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计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计簿

❶ 我国唐代的官厅会计报告。

据《旧唐书》载: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官厅会计著作,亦是一本国家财政经济的分析报告书。该书虽已失传,但从部份史书的零星记载中可看出其基本内容和写作目的。全书分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说明当时国家赋税收入来源情况,是以行政区划来统计户籍,计算供税户。第二部份从国家财政收入项目记载各项收入的数额。《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宪宗元和二年》引宋白注文载:“元和两税,椎酒、斛、盐利、茶利总三千五百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八贯、石。”第三部份,作者通过现行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说明国家财政经济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如元和年间与天宝年间对比,前者供税户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前者军兵负担人数则比后者增加三分之一,即平均每两户要负担一兵的开支。

作者认为,军费开支的猛增和冗兵之累赘是造成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水旱灾还在其次。这是《元和国计簿》的作者最终要告诉皇帝的问题,也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

唐朝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后日趋恶化,一方面是藩镇割据,军费日增,另一方面,军阀林立,霸占税赋,致使国家中央财政收入日益削减,进而动摇唐王朝的统治,迫使一些开明官僚财官、计臣出来向皇帝报告财经状况,揭示问题,并出谋划策。这是李吉甫撰写《元和国计簿》的历史背景。

此后,唐代大和年间(公元929年)还有韦处厚所撰的《大和国计》二十卷,它是以《元和国计簿》为蓝本撰写的。这两本著作不但为国家财政收支分析树立了典范,并且为宋代以后撰写《会计录》开创了先河。
❷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5年),曾派遣官吏审核天下库藏出纳;穆宗(公元1567年——1573年)在位时曾派人普查天下军需的剩余,并颁行国计簿于天下,类似于现在的物资普查公报。这是我国巡回审计的最初形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