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壁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壁之战到夏口〔1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0〕,比至南郡〔21〕,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22〕,与备会于当阳长坂〔23〕。肃宣权旨〔2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25〕。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26〕?”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27〕,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28〕,敬贤礼士,江表英豪〔29〕,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30〕,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1〕。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32〕,以共济世业〔3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34〕,行将为人所并〔35〕,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36〕。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37〕。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38〕。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39〕。亮见权于柴桑〔40〕,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41〕,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42〕,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43〕,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44〕,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45〕,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46〕;况刘豫州王室之胄〔47〕,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48〕,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49〕。曹操之众,远来疲敝〔50〕,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5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52〕。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53〕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54〕,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55〕,鼎足之形成矣〔56〕。成败之机〔57〕,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58〕,旌麾南指〔59〕,刘琮束手〔6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61〕,方与将军会猎于吴〔62〕。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63〕,动以朝廷为辞〔64〕;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65〕,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66〕。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67〕,肃追于宇下〔68〕。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69〕,品其名位〔70〕,犹不失下曹从事〔71〕,乘犊车〔72〕,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7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74〕,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75〕,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76〕,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77〕,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78〕。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79〕。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80〕,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81〕,今又盛寒,马无藁草〔8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83〕,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84〕。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85〕,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86〕,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87〕,甚无谓也〔88〕。今以实校之〔8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90〕,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9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92〕,挟持私虑〔93〕,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94〕! 五万兵难卒合〔95〕,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96〕,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97〕。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98〕,将兵与备并力逆操〔99〕,以鲁肃为赞军校尉〔100〕,助画方略〔101〕。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102〕。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103〕。”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104〕:“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105〕,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106〕。”备深愧喜〔107〕。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108〕,操军不利,引次江北〔109〕。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110〕:“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111〕,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112〕。”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113〕,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114〕,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115〕,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116〕。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117〕。顷之,烟炎张天〔1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119〕,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120〕,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121〕,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122〕,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123〕。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124〕;引军北还。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题是后加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长江南岸。《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总计三百余万字。由司马光负责编撰,历时共十九年才定稿。它取材广泛,组织严谨,语言文字如出一人之手。