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星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五星占 凡五星五岁而一合,三岁而遇。其遇也美,则白衣之遇也;其遇恶,则下□□□□□□□□□□□□□□毋兵不吉。视其相犯也:相者木六四也,殷者金,金与木相正,故相与殷相犯,天下必遇兵。殷者金也,故殷[与]□[星遇,兴兵举]事大败,□[春]必甲戌,夏必丙戌,秋必庚戌,冬必六五壬戌。大白与荧惑遇,金、火也,命曰乐(铄),不可用兵。营惑与辰星遇,水、火[也,命曰焠,不可用兵]举事大败。[岁]与大(小)白斗,杀大将,用之搏之,贯六六之,杀偏将。荧惑从大白,军忧;离之,军[却];出其阴,有分军;出其阳,有[偏将之战]。[当其]行,大白遝(逮)之,[破军杀]将。凡大星趋相犯也,必战。大白六七始出以其国,日观其色,色美者胜。当其国日,独不见,其兵弱;三有此,其国[可击,必得其将]。不满其数而入,入而[复出],□□其入日者国兵死:入一日,其兵死六八十日;入十日,其兵死百日。当其日而大,以其大日利;当其日而小,以小之[日不利]。当其日而阳,以其阳之日利。当其日而阴,以阴日不利。上旬六九为阳国,中旬为中国,下旬为阴国。审阴阳,占其国兵:太白出辰,阳国伤;[出巳,亡扁地;出东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在其阴[利。]大白[出戌七○入未],是胃(谓)反(犯)地邢(刑),绝天维,行过,为围小,<有>暴兵将多。大白出于未,阳国伤;[出甲,亡扁地;出西]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在其阴[利。大白]七一出于戌,阴国伤;出亥,亡扁地;出西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将伤,在其阳利。[出辰入丑]□□□。大白出于丑,亡扁地;出东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七二将伤,在其阳利;出寅,阴国伤。大白出于酉入卯,而兵□□□□在从之[南,阳国胜;在从]之北,阴国伤。日冬至,[大白]在日北,至日夜分(春分),阳国胜;春分在七三日南,阳国胜;夏分<至>在日南,至日夜分(秋分),阴国胜;秋分在日[北],阴国胜。越、齐[韩、赵、魏者],荆、秦之阳也;齐者,燕、赵、魏之阳也;魏者,韩、赵之阳也七四;韩者,秦、赵之阳也;秦者,翟之阳也,以南北进退占之。大白出恒以[辰戌,入以丑未],候之不失。其时秋,其日庚辛,月立失,西方国有七五之。司天献不教之国驾之央(殃),其咎亡师七六①。 汉·《五星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 [注]①为了便于阅读,原件中的古体字和异体字,均用现在通用的汉字,并用圆括号注明;原文的错字,用方括号注出了正字。 【评】这是《五星占》之五星总论文。《五星占》的出土,是中国天文学史的一个重大发现。据有关专家考正、推断,帛书的写成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70年前后,因而,《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古、对于研究古代天文学史极有价值的一部天文书籍。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岁星日行廿分,十二日而行一度,终[岁行卅]度百五分,见三[百六十五日而夕入西方,伏]卅日,三百九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十二]岁一周天,廿四岁一与大[白]八九合营室九○。 汉·《五星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 [注]这是《五星占》之木星行度文。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填星在营室,日行八分,卅日而行一度,终[岁]行[十二度廿廿二分。见三百四十五]日,伏卅二日,凡见三百七七日而复出东方。卅岁一周于天,廿岁 一与岁星合为大阴之纪二。 汉·《五星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 [注]这是《五星占》之土星行度文。 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八月与角晨入东方。 [秦元][九][七]五 三·汉元 九 五 六 浸行百二十日,以十二月与虚夕出西方,取廿一于下。 四 与虚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八月与翼夕入西方。 [二] [十][八] 六 四 二 十 六 七 一二五 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与轸晨出东方。一二六 以八月与轸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三月与茅晨入东方,余七十八。一二七 浸行百廿日,以九月与[翼夕]出西方。 三 [一] 九 七 五 三 一 七 八 一二八 以八月与翼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二月与娄夕入西方,余五十七。一二九 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三月与茅晨出东方。 