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显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五顯神 五顯神 wǔxiǎnshén 亦稱“五聖”、“五顯公”、“五顯靈官”。傳說中神名。爲東嶽泰山神之五子,分别名顯聰、顯明、顯正、顯直、顯德,在天地間相與爲本始。曾於唐光啟中降於人間,民間遂相與斬竹薙草,作爲華屋,立像肖貌,敬虔安靈,此俗達於近代。說見《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宋·洪邁《夷堅志》:“錢塘門外,有五聖行祠。”又《夷堅支志戊·胡十承務》:“一客起曰:‘君勿用他疑,我輩非世間人,蓋所謂五顯公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店前一個小小堂子,供着五顯靈官。”一說五顯神即“五通神”,其實非一物。參見本類“五通”。 五显神 五显神民间所敬之神。指民间所奉财神之一种。传说始于唐代,见于记载则始自宋代。以诸书所记,其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兄弟五人为神。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灵顺”,后封二字侯,遂有五通侯之说。南宋宁宗始封其为王,因封号第一字俱为“显”字——显聪王、显明王、显正王、显直王、显德王,遂称为五显神。其时,影响已不限于江西一地,都城临安亦有其行祠。其神之本源,自宋迄清说法颇异,但都谓其为人没之后而为神。有说其为林姓五王者;有谓其为天降五神于婺源王喻家,遂立庙;有称其为宋人萧永福之五子者;《光绪黄岩志》更以其为南齐时柴姓五兄弟;《清嘉录》又以其为南朝陈顾野王之五子。明初官祭,载入祀典,以每岁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五显灵顺庙。其时,姑苏上方山等处香火尤甚,祝允明曾有《苏州五显庙记》记其盛事。宋代,曾以其庙为五圣行祠,遂有“五圣”的说法。此乃尊称,并非专号,异于后世之“五圣”的说法,参见 “五圣”。 ☚ 其他 五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