前后相连,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