四 [二] 廿 八 六 四 二 [高]皇后·元 一三○ 以三月与茅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十一月与箕晨[入东]方。 浸行百廿日,以三月与娄夕出西方,余五十二。 [以三月]与娄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十月与心夕入西方。 五 [三] [一] 九 七 五 ·惠元 二 二 [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十一月与箕晨出东方,取七十三下。一三四 以十一月与箕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六月与柳晨入东方。 六 [四] [二] [卅] [八] 六 二 三 三 一三五 浸行百廿日,以九月与心夕出西方,取九十四下。一三六 以九月与心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五月与东井夕入西方。 七 [五] [三] [一] [九] [七] 三 四 一三七 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九月与舆鬼晨出东方。一三八 以六月与舆鬼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正月与西壁晨入东方,馀五。一三九 浸行百廿日,以五月与东井夕出西方。 八 [六] [四] [二] [廿廿] [八] 四 五 一四○ 以五月与东井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十二月与虚夕入西方。一四一 [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正月与东壁晨出东方。一四二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太白出东方,[日]行百廿分,百日上极[而反,日行一度,天]十日行有[益]疾,日行一度百八十七分以从日,六十四日而复遝(逮)日一四三,晨入东方,凡二百廿四日。浸行百廿日,夕出西方。[太白出西方始日行一度百八十七分,百日]行益徐,日行一度,以待之六十日;行有益徐,日行廿廿分一四四,六十四日而西入西方,凡二百廿四日。伏十六日九十六分。[太白一复]为日五[百八十四日九十六分日。凡出入东西各五,复]与营室晨出东方,为八一四五岁一四六。 汉·《五星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 [注]这是《五星占》之金星行度文。 【评】《五星占》的最后三章,列出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凡七十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行度,并描述了这三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上述三段史料有较详细的记载。从占文中可以看出,《五星占》已用“晨出”作为会合周期的起点,并已把五星行度的快、慢、逆、留区别出来了。另外,从占文记载还可知道,《五星占》所载的行星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数值反而比《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天官书》的精确,这对于我们研究秦汉天文学史有较大帮助。 五星占 《五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件隶书,抄写于丝帛上,全文约8000字,无标题。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释文、整理,并根据内容定名。释文刊载于《文物》1974年11期及《中国天文学史文集》(1978)中。作者佚名。抄录年代在汉文帝十年(前170)左右。 在《五星占》中,按木、金、火、土、水的顺序,记载了这五颗行星运行的概况和星占的内容。原抄本无篇章,整理者区分为9章:1、木星,2、金星,3、火星,4、土星,5、水星,6、五星总论,7、木星行度,8、土星行度,9、金星行度。前5章介绍了五星运动,详细论述岁星、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顺逆合伏的动态运动,岁星纪年方法,介绍了五星聚合规律,犯守、赢缩、失次、失舍、合伏,十二分野,几种特殊天象,并附有大量星占学方面的内容。后5章给出了土、木、金星从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70年的位置,结合它们在一个会合周期的动态作了详细描述。 成书年代比《淮南子·天文训》及《史记·天官书》都要早,但给出的某些五星数据有的比它们还要准确。《五星占》虽然对土木两星公转周期记载的比较粗疏,但给出的土、木、金三星的会合周期的描述却非常详细,给出的会合周期比《史记》精确而与太初历接近。它给出五星平均的日行值,从“一日运行二十分”、“十二日运行一度”,得出1度分为240分。这样,确知,至少在秦始皇时代已经开始使用度数了,而且1度是分为240分的。书中细致描述的五星运动及所附行度表,成为后代历法“步五星术”工作的先声。由70年木星、土星、金星行度表的分析可得知《五星占》采用是与《淮南子》、《史记》不同的十二次分次、二十八宿宿度系统。