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达延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达延汗约1474—1517亦译“大衍汗”、“歹颜汗”等。明朝称之为“小王子”。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作 “把秃猛可”)元室后裔。约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与叔曾祖满都鲁遗妻满都海哈屯成婚并即汗位,称“大元可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幼年随其妻满都海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又先后消灭异姓权臣(赛特)亦思马因,战败右翼封建主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巩固汗位。加强军事组织,恢复万户制度, 将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万户,分左右两翼,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乌梁海)三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重建封建秩序,将六万户封给子孙作为自己的宗藩, 废除赛特的领地,不再设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的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赛特领主并立的制度, 结束了百年来异姓赛特专权、内讧和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汗权。这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和中原地区保持和平互市关系,加强蒙汉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诸史料记载不一,史学界对其本名(又作伯颜猛可)、生年(又作1464、1466、1468、1473等)、即位年(又作1470、1479、1488等)、卒年(又作1516、1519、1543等)和一些经历尚有不同看法。 达延汗 166 达延汗约1474—1517亦作 “大衍汗”、“歹颜汗”等,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元室后裔,明称“小王子”。7岁即汗位,称“大元可汗”。毕生致力于蒙古统一事业,加强军事政治统治。改变了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赛特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内讧、异姓专权和封建割据局面。同中原保持互市关系,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也先 俺答汗 ☛ 达延汗❶(1474—1517)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儿只斤氏。※伯颜猛可济农子。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父兵败丧命,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特穆尔哈达克收养。十五年(1479),满都鲁可汗卒,无子嗣,他遂成为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被满都鲁的遗妻满都海哈屯接纳。十六年,与满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继承汗位,称大元可汗,异译作达延汗、大衍汗、歹颜汗、答言罕等。因年幼,被明人称为小王子。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早年在满都海带领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至正德五年(1510),先后清除亦思马因、火筛,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和平通贡互市关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