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边际效用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边际效用学派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体系。以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庸俗理论为基础的几个学派的统称。主要包括以门格尔、维塞尔和柏姆·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和以杰文斯·瓦尔拉和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几个学派的总称。
该学派企图建立一种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抗衡的学说,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资本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该学派则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边际效用所决定,利息和利润不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是产生于资本本身所拥有的生产力,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合理的。边际效用学派由奥地利学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组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门格尔、庞巴维克、维塞尔、杰文斯、瓦尔拉和帕累托。
边际效用学派的基本理论主要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该理论认为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而物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一物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对物品价值的评价是由物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连续消费某物品过程中所消费的最后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当人们在连续消费某一物品时,单位物品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即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该理论所谓的物品的价值和效用是以物品的稀缺性为条件的。只有数量有限的商品,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才是有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稀缺性是价值的必要条件。越稀缺的物品,边际效用越大,价值也越大; 越丰裕的物品,边际效用越小,其价值越低。这样,边际效用显示了价值量因物品稀缺程度的变动而带来的变动,它是衡量物品价值量的尺度。对于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他们认为是间接地由他们所生产的最终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 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为了使有限的物品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人们必须将物品在一定种类的欲望中间进行适当分配,使这些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对此,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说明了消费者收入既定时的均衡条件是每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此外,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还建立了以 “时差利息” 为核心的分配理论。为了给这一理论披上一件科学的外衣,数理经济学派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均衡价格论 (杰文斯)、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无差异曲线(帕累托),力图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与表述这一理论。
边际效用学派把无法计量的效用作为其理论基础,这使其一些观点至今都令人难以接受,也使其基础逐渐趋向崩溃。尽管如此,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在西方经济史上还是被看作一件划时代的事情。直到如今,它的理论核心——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分析法、一般均衡论以及对数学方法的运用等,仍为许多经济学流派所广泛采用。

☚ 瑞典学派   奥地利学派 ☛

边际效用学派Marginal Utility School

以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几个学派的总称。边际效用学派由奥地利学派和数理经济学派组成,前者代表人物是卡尔·门格尔、欧根·冯·庞巴维克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后者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马利·埃斯普里·莱昂·瓦尔拉斯和维尔弗里多·帕累托。边际效用学派的基本论点是商品的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数理经济学派在边际效用论基础上,建立起了均衡价格、一般均衡论、无差异曲线,力图用数学的概念与公式来论证和表述这一理论。边际效用论对西方近代、现代经济思想的影响很大。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分析法、心理分析法、一般均衡论采用的数学方法现在仍被一些经济学家所广泛应用。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Marginal-Utility School;die Grenznutze Schule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中包括:以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为代表的洛桑学派;杰文斯本人没有创立独立学派,但他同门格尔和瓦尔拉斯被并列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奠基者,也有人把他同洛桑学派合称为数理经济学派代表者;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以魏克赛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早期);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这一学派,它将边际效用理论和方法同李嘉图—穆勒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因此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与当时在德国占支配地位,在英国等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学派不同,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不排斥经验归纳法和历史统计法,但更注重抽象演绎法,强调建立一种阐明经济生活规律性的理论体系。但他们的方法带有主观唯心主义性质,往往以消费者的个人心理感受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而是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抽象分析法中科学因素的背弃。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共同基础和理论核心。按照这一理论,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它取决于边际效用,即个人对满足其欲望物品的最后一单位效用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这种理论完全抛弃了商品价值这一范畴所固有的客观社会历史内含。
边际效用学派在其形成初期的斗争矛头,主要是指向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后来则主要转向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们以其边际效用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等,企图论证在自由竞争制度下,社会各阶层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可获得最佳收益和公平合理的分配,以此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20世纪30年代后,边际效用学派的支配地位虽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但该学派的理论核心——边际效用价值论,它的主观心理方法,边际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以及对数学方法的运用,仍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

☚ 戈森定律   边际效用价值论 ☛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几个学派的统称。他们认为消费先于生产,把社会经济的研究建立于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的基础上,以经济主体的心理动机和主观评价的“规律”代替客观的经济运动规律。以效用说明商品价值的观点最初发端于18世纪中叶的意大利。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赫尔曼·亨利·戈森在他的《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 (1854年) 一书中表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初步内容。戈森以其“欲望满足定律”成为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19世纪70年代,在英、法和奥地利几乎同时出现了宣扬主观价值论的著作,边际效用论随之风靡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界,边际效用学派初步形成。由于从事经济分析过程中所利用的表述工具不同、这一学派后来形成了两大分支: 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和以数理分析为基础的数理经济学派。边际效用学派以“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归纳法”,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时差利息论、一般均衡论等,用以否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改造庸俗政治经济学体系。它的理论及分析方法,至今在西方经济学界仍有广泛的影响。

☚ 制度学派   心理学派 ☛
000098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