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载沣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载沣1883—1952清宗室,正黄旗人。 载沣1883—1951清末权臣。贵族。爱新觉罗氏。光绪帝之弟,溥仪之父,袭醇亲王爵。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充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为其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事“谢罪”。1908年光绪死,溥仪即位,他任监国摄政王,陆海军大元帅,主持朝政,练编禁卫军,将拥有北洋军队实力的袁世凯赶回老家,任命其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谘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以预备立宪为幌子,任命奕劻为总理大臣,组织皇族内阁,又任用大买办盛宣怀,以铁路国有为名出卖路权,大借外债,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武昌起义后,迫于政治形势,起用袁世凯,旋辞摄政王,宣布清帝退位,仍居北京。1928年迁居天津。后曾去东北。1951年病死北京。 载沣
载沣
载沣1883—1952字亦云,自号书癖,清宗室。袭封为醇亲王,宣统帝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任摄政王,罢免袁世凯,集军政大权于皇族集团,任用盛宣怀,出卖川汉、粤汉路权,大借外债。宣统三年 (1911) 成立皇族内阁,激起人民公愤。武昌起义后,各省群起响应,纷纷宣布独立,翌年二月被迫承认清帝退位,从此告别政坛。1928年移居天津英租界,伪满统治时期,曾赴长春晤溥仪,月余即归,1939年由津反京。 载沣 载沣1883—1951Zai feng清宣统朝摄政王。字亦云。满族。爱新觉罗氏。袭封醇亲王。光绪皇帝之弟, 宣统皇帝生父。曾任正白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满洲都统、军机大臣等职。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被派充头等专使, 赴德为其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 “请罪”。1908年11月中旬,西太后和光绪帝病死。西太后在垂危之际安排由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年号宣统。他为摄政王,掌握军政大权,时年27岁,属于志大才疏的纨袴贵少之流。对袁世凯势力日渐膨胀, 愤嫉已久。为迅速把军政大权集中在自己手里, 在善耆、载泽等怂恿下, 起意杀袁。但又生性怯懦, 惧怕袁有内外奥援, 不敢贸然从事。为了取得元老重臣支持, 以袁瞒着他与美国谈判互派大使为口实, 与奕劻、张之洞密商杀袁,遭到奕劻、张之洞反对。虽不敢蛮干,但又不甘心, 决意要将袁从朝廷中排除出去。于是, 在1909年1月2日, 传圣旨, 以袁有“足疾”为由, 勒令“开缺回籍养疴”。设禁卫军, 自命海陆军大元帅,任命两个弟弟载洵和载涛分别为海军大臣和军咨大臣, 集军政大权于皇族之手。进而继续玩弄 “预备立宪”骗局,于1909年10月,宣布成立各省咨议局,次年又成立资政院,并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5月8日宣布组成责任内阁,在内阁总理、协理和各部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汉族官僚仅4人, 所以被讽为“皇族内阁”。从而更加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使其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1911年5月9日,悍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任用大买办盛宣怀,以铁路国有为名出卖路权, 大借外债, 导致涉及南方数省的“铁路风潮”的形成,直接促成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12月, 他被迫辞职。1928年迁居天津, 后曾去东北。1951年病死。 ☚ 预备立宪 国会请愿活动 ☛ 载沣 载沣1883—1951清朝宗室。宣宗旻宁之孙,醇亲王奕譞第五子,德宗载湉之弟,母为醇亲王第二侧福晋刘佳氏。生于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次年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五年,晋封奉恩镇国公,次年,父奕譞死,载沣袭王爵,时年7岁。自幼好读书,精通满汉两种文字。为人谦逊谨慎,宽厚有礼,但性格较懦弱,精明和魄力不足。遇事优柔寡断。二十七年,任正蓝旗总族长,开始正式参与朝政。次年,德国驻华公使被杀,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德宗逃往西安,任命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出使德国,向德皇呈谢罪国书。此行有礼有节,受到舆论称赞,时年18岁。