书名《资治通鉴》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司马光(公元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时进士,哲宗初年为相,守旧派领袖人物,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2〕鲁肃:字子敬,孙权的谋士。刘表:字景升,献帝时为荆州刺史,后又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割据长江中游。卒:死。刘表是八月间死的。 〔3〕荆州:汉时荆州包括今湖北湖南区域,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国:指吴国。 〔4〕资:基础、条件。 〔5〕二子: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协:不和睦。 〔6〕各有彼此:指军中诸将,各成宗派,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7〕枭(xiao)雄:勇健而杰出的人物。枭:一种凶猛的鸟。 〔8〕与操有隙:同曹操有仇恨。隙:怨仇。汉献帝的亲信车骑将军董承接受密诏与刘备计划杀曹操,计划泄露,曹操捕杀董承,击败刘备,所以说刘备“与操有隙”。 〔9〕寄寓:寄住,这里是投靠的意思。 〔10〕恶(wu):原意是厌恶,这里是嫉妒或畏忌的意思。 〔11〕与彼协心:指同荆州方面的人齐心。 〔12〕离违:不齐心,不合作。 〔13〕宜别图之:应该另作打算。图:考虑、打算。 〔14〕济:成就。 〔15〕吊:慰问居丧的人。 〔16〕用事者:掌权的人。 〔17〕克谐:能够成功。 〔18〕恐为操所先:恐怕被曹操占了先(先占了荆州)。 〔19〕夏口:今湖北武汉市。 〔20〕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用加倍的速度赶路。 〔21〕比:及,等到。南郡:汉郡名,在今湖北江陵。 〔22〕径:直接。 〔23〕当阳:今湖北当阳县。长坂:在当阳县东北百余里。 〔24〕宣:传达。旨:意思。 〔25〕致;表达。殷勤:这里是慰问、关切之意。 〔26〕豫州:指刘备,因他作过豫州刺史。何至:到哪里。 〔27〕苍梧:汉郡名,今广西梧州市。有旧:有老交情。 〔28〕孙讨虏:指孙权,曹操曾奏请汉献帝封权为讨虏将军。 〔29〕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地方。 〔30〕六郡: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新都六郡,在今江苏、浙江、江西一带地区。 〔31〕立事:成就大业。 〔32〕腹心:即心腹,指亲信的人。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好。 〔33〕世业:当世大业。 〔34〕偏:偏僻。 〔35〕行将:将要。 〔36〕长史:官名,为公府辅佐,职权很重。诸葛谨初任孙权长史,深得孙权信任,后官至大将军。 〔37〕住:驻扎。鄂县之樊口:在今湖北鄂城县西北。 〔38〕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东下:沿长江东下,指向东吴进军。 〔39〕诣:拜访。 〔40〕柴桑:汉县名,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41〕汉南:汉水以南。 〔42〕芟(shan)夷大难:削平大乱。芟:割草,引申为除去。夷:平定,消灭。大难:指袁绍、袁术、吕布等所造成的祸乱。 〔43〕吴越:泛指江东(今江苏、浙江地区),这里在春秋时代是吴国、越国之地。中国:指曹操所控制的中原地区。 〔44〕“何不”二句: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投降曹操,做他的臣子呢?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南面而座,臣子北面而朝。事,侍奉。 〔45〕外托服从:表面上假托服从。 〔46〕“田横”二句:田横,秦末人,曾割据齐地。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他带领五百人逃入海岛;刘邦恐其作乱,召他入京(长安)作官,他走到洛阳就自杀了,他的五百名部下得知消息后也同时自杀。 〔47〕胄(zhou):后代。刘备自称他是汉景帝的后代。 〔48〕关羽:字云长,刘备的勇将。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刘备撤退到当阳后,另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在江陵会聚。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关羽水军”。精甲:精兵。 〔49〕江夏:郡治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刘表的长子刘琦作江夏太守。 〔50〕疲敝:疲劳。 〔51〕轻骑(ji):轻装的骑兵。 〔52〕“强弩(nu)”二句:比喻势尽力弱,语出《史记·韩长孺列传》。强弩:发射力强的硬弓。鲁缟:鲁地出产的一种绢,以质薄著名。 〔53〕必蹶上将军:语出《史记·孙膑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这句大意是:急行军去跟敌军争利,由于战士掉队的多,加上疲劳,必使先行将军受挫败。蹶:跌倒、挫败。 〔54〕协规:共同谋划。同力:共同作战。 〔55〕荆:荆州地区,指在击破操后刘备拥有的势力范围。 〔56〕鼎足之形:比喻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均力敌的并峙局面。鼎:古代煮食物的器皿,两耳三足。 〔57〕机:关键。 〔58〕奉辞伐罪: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辞,这里指诏文。 〔59〕旌麾(hui)南指:大军南征。旌麾,军旗,这里指军队。 〔60〕束手:绑起手来,指投降。 〔61〕治:训练,部署。 〔62〕方:正要。会猎:决战的含蓄说法。 〔63〕挟:挟持。 〔64〕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就用朝廷的名义说话。 〔65〕奄(yan)有:完全占有。 〔66〕不可论:指兵力悬殊,不可相提并论。 〔67〕更(geng)衣:上厕所的婉辞。 〔68〕宇下:屋檐下。 〔69〕还付乡党:送回乡里。 〔70〕品其名位:评定声誉和职位。 〔71〕下曹从事:即低级小官。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小官名。 〔72〕犊车:牛车,汉时显贵官僚本不乘牛车,至东汉末则成为一般官僚士大夫的常乘。这里说虽然地位低下,但还可乘牛车。 〔73〕累官:积累资历升官。州郡:州和郡一级的官,郡是州下的行政单位。〔74〕廓(kuo)开:开展,阐明。大计:宏伟的见识。 〔75〕周瑜:字公瑾,孙权的主将。受使:奉命。番(bo)阳:即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吴在此置番阳郡。 〔76〕父兄:指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烈:功业,业绩。 〔77〕英雄乐业:指英雄之士都乐于为国家效力。 〔78〕除残去秽:除去坏人。残、秽,都是指脏东西,比喻邪恶的人,这里指曹操。 〔79〕筹之:谋划这件事。 〔80〕马超:马腾的儿子,马腾、韩遂曾起兵割据凉州(今甘肃一带),曹操征马腾入京作卫尉后,让马超以偏将军的名号统率部队。后被曹操击破,归顺了刘备。韩遂:汉灵帝末年为镇西将军,后与马超不和,也被曹操击败。关西:函谷关以西。 〔81〕争衡:争高低,比胜负。 〔82〕藁草:喂马的干草。 〔83〕禽:同“擒”,捉。 〔84〕徒:仅仅。二袁:指袁绍、袁术。袁绍字本初,割据河北;袁术字公路,割据河南南部和淮河流域的一部分土地。都被曹操所灭。吕布:字奉先,割据今江苏北部等地,被曹操擒杀。 〔85〕因:于是。斫(zhuo):砍。奏案:陈放文书章奏的几案。 〔86〕水步:水兵和步兵。慑:恐怖,害怕。 〔87〕便开此议:就发出这种投降的言论。 〔88〕甚无谓:很无道理。 〔89〕校(jiao):考,核对。 〔90〕极:最多,至多。 〔91〕狐疑:疑心。据说狐性多疑。 〔92〕子布:张昭的字。元表:秦松的字。胡三省注:“秦松,字文表。‘元’,恐当作‘文’。”妻子:妻子和子女。 〔93〕挟持私虑:夹杂有个人打算。私虑:私念。 〔94〕赞:辅助,协助。 〔95〕卒(cu):同“猝”,仓猝,一下子。 〔96〕程公:即程普,字德谋,原孙坚部下,在诸将军中也最年长,所以孙权称之为公。 〔97〕“卿能”四句:意思是说,你能办得了,当然可以同他决战,假使不那么顺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亲自与曹操决一胜负。邂逅(xie gou):不期而遇,这里有“万一遭到”的意思。孟德:曹操的字。 〔98〕左右督:官名,正副指挥官。 〔99〕逆:指迎战。 〔100〕赞军校尉:协助规划军事的官名。 〔101〕助画方略:帮助筹画制定作战计划和策略。 〔102〕逻吏:巡逻人员。水次:江边。候望:等候盼望。 〔103〕“有军任”四句:意思是说,我担负着军事重任,不能随便委托给别人(去看望刘豫州),如果刘豫州能够屈驾来会,正符合我的愿望。委署,弃职、放下。屈威,委屈身份。副,符合。 〔104〕单舸:独船。 〔105〕共会语:一同会面说话。 〔106〕可别过之:可以另外去看他。过,到那儿去。 〔107〕愧喜:自愧不该在这时呼鲁肃,又高兴周瑜治军严整,有才干。 〔108〕初一:刚一开始。 〔109〕引次江北:引兵退驻长江北岸。次:驻扎。 〔110〕黄盖:字公覆,从孙坚起兵,为东吴老将。 〔111〕方:正。 〔112〕烧而走也:用火焚船,使曹军败走。 〔113〕燥荻、枯柴:干燥的芦苇之类的柴草。 〔114〕走舸(ge):轻快的船。 〔115〕最著前:最靠前,走在最前头。著:处在。 〔116〕以次俱进:按顺序一同前进。 〔117〕营落:营垒。 〔118〕烟炎张天:烟火布满天空。炎:同“焰”。 〔119〕雷:同“擂”,敲。 〔120〕华容道:通往华容县的道路。华容,汉县名,今湖北益利县境。步走:徒步逃跑。 〔121〕赢(lei)兵:瘦弱的兵。负草填之:背着草填路。 〔122〕蹈藉:践踏。 〔123〕太半:大半。 〔124〕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东汉末置郡。 司马光用历史的眼光叙写赤壁之战,战前的决策占了大部分篇幅,而战况只有一小部分。全文突出了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源——孙刘双方一致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并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有清醒的认识。 这篇记叙文具有宋代古文运动的特点,语言精炼平实,行文流畅婉转,结构严谨,叙事、抒情、说理有机融合,人物形象生动,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事件、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叙述出来,人物的性格、身份、思想和政治见解也都通过对话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本文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和写作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赤壁之战》
