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决明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决明子 【概况】: 异名 草决明(《吴普本草》),千里光(《山西中药志》),假绿豆(《中国药用植物志》),野青豆(《江西草药》)。 基源 决明子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原植物 决明Cassia tora L.,又名假花生、羊角豆、羊尾豆(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假咖啡豆、马蹄子(江苏)和钝叶决明C.obtusifolia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别录》云:“生龙门,陶隐居云:龙门乃在长安北,今处处有,叶如茳茫,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纲目》载: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奓,昼开夜合,两两相贴。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 ”描述与本品相符。 形态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木,高1~1.3m,直立而粗壮。 叶轴每对小叶间有棒状腺体;小叶3对,膜质,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6cm,宽1.5~2.5cm,先端钝圆,具小刺尖,基部渐狭,偏斜,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柔毛;小叶柄长0.15~0.2cm;托叶线形,被柔毛,后脱落。花通常1~2,聚生于叶腋,总花梗0.6~1cm,被柔毛;花萼片5,卵圆形,膜质,外面被毛;花瓣黄色,下面2瓣较长,约长1.3cm,宽约0.6cm;能育雄蕊7,花药四方形,顶孔开裂,长约4mm,花丝短于花药;子房无柄,被白柔毛。 荚果纤细,近四方棱形,两端渐尖,长达15cm,宽0.3~0.4cm,膜质。种子多数,方棱形,长4.2~7.2mm,宽2~3.3mm,表面黄绿色、黄褐色或绿棕色,平滑,有光泽,解剖镜下可见脉纹及粘状突起。花期8~11月,果期9~11月。(图见《中药鉴别手册》.第2册.186页.17∶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荒野及河滩沙地。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原产美洲热带,现全球热带均有分布。 钝叶决明与决明近似,唯本种植株较高大,高50~150cm;双数羽状复叶,叶轴上在第1对和第2对小叶间各有1暗红色针刺状腺体;雄蕊10,不等长,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全发育,3个较大的花药顶端急窄成瓶颈状;荚果较长,长(8)-15~24cm,宽2~4cm,果梗较长,长2~4cm等可资区别。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彩图21)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山坡路边或村边。分布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 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生药】:栽培 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不宜连作。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中旬进行条播,行距40cm左右,沟深3~4cm,每亩用种量1.5~2kg。或按行株距各40cm穴栽。 苗高10~12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条播的每隔20~25cm留苗1株。 生长期间注意除草,6月上旬须追肥1次,除施适量氮肥外,适当加磷钾肥。春、夏季蚜虫为害严重,可用40%乐果2000倍液防治。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将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荚,晒干,打出种子,扬净荚壳及杂质,再晒干。 决明主产于广西、云南。钝叶决明主产江苏、安徽、四川。 鉴别 性状 决明(小决明子)呈短圆柱形,长3~5mm,宽2~2.5mm,棱线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钝叶决明(大决明子)四棱状短圆柱形,一端钝圆,另一端倾斜并有尖头,长4~6mm,宽2~3mm;表面棕绿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有1条凸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从脐点向合点斜向的浅棕色凹纹。质坚硬,横切面种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胚黄色,两片子叶重迭并呈S状折曲。 完整种子气无,破碎后微弱豆腥气,味微苦,稍带粘性。 均以籽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显微 ❶ 决明子横切面:草酸钙簇晶,直径10~19μm;部分支柱细胞外侧壁特别增厚;营养层细胞5~6列。 粉末:黄棕色或绿棕色,气微香,味苦 1)种皮栅状细胞 横断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长37~56μm,宽7~11μm,壁较厚,于细胞下部1/3处壁稍弯曲或折曲,光辉带两条分别位于上下部1/3处;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微皱缩。 2)种皮支持细胞侧面观略呈哑铃状或葫芦状,长14~24μm,通常上端较膨大,外壁和内壁稍厚,侧壁中部厚4~10μm;表面观呈类圆形,直径27~60μm,可见环状增厚壁。 3)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表面观可见多角形网格样纹理 4)草酸钙簇晶直径9~26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56)❷ 钝叶决明种子横切面:最外为厚的角质层,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在细胞的1/2和下1/3处各有一光辉带;以下为1列支柱细胞,略呈哑铃状,壁厚,相邻两细胞间有大的细胞间隙;内方为6~8列营养层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直径3~10μm;最内1列种皮细胞排列整齐,长方形,含草酸钙方晶。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粘液质、糊粉粒、色素、簇晶和油滴。子叶细胞内含簇晶。 粉末:黄棕色。 1)角质层碎片透明,表面可见波状弯曲的网状纹理。 2)栅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表面观细胞多角形,壁厚。 3)支柱细胞侧面观呈哑铃状,表面观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可见上下两层同心圆圈。 4)种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5)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和簇晶。 