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松伐疗法
达松伐疗法是应用150kHz~1000kHz高频减衰振荡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法国达松伐 (D'Arsonval)所首创而得名。本疗法分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两种,后者国内又称共鸣火花电疗法。
本疗法应用的电压高(达15~30kV),但电流强度较小(1~30mA),呈脉冲式的通电和断电。其通电时间短、为1/50,000秒,断电时间长为1/100秒,二者之比为1:500; 每次通电可产生3~20个减幅振荡电波。局部治疗时,电极与皮肤之间可产生火花放电,此时空气中的氧经过电离后聚合成臭氧。
生理与治疗作用
❶应用达松伐电疗时,由于断电时间较通电时间大500倍,因此有充分的散热时间,故在组织中不致产生温热效应。
❷高频振荡电流在组织内不产生电解现象,局部治疗以火花放电的刺激作用为主。
❸火花放电时产生臭氧,臭氧有抑菌、镇静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❹火花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所产生的机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机理达到解痉、止痛及止痒的治疗效果; 通过相应的神经节段反射,可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如缓解胃肠平滑肌及小动脉的痉挛,并能使微血管扩张充血、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对皮肤瘙痒症及末梢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❺火花刺激可改善局部血行,增强组织营养和提高细胞代谢,故可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的肉芽生长。
❻较强的火花刺激可提高静脉管壁的张力,故可用以治疗静脉曲张。
❼用金属针状电极、利用电灼作用可去除皮肤赘生物和疣等组织。
❽全身性治疗以电磁场作用为主,具有镇静、降低血压、促进机体代谢及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治疗设备和方法 可分为全身、局部两种:
(1) 局部治疗用的主机及各种电极均安装在一手提小箱内,电极有蕈状、梳状及适用于直肠、外耳道和阴道等特制的玻璃电极。玻璃电极中充有少量易于电离的气体,如氩气或水银蒸气,其作用为促发电离和火花放电。原用之石墨电极现已废置不用。高频电振荡可用火花间隙或电子管产生。治疗方法分为:
❶移动法: 治疗时将电极在皮肤表面上进行缓慢的移动或使电极与皮肤之间保持小的间隙,以便产生火花放电,使病人有刺激感。
❷固定法: 进行局部电灼时,使用金属电极,以一定间隙固定于治疗部位,以火花放电进行电灼;进行直肠、阴道或外耳道、口腔等体腔治疗时,电极亦须固定,电极需密接粘膜以避免因火花放电而灼伤。局部治疗剂量一般分为弱、中、强三种:
❶弱剂量: 治疗时无明显刺激感。
❷中等剂量: 治疗时有轻度冲击感。
❸强剂量: 治疗时有冲击或针刺感,一般不应使病人有灼痛感。治疗时间依治疗面积而定,多在10分钟以内;每日治疗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治疗时操作者与病人均应与地绝缘,不可与接地的异体、金属以及治疗机械的导线等接触,以免受到电击。治疗时病人身上的金属物品应去除。体腔或伤口治疗时电极应消毒。
(2) 全身性治疗系利用木质材料制成笼形,高约180cm,宽约75cm,其上用约2cm宽的金属片缠绕12~20圈,高频电流接通后,在螺旋线圈周围产生电磁场,病人坐在笼内接受电磁场治疗。现亦有制成特制的治疗床进行卧式治疗。治疗时病人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cm以上,以免产生火花放电。治疗时病人应与地绝缘,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并不可触摸金属线圈。
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
❶局部治疗: 雷诺病,冠心病,静脉曲张,痔核,慢性皮肤溃疡和愈合不良的创面,神经性头痛,灼性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❷全身治疗: 神经衰弱,失眠症,胃肠功能失调,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律不齐,血管性头痛,糖尿病,痛风等。禁忌证,见高频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