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白游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赤白游风

病证名。见《保婴撮要》卷十二。多为脾肺燥热,或表气不固,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营卫失调所致。滞于血分则发赤色,名赤游风;滞于气分则发白色,名白游风。临症常突然发作,游走不定,皮肤光亮、浮肿,形如云片,触之坚实,自觉灼热,麻木及轻度微痒,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或胸腹,肩背等处。一般无全身症状,但亦可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治宜散风清热利湿,佐以调和营卫,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玉露散或金黄散外敷。相当于血管神经性水肿。

赤白游风chìbáiyóufēnɡ

病名。见《保婴撮要》卷十二。多为脾肺燥热, 或表气不固, 风邪袭于腠理、风热壅滞, 营卫失调所致。滞于血分则发赤色, 名赤游风; 滞于气分则发白色, 名白游风。临证常突然发作,游走不定, 皮肤光亮、浮肿, 形如云片, 触之坚实, 自觉灼热, 麻木及轻度微痒, 多发于口唇、眼睑、耳垂或胸腹、肩背等处。一般无全身症状, 亦可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治宜散风清热利湿, 佐以调和营卫,内服消风散化裁, 外用玉露散或金黄散外敷。相当于血管神经性水肿。

赤白游风

赤白游风

肌肤焮肿如馒,色红或白,微痒,反复发作的皮肤病,称为赤白游风。见于《外科大成》,谓:“为肌肤倏然焮赤肿痛,游走无定,由风热壅滞,荣卫不宣,则善行而数变矣。”皮损常固定一处,多见于口唇、眼睑、耳垂、外阴等部位。有时咽喉部亦可累及。
因肺脾燥热,风热壅滞,或外受风寒、营卫不宣而成。滞于血分者,则发赤色,滞在气分者,则发白色。亦有平素血燥,复过食辛辣厚味,致脾胃湿热,外受风邪而发。发病突然,体表疏松处发生局限性浮肿、紧张、隆起质较硬,有麻木灼热感,一般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亦有消退较慢,或反复发作者。临床上常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风热阻于血分者,证见漫肿色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用疏风清热饮。发于口唇者,可用泻白散;反复发作,日久不瘥者,可用乌蛇驱风汤。
(2) 风寒阻于气分者,证见漫肿色白,舌苔薄白,脉弦而缓。治宜祛风散寒,佐以理气,选用搜风流气饮、荆防败毒散加减。
(3)湿热下注者,常发于外阴,常伴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可选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
(4)血热者,多因心经郁火、血热生风,复于夜间发作,证见心烦不安,舌红尖起刺,脉细数。治宜凉血清热,用凉血消风散。
(5)气血俱虚者,因反复发作,日久不瘥,耗伤气血,见舌淡体胖,脉细无力。治宜补养气血,佐以祛风,用八珍汤加防风、羌活、僵蚕、蝉衣等。
(6)脾虚者,证见体倦乏力,不欲饮食,面色无华,苔薄白体胖边有齿痕,脉濡。治宜调补脾胃,用六君子汤加荆芥、牛蒡子、僵蚕等。
此外,尚有针刺治疗,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等。并且忌食鱼腥、鸡、鸭、鹅、辛辣等一切动风燥血的食物。

☚ 风㾦㿔   牛皮癣 ☛

赤白游风chì bái yóu fēng

angioneurotic edema; urticaria tuberos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