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宫脱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宫脱垂* 妇科病名。 指妇女子宫从正常解剖位置向下移位,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的病证。又名子宫脱出。阴脱、阴 子肠不收。 俗称吊茄子、 临床常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分为Ⅲ度:Ⅰ度为子宫颈后倾,沿阴道轴下降,宫颈口距阴道口4厘米以内,最低达处女膜缘,可见于阴道口;Ⅱ度为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Ⅲ度为整个子宫体与子宫颈以及全部阴道壁均外翻。1963年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上又将Ⅱ度子宫脱垂分为轻、重两型,轻型为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壁翻出阴道口外,重型为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翻出阴道口外。粘膜下肌瘤、子宫颈延长症、慢性子宫内翻症、阴道壁囊肿或肌瘤,可通过妇科检查和其它检查鉴别诊断。 子宫脱垂病机总由正虚,但应区分气虚、肾虚、虚中挟实三型分型施治。 气虚型多见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卧或收入,劳则加剧,自觉小腹有下坠感,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川断、金樱子。肾虚型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自觉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治宜补肾固脱,方用大补元煎、敦复汤加减应用;虚中挟湿热则可见子宫脱出阴道口外,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无力,或见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有秽臭气,肛门肿痛等症状,治宜先清利湿热,继以升提固脱,清利湿热用龙胆泻肝汤,侧柏樗皮丸加减。子宫脱垂也可用熏洗疗法,用丹参15克,五倍子、诃子肉各9克煎水趁热熏洗;或用蛇床子、乌梅各60克,煎水熏洗;若子宫脱垂伴有黄水淋漓,湿热下注者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克,黄连6克,苦参15克,黄柏10克,枯矾10克,煎水熏洗坐浴;用五倍子、蛇床子、荆芥、枳壳煎水洗治疗产后阴脱。 可用单味金樱子根60克煎服治疗子宫脱垂。针灸可取维胞穴(关元穴旁开6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联线的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痒上抽发止)、三阴交为主穴,配以长强、百会、阴陵泉,可同时灸百会穴,有膀胱膨出者,可针刺关元透曲骨,或斜刺横骨(双),有直肠膨出者,可针刺提肛肌穴,患者有上抽感为度。此外,尚可配合运动锻炼,增加盆底组织紧张度,以巩固疗效,让患者取自然坐位,练习忍住小便或大便的动作,继而放松,一松一紧交替进行,1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也可用膝胸卧式,每日1次,每次5~15分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