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艺术上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早期电影流派。继承其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在艺术表现上,利用电影的照相本性与蒙太奇对列技巧,揭露人的潜意识,弗洛伊德式地呈现梦境、幻觉、性欲、本能;用无逻辑的精神状态、潜意识的流动,取代传统的戏剧情节;用画面的隐喻、象征取代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一度成为20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分支。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其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代表作品有谢尔曼·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1926)、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阿杜·基洛的《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这种研究的典型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