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城之战❶隋军征伐高丽战役。大业八年(612年)四月,隋军渡辽水后,乘胜进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北)。高丽兵数出战不利,乃婴城固守。及辽东城将陷,城中高丽军则言请降。隋军奉炀帝之命不敢再战,遣人驰奏,及炀帝准其投降旨意下达时,高丽军休整完毕,遂复拒战,如此再三。隋军自四月下旬攻城,至六月上旬城不能下。炀帝亲至城西,一面督军攻城,一面命宇文述率九军三十万五千人渡辽水越过高丽诸城,分向鸭绿水(今之鸭绿江)西集中,以与水军协攻平壤。后知宇文述及来护儿水军皆败,遂还师,辽东城终未能下。 ❷隋炀帝二次征伐高丽主要战役,大业九年(613年)正月二日,炀帝再次下诏征天下兵集于涿郡,进攻高丽。四月二十七日,炀帝车驾渡过辽水(今之辽河)。二十九日,一面遣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趋平壤,一面命诸将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北)。鉴于前次攻城不果的教训,听以便宜从事,再次展开攻辽东城之激战。隋军使用飞楼、栋、云梯、地道四面进攻,昼夜不停地攻打,而高丽守兵应变拒之。激战二十余日,双方死者甚众,而城不拔。六月,炀帝以辽东城久攻不克,使人造布囊百余万个,装满土,欲筑鱼梁大道,宽三十步,高与城齐,使战士登而攻之。又作大轮楼车,高出于城,夹卫鱼梁道,以俯射城内。此项攻城准备已告完成,指期将克。城内危蹙之际,杨玄感反书至,炀帝大惧,抛弃大批军用物资,连夜秘密还师。辽东城内虽已觉之,仍不敢出击,犹恐有诈。隋军第二次攻打辽东城仍未能克。 ❸唐太宗进攻高丽之重要战役。贞观十九年(645年)五月,唐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军在取得盖牟城(今辽宁省盖县)之捷后,直至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北)下。是月八日,高丽步骑四万赴救辽东,李道宗据盖牟城破之。十日,太宗渡辽水(今辽河),屯军于马首山,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见士卒背土填堑,分其重者于马上驮之,从行军将争负土于城下。李世勣军攻辽东城,用抛石车、撞车攻之,昼夜不停地进攻十二日。初,高丽闻知唐军有抛石车,能飞三百斤石于一里之外,甚惧,乃于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唐军列车飞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太宗亲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是月十七日,南风甚急,太宗派锐卒登冲竿之末,焚其西南楼。火延烧至城中,令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遂克之,烧死者万余人,得其兵数万,男女四万口。遂以其城为辽州(今辽宁省辽阳市)。 辽东城之战❶隋军征伐高丽战役。大业八年(612年)四月,隋军渡辽水后,乘胜进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北)。高丽兵数出战不利,乃闭城固守。及辽东城将陷,城中高丽军则言请降。隋军奉炀帝之命不敢再战,遣人驰奏,及炀帝准其投降旨意下达时,高丽军休整完毕,遂复拒战,如此再三。隋军自四月下旬攻城。至六月上旬城不能下。炀帝亲至城西,一面督军攻城,一面命宇文述率军渡辽水越过高丽诸城,分向鸭绿水(今之鸭绿江)西集中,与水军协攻平壤。后知宇文述及来护儿水军皆败,遂还师,辽东城终未能下。 ❷隋炀帝二次征伐高丽主要战役,大业九年(613年)正月二日,炀帝再次下诏征天下兵集于涿郡,进攻高丽。四月二十七日,炀帝车架渡过辽水(今之辽河)。二十九日,一面遣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趋平壤,一面命诸将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北)。隋军使用飞楼、栋、云梯、地道四面进攻,昼夜不停地攻打,而高丽守兵应变拒之。激战二十八日,双方死者甚众,而城不拔。六月,炀帝以辽东城久攻不克,使人造布囊百余万个,装满土,欲筑鱼梁大道,宽三十步,高与城齐,使战士登而攻之。又作大轮楼车,高出于城,夹卫鱼梁道,以俯射城内。城内危蹙之际,杨玄感反书至,炀帝大惧,抛弃大批军用物资,连夜秘密还师。辽东城内虽已觉之,仍不敢出击,犹恐有诈。隋军第二次攻打辽东城仍未能克。 ❸唐太宗进攻高丽之重要战役。贞观十九年(645年)五月,唐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取得盖牟城(今辽宁盖县)之捷,直到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北)下。十日,太宗渡辽水(今辽河),屯军于马首山, 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李世勣军攻辽东城。高丽闻知唐军有抛石车,乃于城上积木为战楼, 以拒飞石。唐军列车飞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太宗亲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十七日,南风甚急,太宗派锐卒登冲竿之末,焚其西南楼。火延烧至城中,令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克之。遂以其城为辽州(今辽宁省辽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