6)子叶细胞含簇晶。直径3~10μm。(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222~223) 理化 取决明子或钝叶决明子样品粉末适量,加10%硫酸试液及氯仿液,在水浴上回流加热20分钟,放冷后分取氯仿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在水浴上回收氯仿,将残渣溶于1.0ml氯仿中,取氯仿液点于硅胶H-CMC板上,以石油醚(30~60℃)-正己烷-甲酸乙酯-甲酸(1∶3∶1.5∶0.01)为展开剂,以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为对照。 展距10cm,用氨蒸气熏或置紫外光灯(365mm)下检视,均可见8个斑点呈橙红色或红色;在紫外光灯下斑点呈橙红色,但在第6个斑点外,橙红色斑点外围尚见一亮绿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78)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有决明子和炒决明子。 ❶ 决明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新鲜种子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素(Rubrofusarin),决明松(Torachryson)、决明内酯(Toralactone)。 钝叶决明的种子含大黄素、钝叶决明素、决明素,亦含有大黄酚、大黄酚蒽酮、芦荟大黄素、大黄酸[1]。近发现含有蒽醌糖甙类化合物Gluco-obtusifolinGluco-furanoobtusin和Gluco-chrysoobtusin[2]。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4 [2]J Nat Prod 1990;53(3)∶630 。【药理】:❶ 降血压作用 决明子的水浸液、醇-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均有降压作用[1]。 但水浸液对麻醉兔的降压作用不明显ig 2g(生药)/(kg·d)的慢性实验,未见降压效果。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下肢灌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2~4]。 ❷ 降血脂作用 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决明子散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和73%;还能降低肝中甘油三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力,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9%和59%[5]。 ❹ 抗菌作用 决明子1∶4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7]。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菌等抑制作用[4,8]。种子和根的提取物对金葡葡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9,10]。 对血清溶血素形成无明显影响,表明对体液免疫作用不明显。还可使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高,溶菌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决明子对巨噬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1]。 参考文献 [1]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63∶199 [2]大连铁道医学院医药论文选编,1960∶41 [3]北京市生理科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1963∶78. [4]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 1982;(4)∶32 [5]中国药理通讯 1985;(2)∶26 [6]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2;(6)∶48 [7]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86 [8]Ind J Pharmacy 1957;19(3)∶70 [9]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87;14(1)∶56 [10]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7;9(15)∶59 [11]辽宁中医 1989;(5)∶43 。【药性】:性味 苦、甘,凉。 ❶ 《本经》:“咸,平。” 归经 入肝、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功效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主治 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❶ 《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沙苑子,治头晕眼花、目昏不明。 ❷ 配石决明,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头胀头痛或肝阴亏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糊,目睛干涩等症。 ❹ 配夏枯草、千里光,治肝热目赤涩痛,属重证者。 ❿ 配木贼、刺蒺藜、菊花,治火眼红肿。 ⑾配龙胆草、钩藤、夏枯草,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⑿配生地、枸杞、女贞子,治肝肾不足所致的青盲内障。 ⒀配柴胡、黄连、防风,治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症状剧烈者。 ⒁配黄芩、菊花、钩藤,治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头昏痛。 方选和验方 ❶ 《河北中草药手册》:“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9g,蔓荆子、木贼各6g。水煎服。” 水煎服。 ❺ 决明子丸(《医部全录 目门》)治风热上冲眼目,或因受风邪疼痛,视物不明:决明子(炒)、细辛(去苗)、青葙子、蒺藜(炒、去角)、茺蔚子、芎藭、独活、羚羊角(镑)、川升麻、防风各15g,元参、枸杞子、黄连各90g,菊花30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淡竹叶煎汤送下。 上为末,每服9g,加生姜3片,水煎,食后服。 上为末,入牛黄等3味,再研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豆淋酒送下,不拘时服。 ” 单方应用 ❶ 《摘元方》:“治头风热痛,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 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为补助,则功更胜。 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