宋·司马光 初①,鲁肃②闻刘表③卒④,言于孙权⑤曰:“荆州与国⑥邻接⑦,江山险固,沃野⑧万里,士民⑨殷富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11)也。今刘表新亡(12),二子不协(13),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14)天下枭雄(15),与操有隙(16),寄寓(17)于表,表恶其能(18)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9)协心(20),上下齐同,则宜(21)抚(22)安(23),与结盟好;如有离违(24),宜别(25)图(26)之,以济(27)大事。肃(28)请得(29)奉命吊(30)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1),及说(32)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33)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34)克(35)谐(36),天下可定(37)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8)。”权即遣肃行。到夏口(39),闻操已向(40)荆州,晨夜兼道(41),比(42)至南郡(43),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44)迎之,与备会(45)于当阳(46)长坂(47)。肃宣(48)权旨(49),论天下事势,致(50)殷勤之意(51),且问备曰:“豫州(52)今欲何至(53)?”备曰:“与苍梧(54)太守吴巨(55)有旧(56),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57)聪明仁(58)惠(59),敬贤(60)礼(61)士,江表(62)英豪咸(63)归(64)附(65)之,已据有六郡(66),兵精粮多,足以立事(67)。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68)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69)。而(70)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71)曰:“我,子瑜(72)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73)。备用肃计,进住鄂县(74)之樊口(75)。 曹操自江陵(76)将顺江东下(77),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78)孙权。亮见权于柴桑(79),说权曰:“海内(80)大乱,将军起兵江东(81),刘豫州收众(82)汉南(83),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84),略(85)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86)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87)! 若能以吴、越之众(88)与中国(89)抗衡(90),不如早与之绝(91);若不能,何不按(92)兵(93)束甲(94),北面而事之(95)!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96)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97)矣!”权曰:“苟(98)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99),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100),英才盖(101)世,众士慕仰,若(102)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103)能复(104)为(105)之下(106)乎!”权勃然(107)曰:“吾不能举(108)全吴之地(109),十万之众,受制(110)于人,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111)豫州新败之后(112),安能抗此难(113)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114)及关羽(115)水军精甲(116)万人,刘琦合(117)江夏(118)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119),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120)之末(121)势(122)不能穿(123)鲁缟(124)’者也,故兵法忌(125)之,曰‘必蹶上将军(126)’。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127)规(128)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军之势强,鼎足之形(129)成矣。成败之机(130),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131)谋之。 是时(132)曹操遗(133)权书(134)曰:“近者奉辞(135)伐罪,旌麾(136)南指,刘琮束手(137)。今治(138)水军八十万众,方(139)与将军会猎(140)于吴。”权以示(141)群下,莫不响震(142)失色。长史张昭(143)等曰:“曹公,豺虎也,挟(144)天子以征四方,动(145)以(146)朝廷为辞(147),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148)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149)斗舰(150)乃以千数(151),操悉(152)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153)。愚(154)谓大计(155)不如迎(156)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157),肃追于宇下(158)。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159)欲何言(160)?”肃曰:“向(161)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162)以(163)肃还付(164)乡党(165),品(166)其(167)名位,犹不失下曹(168)从事,乘犊车(169),从吏卒(170),交游(171)士林(172),累官(173)故(174)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175)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176),甚失孤(177)望。今卿廓开(178)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179)受使至番阳(180),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181)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182),割据江东,地方(183)数千里,兵精足用(184),英雄乐业(185),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186);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187)之。今北土未平(188),马超(189)、韩遂(190)尚在关西(191),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192),与吴、越争衡(193)。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194),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195)用兵之患(196)也,而操皆冒行之(197)。将军禽(198)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199)欲废汉自立(200)久矣,徒(201)忌(202)二袁(203)、吕布(204)、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205)拔刀斫(206)前(207)奏案(208),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209)罢会(210)。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211)八十万而各恐慑(212),不复料(213)其虚实,便开此议(214),甚无谓也(215)。今以实校(216)之,彼所将中国人(217)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218)众亦极(219)七八万耳,尚怀狐疑(220)。夫(221)以疲病之卒御222)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223)足制之,愿将军勿虑(224)!”