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车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车邻

车邻

《诗经·秦风》篇名。秦诗十首。此为第一首。《毛诗序》云:“《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序说有据,后世治诗者多从之。朱熹《诗集传》:“是时秦君始有车马及此寺人之官,将见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国人创见而美之也。”认为这是一首秦人赞美其国君始有侍御之臣、乐师车马之盛的诗作。今人或谓诗旨应是秦人赞美秦仲好乐,而“今者不乐,逝者其耋”的及时行乐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有消极影响。诗三章,章四句,首章赞颂车马、侍御之美,二三章反复吟咏礼乐之盛。

☚ 采苓   驷驖 ☛

《车邻》

 有车邻邻,车儿驶过响辚辚,


有马白颠。驾车马儿白额顶。


未见君子,为啥不见君王面,


寺人之令。只因寺人没传令。



阪有漆,山坡上面漆树种,


隰有栗。低洼地里栗成丛。


既见君子,总算见到君王面,


并坐鼓瑟。并坐弹瑟喜相逢。


“今者不乐,“现在及时不行乐,


逝者其耋!” 将来转眼成老翁!”



阪有桑,山坡上面有绿桑,


隰有杨。低洼地里长水杨。


既见君子,总算见到君王面,


并坐鼓簧。并排坐着吹笙簧。


“今者不乐,“现在及时不行乐,


逝者其亡!” 将来转眼见阎王!”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邻:通“辚”,车行声。邻邻,众车声。②白颠:白顶马,即所谓“的卢”的马,名马。颠,顶。③阪(ban):山坂。④鼓:弹。⑤耋(die):八十岁,一说六十岁、七十岁。这里泛指老。⑥簧:笙类乐器。



[赏析] 关于此诗题旨,《诗序》说:“《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三家无异义。后世治诗者对毛说一般都是肯定的。


什么是“秦仲始大”呢?不弄清这个问题,无法理解诗意,所以我想先把它说说清楚。


原来皋陶之子伯翳(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主管放牧之官,赐姓嬴,是秦的始祖。至周孝王时,其七世孙非子被封于秦谷(今陕西省一带),为附庸国。传到秦仲时,周厉王无道,西戎作乱。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伐西戎,为西戎所杀。所谓“秦仲始大”,就是传到秦仲,在朝廷做了大官,从而享有侍御之臣、乐师、车马之盛的意思。


诗分三章。首章赞车马、侍御之盛美,二三两章反复歌唱礼乐之盛美。三章合写秦仲“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


先看第一章。“君子”在这里是尊称,指秦仲。“寺人”,古代宫中的小官,“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周礼·天官·寺人》)。《郑笺》云:“欲见国君者,必先寺人使传先之。”去见秦仲的是什么人?一说宫女,一说近臣,我以为是乐师。本章四句,前两句写车马之盛,后两句写侍御之盛。写车马侍御之盛,其实是暗指礼乐之盛。“邻邻”,众车声,状乐师之多;“白颠”,名马,说明乐师地位之高;乐师来了,寺人即为之传告,也说明乐师地位的不一般了。


二、三两章反复赞美秦仲礼乐之盛。“阪有漆,隰有栗”与“阪有桑,隰用杨”都是起兴。《诗经》常用“阪(山)有……隰有……”起兴,多用以表示爱情,如“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风·简兮》)“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及见狂且。”(《郑风·山有扶苏》)但在这里,用以表示乐师们见过秦仲之后演奏的情形,有君臣上下各得其宜的意思,是兴而兼比的。两组“既见”“并坐”句子,极写礼乐之盛。“既见”与前章“未见”相照应“并坐”不是指君臣并坐,而是指鼓瑟者和鼓簧者即乐师们。乐师们经过寺人传呼见过秦仲之后,一字儿排开,鼓瑟者鼓瑟,吹笙者吹笙,可谓极一 时之盛。两组“今者不乐……”,是秦仲的话。俞樾《群经平议》:“‘逝者’对‘今者’言,‘今者’谓此日,‘逝者’谓他日也。逝,往也,谓过此以往也。”“逝者”与“今者”对举,表明要及时行乐。这种及时行乐思想,对后世诗词有很坏的影响,一些失意文人在创作时往往流露出这种情绪。