二十八年,由慈禧太后指婚,与大臣荣禄女瓜尔佳氏结婚。三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成为朝廷重臣。同年,光绪帝病危,慈禧太后立载沣三岁的长子溥仪为嗣皇帝。次日,光绪帝及太后相继死去。宣统帝溥仪即位,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总理朝中事务,时年25岁。载沣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做了摄政王,曾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清王朝的衰败局面,但内有隆裕太后掣肘,外有腐败的重臣奕劻、那桐的挟制,矛盾重重。他本人思想陈旧,不听劝谏,任人唯亲,不能选任杰人良才。革命党人汪精卫、黄复生等人曾在银锭桥埋炸弹刺杀载沣,未成。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烽起云涌的形势下,载沣拒绝变革,借立宪之名,搞出一个 “皇族内阁”,全国哗然。将铁路收归国有的诏令,引起了四川的 “保路运动”,从而引发了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 (1911年10月10日) 的武昌起义。载沣于九月初九宣布取消 “皇族内阁”,并下 “罪己诏”。但是各地新军也相继起义,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载沣见大势已去,于十月十八日,辞去监国摄政王,退归王府,在家中闭门读书,不再参与政治。1928年移居天津英租界,过起隐姓埋名的寓公生活。溥仪在东北做了伪满州国皇帝后,载沣于1934年来到长春,发现儿子乃傀儡皇帝,仅住月余便返回天津。1939年迁回北京醇亲王府居住,不顾日本人的威胁和利诱,多次拒绝再去东北。1949年以后,国家房紧张,载沣主动出售王府,迁往魏家胡同居住。1951年2月3日病死,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有溥仪、溥杰、溥倛、溥任等四子。有韫瑛、韫和、韫颖、韫娴等七女。 ☚ 奕劻 (四) 公主 ☛ 载沣1883—1952清宗室大臣。字亦云,自号书癖。醇贤亲王※奕譞第五子,※宣统帝父。光绪十年(1884),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五年,晋镇国公。十六年,袭封醇亲王。二十六年,补授内大臣。翌年,授头等专使德国大臣、正白旗汉军都统。三十三年,补正红旗满洲都统。三十四年,授军机大臣,出任监国摄政王。初政,罢免袁世凯。集军政大权于皇族集团。虚怀采纳谏言,一时台谏风生,海内动色。后任用盛宣怀,出卖川汉、粤汉路权,累借外债。宣统三年(1911),成立皇族内阁,“亲贵布满朝列,贿赂公行”,激起民愤。8月,武昌起义,各省群起响应,纷纷宣布独立,被迫承认清帝退位。10月,罢监国摄政王,退归藩邸,告别政坛。1928年移居天津英租界。1936年赴长春晤溥仪,月余即归。1938年移居天津日本租界。翌年8月由津返京。为人无政趣,畏事好逸,谦抑退让。史载义和团事起,“莫赞一词”;伪满洲国成立,虽晤溥仪,实无政行。以满族非为满洲国,而为中国人,独持明见。别政坛后,不再过向外事,闭门读书,淡泊待人,自安其乐。195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病故,终年70岁。 载沣1883—1952清末摄政王。满族。爱新觉罗氏。光绪帝载湉之弟,宣统帝溥仪之父。袭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溥仪即位,任监国摄政王。他编练禁卫军,罢免袁世凯,任命其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諮大臣,自封为陆海军大元帅,兄弟三人分掌军权。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任命奕劻为总理大臣,出卖路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武昌起义后,被迫辞摄政王职。1952年在北京病死。 载沣1883—1952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光绪帝载湉之弟,宣统帝溥仪之父。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授阅兵大臣、派充正蓝旗总族长、补授正白旗汉军都统,娶大学士荣禄之女为妻。是年并被派充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为其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谢罪”。三十二年管理健锐营事务、调补正红旗满洲都统,次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溥仪即位,补授军机大臣,任摄政王。以后,他编练禁卫军,罢免袁世凯;任命其弟载洵为海军大臣、载涛为军谘大臣, 自封为海陆军大元帅,将军政大权集中于皇族集团;任用盛宣怀,出卖路权,大借外债。宣统三年(1911)组织皇族内阁,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武昌起义后,被迫辞去摄政王职。1952年在北京病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