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chāoqián xiāofèi超过现有承受能力的消费。 超前消费chāoqiánxiāofèi超过现有承受能力的消费。 ◇ 勤劳致富的广州青年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大趋势却不是超前消费,而是推迟消费。(人民日报.1995.1.15) ◇ 在计划经济年代,汽车特别是轿车,被认为是超前消费的奢侈品,是供少数人享乐的东西。(人民日报.2000.8.15) 超前消费chāoqián xiāofèi超过实际承受能力或一般生活水平的高标准消费。例如:“有关专家认为,机关团体和企事业追求高消费的风气比居民严重得多,对全国性的‘超前消费’带了一个坏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亟须整顿,亟须制止。”(《经济日报》1987.12.1)“国力无法承受的超前消费,使我们用于发展生产的那份积累变得贫瘠孱弱,又使我们交付市场的那份供给变得不敷经销。”(《追求》1989.3.36页) 超前消费chāoqiánxiāofèi超过现有经济能力的消费。也指用信用卡透支消费。 超前消费chāo qián xiāo fèiопереж ющее (досрóчное) потреблéние;потреблéние, опережающее возмóжности超前消费Excessive Consumption消费水平超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1)消费增长过快,导致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过小;(2)消费结构变动过快,引起资源的配置过早地向发展新消费方式的部门倾斜;(3)商品消费的期望过强,使消费方式趋向于向国外发达的消费方式看齐。发展中国家的超前消费多属于一种诱发性消费。其诱发机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通过示范效应首先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阶层,然后中低收入阶层又在本国范围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进而使整个消费水平超前提高。同时,发展中国家储蓄与投资的渠道不畅通,通货膨胀率较高,这也可能引起消费支出的过快增长。另外,消费者往往具有一种超前的冲动,消费模式一旦形成,便不容易发生逆转。超前消费虽可扩大市场需求,特别是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进而推动有关产业部门的发展,但是也会导致资本形成规模下降,通货膨胀加剧,产业结构变动不合理,国外高消费产品进口扩大,国际收支日趋不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对消费进行适当限制和正确引导,使消费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上,是完全必要的。 超前消费见“消费早熟”。 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又称 “早熟消费”。指消费水平超越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消费方式。超前消费分为宏观超前消费和微观超前消费。前者指整个社会消费水平超越了国力所允许的范围,具体表现在消费基金总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消费需求总量超过现实的消费品供给总量; 后者指劳动者及其家庭或集体单位的消费需求超过了正常的消费层次,出现了紊乱越级行为。超前消费的弊端是:(1) 使社会储蓄率下降。消费者拼命购置高档商品,花钱过多,储蓄自然减少。(2) 外汇减少,早熟消费一般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这必然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外债增大。(3) 影响工业化进程。因为早熟消费,使消费基金增大,积累减少,直接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4) 影响劳动者的基本消费,使劳动者的身心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 高消费 早熟消费 ☛ 超前消费pre-mature consumption; overconsuming;over(or excessive)consumption;living beyond one’s means; unduly high levels of spending;deficit sp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