再回到诗的主题。《诗序》说是赞美秦仲“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细玩全诗,毛说是不够精确的。写车马、礼乐、侍御,礼乐是主,车马、侍御是宾;写礼乐,礼是虚乐是实。本诗旨意应该是写秦仲好乐。全诗三章,两章写乐师为秦仲奏乐,并用秦仲的话点明好乐的原因,正是为了突出主题。第一章写车马、侍御,都是为了渲染乐师之贵且多,是从侧面写秦仲好乐。秦仲好乐有什么可赞美的呢?孟子对好乐作过精湛的分析,认为好乐有两种:一种是“独乐”,一种是“与众乐”,即“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秦仲好乐,当然属于“独乐”,本没有什么可赞美的。那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更不足取秦人赞美秦仲好乐,连带赞美车马、侍御之盛,有点类似暴发户夸耀自己的钱袋。

《诗经》之《车邻》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车邻

 [原文]
 有车邻邻,(鲁、齐邻作辚。)
 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
 寺人之令。(韩令作伶。)
 (邻、颠、令,真部。)
 阪有漆,
 隰有栗。
 既见君子,
 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
 逝者其耋。
 (漆、栗、瑟、耋,脂部。)
 阪有桑,
 隰有杨。
 既见君子,
 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
 逝者其亡。
 (桑、杨、簧、亡,阳部。)
 [译文]
 啊!耳朵听到了车轮隆隆的滚动的声音,啊,眼睛看到了驾车的白额马。可是还未看见那位尊敬的车上人,于是赶快向侍从的人传命令,马上去迎他,这位我尊敬的人。
 那山坡上长着一排排漆树,那洼地上长着一排排的栗树,上上下下,严整分明。迎来了我所尊敬的人,让我们并肩坐下,一起鼓瑟取乐吧! 现在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行乐,只怕转眼就到八十岁了。
 那桑树生长在山坡上,那杨树生长在洼地里,上上下下,清楚分明。迎来了我所尊敬的人,让我们并肩坐下,一起吹笙取乐吧! 现在我们如果不及时行乐,只怕转眼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评介]
 这是一首描写贵族迎接和招待宾客的诗,反映了贵族阶级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共三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章章四句为第一部分,写主人对宾客的热情欢迎。诗从主人焦急地等待客人写起。主人已经做好了迎接客人的准备,但客人还没有到来,于是主人带着寺(侍)人,到外面去察看。等了一段时间,首先他们听到了车轮滚动的声音,接着,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望见了从远处奔驰而来的驾车的高头大马。由于是迎面而来,那马头上的白额更是特别显眼。写听到车声、再写见到马,再写见到马头的白额,由无声写到有声,由远写到近,真切传神,既是客观事实的如实描写,又表现了主人由焦急等待到无限高兴的心情的发展转变过程。而主人的热情迎宾也就自然传达出了。接下来两句,写主人虽见到马,但还未见到车中的人,就迫不及待地“寺人之令”,这里的“之”应理解为“是”,也就是寺人是令,就是说,忙于给侍候的人下令,这里可能告诉侍者去搀扶迎接即将要从车上下来的客人,也可能是让他去安排车马,也可能是做其他迎宾之事。主人的热情迎宾,跃然可见。
 第二、三章章六句,写主人盛情招待佳宾的情况。这里没有写酒肉饮宴,而只写琴瑟笙簧的同乐。两章开头以 “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起兴,用树林生长排列整齐、各安其所,来象征宾主和乐谦让,各有其序。接着写主客并坐同乐,鼓瑟吹笙。最后各两句,写主客双方,互致情怀,互相宽慰,表示要不辜负美好的时光,及时行乐。这里虽然未免流于消极颓废,表现出有闲阶级的那种闲情和旷达,但另一方面,又确实表现出那种不同于世俗的主雅客清的雍容和谐的高雅风度和朋友之间纯真自然的感情。
 对此诗题旨,姚际恒说:“《小序》谓美秦仲,刘公谨疑为美襄公,无有定也。《小序》谓下篇为美襄公,故此云美秦仲,以为《秦风》首耳,其臆测亦可见。” (《诗经通论》)古今论《诗》者,多从《小序》。但从诗的内容来看,都不足为据。只是 “寺人”一词,历来解为宦官一流,郑《笺》也注为“内廷小臣”,似可作为依据。但《说文》段玉裁注说: “经典假寺为侍,《诗·瞻卬》传曰: ‘寺,近也。’《周礼》注曰:‘寺之言侍也。’ 凡《诗》、《礼》、《左传》言寺人皆同。”那么寺人,就是指一般的侍人、或者侍者了。在先秦时代,侍人,有的可能是阉人,但也不一定全是阉人,只是以后由于阉人在宫廷内做侍从更适合,于是用阉人做内侍,而称为宦官。至于阉人做侍者,即寺人,在先秦也不一定只限于宫廷,其他卿大夫等贵族也有侍人。(可参看《文史知识》1987年第4期黄永年《唐代的宦官》中关于宦官的 “来源和身份”部分) 因此,我们觉得不一定非把这首诗说成是“美秦仲”或者是“美襄公”不可。当然,这一首诗肯定是一篇贵族生活的诗,是没有疑问的。