权抚(225)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226)、元表(227)诸人各顾妻子(228),挟持私虑(229),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230)孤也!五万兵难卒(231)合(232),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233)。卿与子敬、程公(234)便在前发,孤当续发(235)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236)之(237)者诚(238)决,邂逅(239)不如意,便还(240)就(241)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242),将兵与备并力逆(243)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244),助画方略(245)。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246)一交战,操军不利,引(247)次(248)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249)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250)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251)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252),上建旌旗,豫备(253)走舸(254),系(255)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256)举帆,余船以(257)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258)盖降。去(259)北军(260)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261)岸上营落(262)。顷之(263),烟炎张(264)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265)继其后,雷鼓(266)大震,北军大坏(267),操引军从华容道(268)步走(269),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270)负(271)草填之,骑乃(272)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273),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274)。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275)、横野将军徐晃(276)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277)守襄阳,引军北还。 【注释】①初:当初。叙事时,追叙跟所叙的事有关的更早的事,常常用“初”。 ②鲁肃:字子敬,赤壁之战前,是孙权的主要谋士,周瑜死后,接替周瑜掌管军权。 ③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任荆州刺史,死于建安十三年(208)。 ④卒:死。 ⑤孙权:字仲谋,割据江东,公元229年自立为吴帝。 ⑥国:指吴,即孙权控制的地域。 ⑦邻接:像毗邻那样连接。 ⑧沃野:指有水灌溉的土地。沃,灌溉。 ⑨士民:士人与庶民的合称,指“百姓”。 ⑩殷富:殷实,富足。 (11)资:资本。 (12)新亡:刚死。 (13)协:协调,合作。刘表爱少子刘琮,让长子刘琦出外做江夏太守。刘表死后,刘琮即位,兄弟结怨,互相争权。 (14)刘备:字玄德,公元201年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后,便投靠了刘表,后为蜀的开国主。 (15)枭雄:意思近于“英雄”,智勇杰出,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枭,一种凶猛的鸟。 (16)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恨。操,曹操,字孟德,三国时魏的奠基人。隙,感情上有隔阂,这里指“仇恨”。建安三年(198),刘备被吕布击溃,投奔曹操,曹操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建安四年,汉献帝的亲信董承带了密诏与刘备计划杀害曹操;建安五年春,计划泄露,曹操捕杀董承,击败刘备,刘备奔冀州投靠袁绍;六年,曹操再次击败刘备,刘备于是奔荆州依附刘表,所以说“与操有隙”。 (17)寄寓:寄住,这里是暂驻扎的意思。刘备当时屯驻在新野,属刘表管辖。 (18)恶其能:嫉妒他的才能。恶,厌恶,引申为嫉妒。 (19)彼:代词,他们,指刘表左右的人。 (20)协心:思想一致。 (21)宜:应该。 (22)抚:安抚。 (23)安:安定。 (24)离违:离心,不和。指刘备与刘表的人不合作。 (25)别:另外。 (26)图:动词,图谋,想办法对付。 (27)济:成就。 (28)肃:鲁肃的自称,表示自谦,可译为“我”。 (29)得:能够,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30)吊:慰问居丧的人。 (31)用事者:掌权的人。 (32)说:劝说,使人相信自己。 (33)治:对付。 (34)其:句中助词,无义。 (35)克:助动词,能够。 (36)谐:和谐,这里有如愿以偿、顺利成功的意思。 (37)定:平定。 (38)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为……所……,这是文言中表被动的格式。“为”,介词,被。所,助词,可不译。 (39)夏口:即今湖北武汉。 (40)向:动词,朝向。 (41)兼道:用加倍的速度赶路。这句的主语是鲁肃。 (42)比:介词,表示“等到……的时候”。 (43)南郡:郡名,郡治在今湖北江陵。 (44)径:直接。 (45)会:双方会见。 (46)当阳:今湖北当阳。 (47)长坂:长坂坡,在当阳东北百余里。 (48)宣:传达,说明。 (49)旨:旨意,意思。 (50)致:使……至,可译为“表达”。 (51)殷勤之意:恳切深厚的心意。殷勤,指情意恳切深厚,这里包含着关切、慰问的意思。 (52)豫州:对刘备的称呼。刘备曾经做过豫州刺史,故有此称。 (53)何至:到哪里。何,疑问代词,哪里。 (54)苍梧:郡名,郡治在今广西苍梧。 (55)吴巨:人名。 (56)有旧:有旧交,有老交情。 (57)孙讨虏:对孙权的称呼。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孙权为讨虏将军,故有此称。 (58)仁:仁爱。 (59)惠:慈惠,给人以好处。 (60)贤:名词,指才德兼备的人。 (61)礼:作动词用,以礼对待。 (62)江表:江外,指江南一带的地方。表,外面。 (63)咸:全,都。 (64)归:投奔。 (65)附:依附。 (66)六郡:吴、会稽、丹阳、豫章、庐陵、新都。在今江苏、浙江、江西一带。 (67)立事:建立大业。 (68)腹心:即心腹,亲信的人。 (69)共济世业:共同成就当世的大业。 (70)而:转折连词,却。 (71)诸葛亮:字孔明,辅佐刘备。刘备死后受诏辅政。 (72)子瑜: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子瑜,是诸葛瑾的字。 (73)长史:官名,汉代丞相、三公以及将军府中的属官之长叫“长史”,相当于秘书长。 (74)鄂县:今湖北鄂城。 (75)樊口:在鄂城西北五里。 (76)江陵:当时属荆州管辖,在今湖北江陵。 (77)东下:向东进军。 (78)诣:到……去。 (79)柴桑:旧县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西南。 (80)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 (81)江东: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区。长江的下游是向东北流的,从中原看来,江南地区是在江南之东,故称“江东”。 (82)收众:集结部队。 (83)汉南:汉水以南。 (84)芟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曹操灭吕布、平袁绍弟兄等事。芟,原来是割除杂草,此取“削割”义。夷,平,平定。大难,大乱。 (85)略:大略,大致。 (86)遁:与“逃”同义。 (87)之:指当时的局势。 (88)吴、越之众:东吴的部队。吴越,古代吴越两国的所在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地方,此处泛指孙权割据区域。 (89)中国:中原,指曹操统治的地域。 (90)抗衡:抗争,争高低。 (91)绝:断。 (92)按:停止使用。 (93)兵:武器。 (94)甲:护身的甲衣。 (95)北面而事之:面朝北而侍奉他。这是指投降曹操,向他称臣。封建时代皇帝坐北朝南,臣子面朝北朝见天子。北面,面朝北。面,动词,面向。事,动词,侍奉。 (96)外托服从之名: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指孙权当时接受了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封给的讨虏将军的职位。托,假托,虚借。 (97)无日:没有几天。 (98)苟:假设连词,如果。 (99)田横:秦朝末年齐国的旧贵族。楚汉相争时,曾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田横及其部下都逃入海岛。刘邦叫他入朝做官,他走到洛阳就自杀了。留在岛上的五百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全部自杀。 (100)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胄,子孙,后裔。 (101)盖:覆盖,这里指“压倒”。 (102)若:动词,像……一样。 (103)安:疑问代词,怎么。 (104)复:又,这里含有“反倒”之意。 (105)为:动词,作,成为。 (106)下:属下。 (107)勃然:发怒的样子。 (108)举:全拿出来。 (109)全吴之地:即前文所说的“六郡”。 (110)制:牵制,约束。 (111)然:但是。 (112)新败之后:指刘备败于长坂坡的事。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驻兵樊城,曹操以为有粮食、武器储存,怕刘备占据,就派兵攻打刘备。