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跗陽 跗陽 fūyáng 亦作“附陽”。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足外踝後方,昆侖直上三寸。跗,指跗屬部。因其在跗屬部上方,故名。主治霍亂,轉筋,癲疾。其穴秦漢典籍已載,達於當代。《素問·氣穴論》“踝上横二穴”王冰注:“外踝上,附陽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跗陽,陽蹻之郄,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陽膀胱經》:“附陽,主治霍亂,轉筋,腰痛不能立,髀樞股胻痛,痿厥,風痺不仁,頭重䪼痛或時有寒熱,四支不舉,屈伸不能。” 跗阳经穴名。代号BL59。出 《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 阳𫐆。属足太阳膀胱经。 阳𫐆之郄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3寸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腰腿痛,下肢痿痹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跗阳Fuyang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外踝后方昆仑穴上4寸处。施针时直刺0.5~1寸。主治头痛、腰骶痛、瘫痪、外踝红肿等。 跗阳fūyánɡ经穴名。代号BL5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外侧, 当昆仑穴直上3 寸处。主治头痛、腰腿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直刺0. 8 ~ 1. 2 寸。灸5 ~10分钟。本穴为阳(脉) 之郄穴。 跗阳 跗阳B59Fuyang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 《甲乙经》。是阳蹻脉的郄穴。位于昆仑穴(外踝后,跟腱前)直上3寸处。正坐或卧位取之。 相当于腓骨后部、跟腱外缘, 深层为𧿹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动脉末支;并有腓肠神经通过。本穴位置另说在昆仑穴上2寸。一般直刺1~1.5寸。针后局部痠胀或有麻胀感向踝部传导。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 主治头、腰、膝、踝等疾患,如头重如石,头痛目眩,腰、骶、髋、股后外侧疼痛,膝胫疫重,霍乱转筋,寒湿脚气,外踝红肿,两足生疮,下肢不遂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飞扬 昆仑 ☛ 00001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