诗词《车邻》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①邻邻:许多车在一起驰走的声音。白颠:额上长白毛的马。②寺人:宦者。③阪:高坡地。隰(xi席):低凹的湿地。
 ④耋(die迭):八十岁。
 
 【译文】 车儿行路响不停,马儿额头白点点。并未见到那君子,他的侍从在传令。高坡地上有漆树,低凹田里长栗子。这次已经见君子,同坐一处弹琴瑟。及时行乐今若不,转瞬便到八十岁。高坡地上有桑树,低凹田里长杨树。这次已经见君子,同坐一处吹笙簧。及时行乐今若不,转瞬便到人死亡。
 
 【集评】 《毛诗序》:“《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宋·王质:“此谋臣策士以车马招致而来,以寺人传辞而见,当是秦已怀此意,求此人而共画此事也。”(《诗总闻》卷八)
 宋·朱熹:“是时秦君始有车马及此寺人之官,将见者必先使寺人通之。故国人创见而夸美之也。”(《诗集传》卷六)
 清·方玉润:“美秦君简易易事也。……未见时如此严肃,既见时如此简易,不惟尽宽礼数,且能备极宴乐。”(《诗经原始》卷七)
 清·牟庭:“感遇也。”(《诗切》)
 今·陈子展:“《车邻》,美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并其君臣之闲暇燕饮相安乐而作。”(《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经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冲荡,《车邻》究竟写的是什么,已变得不那么重要。美王也好,策士也罢,甚至作诗的“贵族妇人”也好,他们统统可谓“俱往矣”,已不影响今天对这首诗的艺术欣赏了。在今人看来,令人赞叹的是几千年前诗人的那副笔墨:写车马之盛,写侍御之盛,气度是如此恢宏不凡,仅用寥寥数字便显出雕龙刻凤的神韵笔锋;在写礼乐之盛时,瑟簧齐鸣,欢乐场面由此可以想象,也不由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也许诗人由此而生“及时行乐”的思想倾向,并在诗中流露出来,但这是统治阶级的固有历史局限,绝不会因此而影响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更何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安定。试想,如果国内动荡不已,统治者能有条件那样行乐吗?若要求他们“居安思危”,那就不是当时的统治者了。
车邻