刘备慌忙逃去,曹操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追赶,至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抛掉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带数十骑逃去。 (113)抗此难:抵住这个灾难。难,灾祸。 (114)还者:回来的,指军队被冲散后又归队的人。 (115)关羽:刘备部下的猛将。 (116)精甲:指精兵。 (117)合:聚合,聚集。 (118)江夏:郡名,郡城在今湖北黄冈西北,刘表未死前,刘琦做江夏太守。 (119)疲敝:疲劳不堪。敝,不能再用。 (120)弩:弓的一种。 (121)末:指射程的末了。 (122)势:力量。 (123)穿:穿透。 (124)鲁缟:鲁地(山东)出产的薄绢。 (125)忌:禁忌。 (126)必蹶上将军:一定挫败先头部队的将领。见《孙子·军争》:“五十里争得,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意思是急行军到五十里远的地方去争利,就会使统率先头部队的将军遭受挫败,其结果队伍只有一半赶到。蹶,原为“跌倒”,此处作“挫败”讲。上将军,指先头部队将领。 (127)协:协同。 (128)规:规划,计划。 (129)鼎足之形:比喻孙权、刘备、曹操势均力敌三分天下的形势。鼎,古代烹煮用的器具,一般是三足两耳。 (130)机:原为古代弩箭的发动机关,引申为“关键”。 (131)群下:手下的群臣。 (132)是时:这时。是,代词,这。 (133)遗:送给。 (134)书:信。 (135)辞:这里指皇帝诏令里的言辞。 (136)旌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137)束手:绑起手来,意即投降。 (138)治:整治,训练。 (139)方:时间副词,正,正要。 (140)会猎:会合在一起打猎。古代借会猎进行军事演习。这里是委婉地表示要同孙权交战。 (141)示:给……看。 (142)响震:像听到巨大的声响而震动。 (143)张昭:字子布,孙权部下的高级谋士,是这次战役的投降派。 (144)挟:挟持,牵制。 (145)动:动不动。 (146)以:以……的名义。 (147)为辞:措辞,即讲话。 (148)奄有:完全地占有。奄,覆盖,此为“整个(完全)地”。 (149)蒙冲:一种用于快速袭击的小船。船上蒙以牛皮,两侧开孔,以便摇橹、射箭、使用长矛。 (150)斗舰:一种设有矮墙的大型战船。墙上开孔,以便射箭、摇橹;向内五尺,建有船舱,舱上又建矮墙,设兵驻守;船上设旌旗、战鼓。 (151)数:动词,计算。 (152)悉:全。 (153)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 (154)愚:自称的谦词,可译为“我”。 (155)大计:最好的打算,指根本的决策。 (156)迎:迎接,这里的意思是投降。 (157)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158)宇下:屋檐下。 (159)卿:您,对臣子的客气称呼。 (160)何言:即“言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61)向:刚才,比“从前”时间暂短。 (162)当:必当,必定。 (163)以:把。 (164)还付:“还”与“付”都是“送还”的意思。 (165)乡党:古时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这里就是“乡里”的意思。 (166)品:品评。 (167)其:对话中指代第一人称。后汉时统治者选拔人才,先由地方上对他的品德、才能加以品评,然后朝廷再斟酌加以录用。 (168)下曹:最低等的曹。曹,古代官署中分科办事的单位名。 (169)犊车:牛车。 (170)从吏卒:让吏卒随从(自己)。从,使……从,使动用法。古代官员出门,仪仗、随从在前开道,叫作“从吏卒”。 (171)交游:交往。 (172)士林:泛指士大夫阶层。 (173)累官:积功升官。 (174)故:仍旧。 (175)欲:将。安所归,即“所归者安”,归到哪儿? (176)持议:所持的议论。 (177)孤:帝王的自称。 (178)廓开:阐明。 (179)周瑜:字公瑾,孙权手下的主将和谋臣。 (180)番阳:今江西鄱阳。 (181)神:指超出平常的境界。 (182)兼仗父兄之烈:同时依仗着父兄的功业。父指孙坚,兄指孙策。烈,功业。 (183)方:方圆。 (184)足用:指物资充足。 (185)乐业:乐于为国建立大业。指愿意为国效力。 (186)残、秽:都指邪恶之人,这里指曹操。 (187)筹:筹划,谋划。 (188)北土未平:北方还没有平定。 (189)马超:字孟起,马腾的儿子。 (190)韩遂:字文约。那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一带)。 (191)关西:函谷关以西。 (192)楫:船桨。 (193)争衡:争高低。 (194)江湖之间:泛指南方多水地带。 (195)者:代词。 (196)患:担心,这里指“忌碍”。 (197)冒行之:等于“冒而行之”。冒,冒犯,违背,指冒犯兵书上的禁忌。 (198)禽:通“擒”。 (199)老贼:指曹操。 (200)自立:自立为皇帝。 (201)徒:只是。 (202)忌:顾忌。 (203)二袁:指割据河北的袁绍与割据江淮地区的袁术。 (204)吕布:曾经割据濮阳(今河南濮阳)、下邳(今江苏邳县)。 (205)因:承接连词,于是,于是就。 (206)斫:砍。 (207)前:面前。 (208)奏案:放置奏章文书的几案。 (209)乃:就,副词。 (210)罢会:散会。罢,停止。 (211)水步:指水军和步兵。 (212)恐慑:恐惧。 (213)料:估量。 (214)此议:指张昭等投降派的论调。 (215)甚无谓也:特别没有道理。 (216)校:核对。 (217)所将中国人:所统率的中原人。将,动词,统率。 (218)表:刘表。 (219)极:至多。 (220)狐疑:疑心。 (221)夫:句首语气助词,引起言论。 (222)御:统辖,指挥。 (223)自:自然,含有自信的味道。 (224)勿虑:不要多想,放心。勿,别,不要。 (225)抚:同“拊”,拍。 (226)子布:张昭的字。 (227)元表:应作“文表”,秦松的字。 (228)妻子:妻子与儿女。 (229)挟持私虑:夹杂着个人的打算。 (230)赞:赞助,协助。 (231)卒:仓促,突然。 (232)合:聚合。 (233)俱办:都办理好了。俱,全,都。办,办置。 (234)程公:程普,是孙坚、孙策的部将,年资最老,所以尊称为“公”。 (235)发:派遣。 (236)办:治,对付。 (237)之:代词,指曹操。 (238)诚:诚然,当然。 (239)邂逅:原为偶然相遇,这里指“万一遭到”。 (240)还:返回。 (241)就:动词,靠近,可译为“找”。 (242)左右督:左军都督,右军都督,即正副统帅。 (243)逆:迎,迎击。 (244)赞军校尉:协助规划作战策略的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245)方略:作战策略。 (246)初:刚开始。 (247)引:向后退。 (248)次:驻扎。 (249)黄盖:字公覆,孙权部下的老将。 (250)走:是“走(跑)之”的省略,使……走。 (251)荻:草本植物,生于水边,与芦苇相似。 (252)帷幕:帐幕。 (253)豫备:事先准备。 (254)走舸:轻快的小船。 (255)系:连接,拴。 (256)中江:江心。 (257)以:介词,按照。 (258)指言:指点,谈论。 (259)去:离。 (260)北军:指曹军。 (261)及:介词,到。 (262)营落:营盘,军营。 (263)顷之:一会儿。之,助词。 (264)张:布满。 (265)轻锐:轻装精锐部队。 (266)雷鼓:像雷一般的鼓声。雷,通“擂”,敲击。 (267)大坏:彻底崩溃。坏,溃乱。 (268)华容道:通往华容县的路。华容,今湖北监利西北。 (269)步走:徒步逃走。 (270)羸兵:瘦弱的士兵。 (271)负:背。 (272)乃:副词,才。 (273)蹈藉:践踏。 (274)太半:大半。 (275)曹仁:曹操的堂兄弟,字子孝,当时镇守南郡。 (276)徐晃:字公明,原来是车骑将军杨奉的部下,后归曹操。 (277)乐进:字文谦,原是曹操的小吏,后回本郡招募士兵千余人,从曹操征战,封为将军。 【译文】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己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协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吞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备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 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决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备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倾慕、敬仰他,就像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 除了刘备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备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备的轻装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尽头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备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像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曹操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可以迎顺曹操,像将军您就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坐牛车,带着吏卒,与士大夫们交往,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发了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智,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愿意为国效力,您应当打遍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 五万兵难在仓促之间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像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字数:13986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510-527页. 