看来是汉代重新厘定前的古度。岁星纪年方法也与《淮南子》、《史记》、《汉书》所述有别。经现代科学计算,木、土、金星70年行度表并非自秦始皇元年的实测记录,而是汉初依据对行星运动的认识逆推得出的。 《五星占》出土以后,学者对其历史作用和科学意义进行了研究考查。十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有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和研究,更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通过它对先秦、汉初天文、历法进行了考查的探索,如试探“先秦浑仪”的创制、古代岁星纪年方法及秦汉初历法问题,有的学者分析了“五星行度表”,对这一份最早的行星运动记录作了分析研究。当然这些考查、研究都还是非常初步的。 五星占 五星占古代天文学著作。又名《马王堆帛书五星占》。作者不详。1973年底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由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进行系统整理,并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或上下文尽可能对其进行补正,文中的古体字、异体字均改用现代通行的汉字。原件没有标题,根据其内容涉及五大行星位置变化及其占文,将其定名为《五星占》。全文约八千字。据内容可分为九章,并分别加上小标题。前五章是对五大行星运行情况的概述和相应的星占文字。第六章则是关于五大行星相对位置、出没时的方位等的星占文字。最后三章则分别列出了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的七十年中木星、土星、金星出没时在恒星间的位置情况,并叙述了它们在一个会合周期中的动态情况。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墓主入葬时间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和帛书中有汉文帝三年字样,可以断定其写作年代应为公元前170年前后。 ☚ 天文、历算 三统历 ☛ 五星占 五星占“五星”指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占”即通过五星运行情况来占验人事吉凶的占星术。战国以后,随着阴阳五行说的发展,五星也被五行化。秦汉占星家一般都把木星(岁星)视为东方青帝(苍龙)的使者,五行中“木”的精灵,主春,决定农业的丰歉;火星(荧惑)被视为南方赤帝(炎帝)的使者,五行中“火”的精灵,主夏,决定天气干旱;金星(太白星)被视为西方白帝的使者,五行中“金”的精灵,主秋,主兵主刑杀;水星(辰星)被视为北方黑帝的使者,五行中“水”的精灵,主冬,主水主刑;土星(填星、镇星) 被视为中央黄帝的使者, 五行中“土”的精灵, 主季夏, 主土。不仅五星各自的运行预示世上的吉凶, 而且彼此间的组合也是一种征兆。古文献里常有所谓“五星聚”,即五星连珠,是水、金、火、木、土五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由于它比较罕见,故被古人认为祥瑞。 ☚ 月占 恒星占 ☛ 五星占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天文帛书。约成于汉文帝(前179一前157)中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全书分为木星(岁星)、金星(太白)、火星(荧惑)、土星(镇星)、水星(辰星,又称小白)、五星总论、木星行度、土星行度、金星行度九章。吸取了甘德《天文星占》和石申《天文》的部分内容。最后三章列出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共七十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行度,并记录了这三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其中所载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仅大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三十年,比今值只多0.54年。占文已知运用时间乘速度等于距离的算式,把行星动态的研究与位置的推测计算联系起来,成为后世“步五星”的先声。帛书对金星的记载最多,约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第一次记录了金星在上合和下合时的亮度变化,用“晨出东方”到“晨入东方”表示金星从下合以后在太阳的西边出现,到上合以前重新落在太阳光中的一段距离和时间;用“夕出西方”到“入西方”表示金星从上合以后经东大距,到下合以前能看见的一段距离和时间。帛书把金星在上合附近看不见的一段时间,叫做“𣼡(即浸,淹没之意)行”,即指上合时金星淹没在太阳光中;而把下合附近看不见的一段时间,叫做“伏”,即指潜伏在太阳光之中。占文中所载“晨出东方”到“晨入东方”为224日,𣼡行为120日,“夕出西方”到“入西方”为224日,伏为 西汉时期行星周期知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