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月;跳跃;跳越◉ 跳月tiàoyuè 动 苗、彝等民族青年的一种娱乐活动,在节日里,男女青年在野外的月光下唱歌跳舞。〈例〉阿细~/ 月光下,一群男女青年正在欢乐地~。 ◉ 跳跃tiàoyuè 动 腿上用力,使身体往上或往前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例〉~前进/ ~运动/ 纵身~/ 麻雀在地上~觅食。 ◉ 跳越tiàoyuè 动 跳着越过。〈例〉~障碍/ ~横杆/ 战士们~一道道壕沟,冲向敌阵。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活動(附) > 跳月 跳月 tiàoyuè 苗族舊時婚俗,每年元夕或春時,未婚少男少女月下群聚歌舞,以選擇配偶,故稱。明·楊慎《丹鉛總録·𤨏語》:“河邊跳月歌,令人玄鬢皤。”清·陸次雲《峒谿纖志·跳月》:“苗童之未娶者曰羅漢,苗女之未嫁者曰觀音,皆髻插雞翎,於二月群聚歌舞,自相擇配,心許目成,即諧好合。”清·陳鼎《滇黔土司婚禮記》:“惟仲家、牯羊苗、黄毛狫、白猓猓、黑猓猓五種苗,以跳月爲婚者,皆不裩。跳月爲婚者,元夕立標於野,大會男女。男以蘆笙於前,女振金鐸於後,盤旋跳舞,各有行列,謳歌互答,有洽於心即奔之。越日送歸母家,然後遣媒妁請聘價焉。” 跳月 024 跳月亦称跳乐或阿细跳月。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撒尼人与阿细人中的一种歌舞。当地每逢节日,男女盛装彩饰,拥向坪场歌塘,各成一列,相对而舞。男子弹着大、小三弦或吹短笛,女子拍手相和。音乐多为5/8拍子,旋律仅有sol、do、mi三个音,且多用跳进,女子在四、五拍上拍手,造成 节奏,极富跳跃性。当舞蹈进入高潮时,姑娘们唱起《跳月歌》: 气氛尤为热烈。 ☚ 襄玛 俗讲 ☛ 跳月 跳月苗族传统男女青年交友婚恋习俗,流行于湘西。苗族青年成年后,于夏历五月初八至十五期间,弹着月琴,吹着芦笙,于月光下聚会,唱歌跳舞,通过对歌加深了解,建立友谊,选择配偶。 ☚ 摇摇歌、摇摇舞 跳鬼 ☛ 跳月tiao yuemoon d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