赤壁之战 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荆州,然后再进占江东,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联合,共同抗曹。双方相拒于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曹军20多万,号称80万;而孙刘联军只5万左右,处于劣势。但曹军远道疲惫,军中又流行疾疫,且不习水战。曹军初战不利,退往江北。屯军乌林(今湖北嘉鱼县西),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曹操鉴于北军不习水战,下令用铁索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士兵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这就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以机会。孙权部将黄盖假称向曹投降,用艨艟斗舰数十艘,装载枯柴、芦苇,浇上油,顺着风势直向曹营驶去,距曹军一二里处顺风放火, 火烈风猛,船往如箭,一靠近曹军战船就延烧起来,同时还延烧到岸上的营寨。南岸孙权大将周瑜以及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乘势追杀,曹军死伤大半,狼狈逃回北方。此后,曹操势力局限在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了湖北、湖南大部,又进占四川。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东汉末年继官渡之战后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因交战于赤壁,史称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立,屯襄阳,刘备屯樊城。同年9月,曹操公开向宛城、叶县一带运动,并亲率一支轻骑奇袭荆州,曹操至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因江陵储存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精骑5000,日夜兼程,一天奔驰300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仓促应战,几乎全军覆灭,曹操占领江陵。刘备率残部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与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赶往夏口(今武汉汉口),与刘表长子刘琦会合,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当曹操南下时,鲁肃劝孙权与荆州结为同盟,共同抗拒曹操。鲁肃在当阳长坂与刘备相遇,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过江,缔结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曹操。10月,曹操已占据江陵,率20多万军队,号称83万南下,想一举统一江南。孙权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顾虑孙刘联盟不能与曹军相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利弊,孙权在诸葛亮、鲁肃劝说下取消了顾虑。孙权决心联合刘备抗曹,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诸葛亮、鲁肃的意见,进一步增强了孙权联刘抗曹的信心。孙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3万,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率的军队会合,组成5万联军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相遇。曹操初战失利,便把军队撤向长江北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与南岸的孙刘联军隔江相持。曹操军远来疲惫,疾病流行,又不习水战。曹操为了克服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弱点,用铁链把战船链起来,造成战船行动不便。周瑜部将黄盖发现“连环船”行动不便的弱点,向周瑜献计采用火攻。周瑜采纳黄盖计策,用火攻之计,派黄盖诈降。曹操骄傲轻敌,相信黄盖诈降,黄盖带10艘船只,装满草油,经过伪装,顺风驶向曹船,火烧曹营。黄盖顺风纵火,火烧曹军船只,火势延及岸上曹营,曹军大乱,人马烧死溺水,伤亡惨重。孙刘联军乘机水陆并进,猛扑过来,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曹操率残兵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逃回江陵。加上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刘备通过这次战争乘机占据荆州大部,稍后又夺取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赤壁之战基本上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使曹操企图统一全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赤壁之战 【说明】 《通鉴》 卷六十五记载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曹操同孙权、刘备联军进行的一场大战。 曹操自官渡之战后,继续讨伐袁绍势力,利用袁绍病死后其子袁谭、袁尚的矛盾,各个击破,占领了青、冀、幽、并四州。于建安十二年 (207) 亲自北伐,打败了乌桓,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使得整个北方统一起来。与此同时,曹操继续其政策措施,推广屯田,兴修水利,抑制豪强,选贤用能,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东征乌桓后,曹操自任丞相,进一步独揽大权。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安抚凉州马腾及其子马超。这样,就为南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了一定的准备;进军荆州,再向扬州,同刘表、孙权、刘备较量,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曾被曹操打败而依附袁绍,后来在袁曹对峙中感到袁绍难成大事而自谋出路,以分军扰敌曹军后方为名,离开袁绍,到了汝南。在汝南被曹操打败(201)后,率残部几千人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没有宏谋远图,只想称霸一方。在官渡之战时,他本来可以与袁绍联合,袭击曹军之后,进取许县,促使曹操垮台;但他计不出此,而保持中立,苟安于一时。他对刘备的到来,表示欢迎,给予立足之地; 但对刘备又有所戒备,防其另有意图。刘备寄身于荆州,总觉得非长久之计,而在积极活动,扩充军队,招募士民,罗致人才,特别是邀请了诸葛亮这样杰出的人物。诸葛亮在其著名的“隆中对”中,向正处于困境的刘备提出了建国大计,即夺取荆州、益州为基地,东与孙权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操,一旦时机成熟,便两路出兵,东线由荆州指向宛、洛,西线由益州指向关中,夺取中原,以成统一大业。刘备深受启发,乃拜诸葛亮为军师,作先谋取荆州的准备。 孙权继承父兄 (孙坚、孙策) 之基业,占有扬州六郡 (吴、会稽、丹阳、庐江、豫章、九江) 之地盘,凭借江水(长江)天险,拥兵数万,加之东汉末年大量南迁的士民及其带来的生产技术,江南水乡日益发展的生产,已有一定的统治基础。孙权的国策是,巩固江东,伺机进取,先向荆州,再向南北发展,雄图天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甘宁率军消灭了荆州江夏太守黄祖的军队,占领了江夏,已向荆州迈开了一步。 荆州包括今的湖北、湖南及河南、广西等部分地区,地处长江中游,当南北要道,为当时诸雄所注目和垂涎,特别是曹操、刘备、孙权所必争之地。曹操训练水军准备南下,刘备寄身荆州欲以此为起点,孙权已攻取了江夏,说明为争夺荆州而战,已酝酿成熟而一触即发。 建安十三年 (208)七月,曹操率步骑十几万大军南下,分两路进军,一路兵力向宛、叶,一路精锐向新野。正是曹军压境之时,刘表病死,继任荆州牧的刘表次子刘琮闻风丧胆,不战而降。刘备在樊城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率部南行,沿路收容逃难的士民,缓慢地向军事重镇江陵退却,命关羽率水军南下到江陵会合。曹操占据襄阳后,立即挥师南进,为要不让刘备取得江陵,以轻骑五千追击,日夜兼程,到了长坂追击成功,获得不少的人马和辎重。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仅几十人逃脱,无法再去江陵,而至于樊口。曹军长驱南下,占领了江陵。曹操自至荆州以来,受降荆州人马约八万,获得战船近千艘。他一边安抚荆州官民,留兵驻守各地,一边打算亲自率军顺流东进,消灭刘备,进取东吴。同时写信给孙权,企图威胁其投降。 孙权在刘表病死后,即派鲁肃赴荆州以吊丧为名,窥探动向。鲁肃行至长坂,会见了正退却的刘备,向其说明东吴联刘抗曹的意图。刘备正欲结好孙权,自然一拍即合。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前往东吴结盟。诸葛亮到柴桑会见了孙权,向其分析当时形势及敌我友的力量,以释孙权的顾虑,陈述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必要性,深得孙权赞许。但东吴内部意见不一,张昭等人震慑于曹操的声势,为其书信所吓倒,主张迎降;而周瑜在鲁肃的支持下,力陈敌我形势,说明曹军不足畏,东吴有可能取胜。