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轡pèi駕馭牲口的韁繩。張衡《羽獵賦》:“羲和奉轡,弭節西征。” 轡“辔”的繁体字。 上一条: 辔 下一条: 㫲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轡 轡 pèi 亦稱“缰”,亦作“韁”。馭馬之索,由革帶或絲繩等製成。一馬兩轡,其前端繫於馬口兩側銜環上,後端由御者掌握。御者牽轡索而勒馬口,以控制馬的行止。此稱始見於周代,其物至遲商代已發生。駟馬車共有八轡,因驂馬的内轡常繫於軾前之𧥎,故御者一般只掌六轡。秦漢以後多稱缰。《詩·秦風·駟驖》:“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孔穎達疏:“每馬有二轡,四馬當八轡矣。諸文皆言六轡者,以驂馬内轡納之於觖,故在乎者唯六轡耳。《聘禮》云:‘賓覿緫乘馬。’注云:‘緫八轡牽之贊者。’謂步牽馬,故八轡皆在乎也。”又《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朱熹集傳:“轡,今之韁也。”《釋名·釋車》:“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又:“韁,疆也,繫之使不得出疆限也。”漢·班固《白虎通·誅伐》:“人銜枚,馬勒缰,畫伏夜行爲襲也。”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擬謝混《遊覽》)》:“薄言遵郊衢,揔轡出臺省。”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栁細,草薰風暖握征轡。” 轡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其他部 > 用具 > 轡 轡 pèi 亦稱“馬轡”。謂繮繩。《詩·秦風·𫙋驖》:“𫙋驖孔阜,六轡在手。”又《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朱熹注:“轡,今之繮也。”《說文·絲部》:“轡,馬轡也。”《釋名·釋車》:“轡,咈也,牽引咈戾以製馬也。”《廣韻·去至》:“轡,馬轡。”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摇征轡。”參見本類“繮”、“靶”。 轡peiDE5C 轡pèiP020 〖轡〗 粵 bei3〔臂〕普 pèi 駕馭馬的韁繩。《木蘭辭》:「南市買〜頭,北市買長鞭。」(〜頭:套馬用的韁繩和籠頭。)轡 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