车邻

[原文]
有车邻邻,(鲁、齐邻作辚。)
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
寺人之令。(韩令作伶。)
(邻、颠、令,真部。)
阪有漆,
隰有栗。
既见君子,
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
逝者其耋。
(漆、栗、瑟、耋,脂部。)
阪有桑,
隰有杨。
既见君子,
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
逝者其亡。
(桑、杨、簧、亡,阳部。)
[译文]
啊!耳朵听到了车轮隆隆的滚动的声音,啊,眼睛看到了驾车的白额马。可是还未看见那位尊敬的车上人,于是赶快向侍从的人传命令,马上去迎他,这位我尊敬的人。
那山坡上长着一排排漆树,那洼地上长着一排排的栗树,上上下下,严整分明。迎来了我所尊敬的人,让我们并肩坐下,一起鼓瑟取乐吧! 现在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行乐,只怕转眼就到八十岁了。
那桑树生长在山坡上,那杨树生长在洼地里,上上下下,清楚分明。迎来了我所尊敬的人,让我们并肩坐下,一起吹笙取乐吧! 现在我们如果不及时行乐,只怕转眼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评介]
这是一首描写贵族迎接和招待宾客的诗,反映了贵族阶级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共三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章章四句为第一部分,写主人对宾客的热情欢迎。诗从主人焦急地等待客人写起。主人已经做好了迎接客人的准备,但客人还没有到来,于是主人带着寺(侍)人,到外面去察看。等了一段时间,首先他们听到了车轮滚动的声音,接着,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望见了从远处奔驰而来的驾车的高头大马。由于是迎面而来,那马头上的白额更是特别显眼。写听到车声、再写见到马,再写见到马头的白额,由无声写到有声,由远写到近,真切传神,既是客观事实的如实描写,又表现了主人由焦急等待到无限高兴的心情的发展转变过程。而主人的热情迎宾也就自然传达出了。接下来两句,写主人虽见到马,但还未见到车中的人,就迫不及待地“寺人之令”,这里的“之”应理解为“是”,也就是寺人是令,就是说,忙于给侍候的人下令,这里可能告诉侍者去搀扶迎接即将要从车上下来的客人,也可能是让他去安排车马,也可能是做其他迎宾之事。主人的热情迎宾,跃然可见。
第二、三章章六句,写主人盛情招待佳宾的情况。这里没有写酒肉饮宴,而只写琴瑟笙簧的同乐。两章开头以 “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起兴,用树林生长排列整齐、各安其所,来象征宾主和乐谦让,各有其序。接着写主客并坐同乐,鼓瑟吹笙。最后各两句,写主客双方,互致情怀,互相宽慰,表示要不辜负美好的时光,及时行乐。这里虽然未免流于消极颓废,表现出有闲阶级的那种闲情和旷达,但另一方面,又确实表现出那种不同于世俗的主雅客清的雍容和谐的高雅风度和朋友之间纯真自然的感情。
对此诗题旨,姚际恒说:“《小序》谓美秦仲,刘公谨疑为美襄公,无有定也。《小序》谓下篇为美襄公,故此云美秦仲,以为《秦风》首耳,其臆测亦可见。” (《诗经通论》)古今论《诗》者,多从《小序》。但从诗的内容来看,都不足为据。只是 “寺人”一词,历来解为宦官一流,郑《笺》也注为“内廷小臣”,似可作为依据。但《说文》段玉裁注说: “经典假寺为侍,《诗·瞻卬》传曰: ‘寺,近也。’《周礼》注曰:‘寺之言侍也。’ 凡《诗》、《礼》、《左传》言寺人皆同。”那么寺人,就是指一般的侍人、或者侍者了。在先秦时代,侍人,有的可能是阉人,但也不一定全是阉人,只是以后由于阉人在宫廷内做侍从更适合,于是用阉人做内侍,而称为宦官。至于阉人做侍者,即寺人,在先秦也不一定只限于宫廷,其他卿大夫等贵族也有侍人。(可参看《文史知识》1987年第4期黄永年《唐代的宦官》中关于宦官的 “来源和身份”部分) 因此,我们觉得不一定非把这首诗说成是“美秦仲”或者是“美襄公”不可。当然,这一首诗肯定是一篇贵族生活的诗,是没有疑问的。

☚ 秦风   ">驷 ☛
000001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