周瑜的态度,促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于是孙权选派水军三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约一万人)会师,再加刘表长子刘琦(约一万人),共同抗击曹军。 孙刘联军同曹操先头部队相遇于赤壁。曹军在江中初战失利,退兵于江北,屯于乌林,因北方战士不习水性,将战船首尾相接,以减弱波动。周瑜根据这个情况,接受了黄盖提出的诈降于曹操而乘机烧其连船的建议,选择了东南风起的时机,立即行动,突然袭击曹军,烧其船只,乘势破其岸上营垒。曹操因其军损失惨重,又值疾疫,无力再战,被迫从华容道向江陵退却。孙刘联军继续追击,向江陵挺进。曹操乃令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北返邺城。赤壁之战到此,以孙刘联军大胜、曹军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孙、刘乘机发展,孙权进一步控制长江中游,并向南方交州发展; 刘备立足于荆州,西取益州,从而形成三国鼎峙的格局。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除了有长江天险,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之外,主要是两方都认真地分析了敌我友的形势和力量,决心联合,共同抗曹; 并发挥了几万水军的优势和长处,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有利的战机,火攻曹军,一举击溃之。 曹操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较轻易地取得荆州,占领了江陵,拥有二三十万人马(南下军及荆州降卒),千艘战船,而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未能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没有设法破坏孙刘联盟,而是矛头双指促使孙刘联合起来;曹军多是步骑兵,缺少训练有素和有作战经验的水军,在玄武池中训练的一点水军是不足以对付水上大战的,受降的荆州水军虽然训练和作战都过得去,但此时狐疑动摇,且也不及东吴水军的实力 (东吴灭掉黄祖水军是个显明的例子) ; 部署失调,疏于戒备,一旦遭到孙刘联军火攻突袭,便水军被毁,步骑也乱,以致全线崩溃。曹军南来不服水土,中途发生疾疫,也是一触即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通鉴》 写赤壁之战,着力于孙、刘两方如何联合,诸葛亮的预见,鲁肃的诚意,周瑜的英明,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刘备听信于诸葛亮,孙权根据鲁肃和周瑜的意见而决策,最后联合行动,都紧扣于一个主题。全篇的精采描述,不仅再现了这场战争的情景及各种人物神态,而且给予后来不少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发和良好的题材。 (十二年)① 操之北伐也,②刘备说刘表袭许,③表不能用。及闻操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④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⑤事会之来,⑥岂有终极乎! 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⑦ ①十二年: 建安十二年(207)。②北伐: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和袁尚。③刘备说刘表袭许: 此时刘备已在荆州,依附于荆州牧刘表,劝说刘表趁曹操北伐之机袭击许。④大会:大机会。 ⑤日寻千戈:天天连续不继地打仗。干戈:战斗;打仗。⑥事会: 机会。⑦刘备此言是提醒刘表作好日后应急的准备。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①每自比管仲、乐毅; ②时人莫之许也,③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④州平,烈之子也。⑤ ①琅邪:郡名,在今山东东部沂南、日照等地区。诸葛亮 (184—234):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邪阳都(在今山东沂南南) 人。汉末,隐居于隆中,后为刘备的重要谋士,是汉魏之际重要的政治家。襄阳: 在今湖北襄樊南。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樊市西。②管仲: 名夷吾,春秋时代齐桓公之相。乐毅: 战国时代燕国的名将。参考《济西·即墨之战》。③莫之许: 没有人承认他。④徐庶、崔州平:都是当时名士,与诸葛亮为友。⑤崔烈事汉灵帝,以入钱为公。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①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②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③徐庶见备于新野,④备器之。⑤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⑥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⑦庶曰:“此人可就见,⑧不可屈致也,⑨将军宜枉驾顾之。”⑩ ①司马徽: 东汉末隐士。②伏龙、凤雏: 比喻奇才尚未发挥作用。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③庞士元:庞统,字士元。④新野: 县名,在今河南新野,⑤器之: 器重他; 重其才之足以用世。⑥卧龙: 尤尚未腾跃起来,谓为卧龙。⑦君与俱来: 您与(他)一同来(见我)。⑧就见:(你)去见他。⑨屈致: 委屈身,招(他) 来。⑩枉驾: 屈驾; 屈尊(相访)。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①奸巨窃命,②孤不度德量力,③欲信大义于天下,④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⑤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⑥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⑦孙权据有江东,⑧已历三世,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⑩荆州北据汉、沔,(11)利尽南海,(12)东连吴会,(13)西通巴、蜀,(14)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15)益州险塞,(16)沃野千里,(17)天府之土;(18)刘璋暗弱,(19)张鲁在北,(20)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1)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22)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23)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2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①汉室: 指东汉皇朝。倾颓:倾倒、颓废。②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等先后窃据大权。③度(duo)德量力: 谓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④信(shen): 通“伸”。⑤猖獗: 亦作“猖蹶”。颠踬; 覆败。⑥此句意思是, 您看应当怎么办? ⑦争锋,犹争胜。 ⑧孙权(182—252):姓孙名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创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⑨已历三世: 指自孙坚、孙策至孙权。⑩此句意思是,可与联合而不可吞并。(11)汉、沔 (mian免):汉水、沔水。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西一名沮水者为沔,西源出自今宁强北者为汉,二源合流后沔汉通称。(12)南海:即今之南海。(13)吴会: 胡三省注云:“吴会者,言吴为东南一都会也。”似欠妥。吴:指吴郡。会(gui):指会稽郡。吴郡与会稽郡,在今江、浙等地区。(14)巴、蜀:巴郡、蜀郡,在今四川境内。(15)殆(dai):大概;恐怕。资: 资助。(16)益州: 在今川、云、贵等地区。(17)沃野:肥沃的田野。(18)天府: 谓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19)刘璋(?—219):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益州牧,盘据于今四川之地,后归附于刘备。(20)张鲁: 字公祺,沛国丰县人。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在汉中设教,并建立政权,后降于曹操。(21)存恤: 慰问救济; 抚恤。(22)帝室之胄(zhou):言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的后裔。(23)戎、越: 泛指当时西南地区各族。(24)解: 解释。 (十三年)① (春,正月) 曹操还邺,②作玄武池以肄舟师。③①十三年: 建安十三年(208)。②邺: 在今河北磁县。③肄舟师: 练习水军。这是曹操在作南下以取江南的军事准备。 初,巴郡甘宁将僮客八百人归刘表,①表儒人,不习军事,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②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以凡人畜之。③孙权击祖,祖军败走,权校尉凌操将兵急追之。宁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操,祖由是得免。军罢,④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 宁欲去,恐不免; 飞乃白祖,⑤以宁为邾长。⑥宁遂亡奔孙权,周瑜、吕蒙共荐达之,⑦权礼异,⑧同于旧臣。 ①甘宁: 甘宁,字兴霸。初依附刘表,后归附孙权。②夏口: 夏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汉口。③畜: 对待。④军罢:军事结束。⑤白:报告。⑥邾长:邾县的长官。邾县在今湖北黄冈北。⑦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江东名将。出身士族,辅助江东孙氏政权,领导孙刘联军与曹军作战获胜。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人。字子明。孙权部下将领。⑧权礼异: 言孙权对待甘宁之礼,有异于往昔黄祖以凡人畜之。 宁献策于权曰:“今汉祚日微,①曹操终为篡盗。②南荆之地,③山川形便,诚国之西势也。④宁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⑤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图之,⑥不可后操。⑦图之之计,⑧宜先取黄祖。祖今昏耄已甚,⑨财谷并乏,左右贪纵,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⑩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11)一破祖军,鼓行而西,(12)据楚关,(13)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矣。”(14)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今吴下业业,(15)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16)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17)权举酒属宁曰:(18)“兴霸,(19)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20) ①汉祚日微: 汉皇朝日益衰微。②篡盗: 篡窃帝位之盗。③荆: 荆州 ④国之西势: 南荆在江东之西,据上流之形势。⑤儿子: 指刘表之子刘琦、刘琮。⑥至尊: 臣下对君主的称谓。⑦后操: 后于曹操; 落在曹操后面。⑧图之之计:谋取荆州的计策。⑨昏耄(mao):昏愦年老。八十、九十曰耄。⑩顿: 坏。(11)其破可必: 必定可以攻破他。(12)鼓行:击鼓前进; 大张声势地进军。(13)楚关: 楚扞蜀之关。不知在今何处。(14)规(kui):通“窥”。(15)业业: 危惧的意思。(16)萧何: 汉初的相国。(17)奚:何;胡。希慕:希望追慕。(18)属(zhu):通“嘱”。嘱托。(19)兴霸: 甘宁,字兴霸。(20)张长史: 张昭官为长史。东汉的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设长史,职任颇重。 权遂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①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②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偏将军董袭与别部司马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③乘大舸,④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逆战。⑤平北都尉吕蒙勒前锋,亲枭就首。于是将士乘胜,水陆并进,傅其城,⑥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走,追斩之,虏其男女数万口。 ①蒙冲: 船狭而长,用以冲突敌船,所以名蒙冲。沔口: 汉、沔本为一水,汉水入江处谓之沔口,即今湖北汉口。②栟闾大绁(xie):大棕绳。栟闾:木名,即棕榈。绁:绳。碇:船停泊时沉落水或置于岸上以稳定船体的石块,用处如后来的锚。③两铠: 两层铠甲。④大舸(ge):大船。⑤逆战: 迎战。⑥傅: 靠近。 权先作两函,①欲以盛祖及苏飞首。权为诸将置酒,甘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②“宁不值飞,固已损骸于沟壑,③不得致命于麾下。④今飞罪当夷戮,⑤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谓曰:“今为君置之。⑥若走去何?”⑦宁曰:“飞免分裂之祸,⑧受更生之恩,⑨逐之尚必不走,岂当图亡哉! ⑩若尔,(11)宁头当代入函。”权乃赦之。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常欲杀宁; 权命统不得仇之,(12)令宁将兵屯于他所。 ①函: 匣子。②畴昔: 往昔。③损骸于沟壑: 指死。④致命: 犹捐躯,献出生命。麾下: 犹言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即部下。⑤夷戮: 杀戮。⑥置之: 释放他。⑦若走去何:若走掉了怎么办? ⑧分裂:分身碎体; 砍头。⑨更生:再生。⑩图亡: 想跑。(11)若尔: 如果那样的话。(12)仇之: 仇恨他。 秋,七月,曹操南击刘表。 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①琦不自宁,②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③而入吾耳,可以言未?”④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⑤重耳居外而安乎?”⑥琦意感悟,⑦阴规出计。⑧会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⑨表病甚,琦归省疾。⑩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11)更有託后之意,(12)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 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13)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14)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15)会操军至,琦奔江南。(16) ①相与: 勾结在一起。②宁: 安宁。③子: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今之 “您”。④未:用时同 “否”,表示询问。⑤申生在内而危: 春秋时代晋献公之太子。献公宠骊姬,欲立姬子奚齐,使申生居曲沃,骊姬复进谗,公将杀之,公子重耳劝之行,申生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乃自杀。⑥重耳居外而安: 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献公嬖骊姬,杀了申生,重耳奔狄。献公卒后,重耳在秦穆公等支持下,带兵入晋而即位。⑦意感悟:思想受到启发而明白。⑧阴规: 暗地里打算。⑨江夏: 郡名,郡治夏口在今湖北汉口。⑩省(xing):问候。(11)相感; 互相感触。(12)託后:嘱付后事,即安排传位。(13)遏(e):阻止。(14)以琮为嗣: 即以刘琮为荆州牧。(15)奔丧:奔赴亲丧。作难: 发难,起事。(16)琦奔江南:此事发生在刘琮投降曹操之后。 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①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②必危也; 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③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 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④若备不足以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 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⑤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⑥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⑦诸将皆疑其诈,娄圭曰:“天下扰扰,⑧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操遂进兵。 ①章陵: 郡名,因有东汉帝王祖宗墓在此而以为郡,在今湖北枣阳南。东曹掾: 州牧的下属官吏。②新造: 犹言新建成。在这里是指刘琮刚刚继任荆州牧。楚: 指荆州,下文之“楚” 亦同,因荆州原是先秦时楚国的地方,故称“楚”。中国: 指曹操所掌权的东汉皇朝。③不当:不能抵挡。④自料: 自己估计。何如刘备: 比刘备怎样? ⑤下: 指地位低下。⑥新野: 在今河南新野。⑦节: 符节。此指刘琮之父刘表受之于东汉皇朝的节。⑧扰扰: 纷乱貌。 时刘备屯樊,①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官属宋忠诣备宣旨。②时曹操已在宛,③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④不早相语,⑤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⑥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共议,⑦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临亡託我以孤遗,⑧背信自济,⑨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备将其众去,过襄阳,⑩驻马呼琮; 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11)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12)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13)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14)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15)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①屯樊:屯兵于樊。樊在今湖北襄樊北。②宣旨: 宣布旨意。③宛: 在今河南南阳。④卿: 同辈或长辈对晚辈的称谓。⑤相语:相告。⑥剧:甚;突然。⑦部曲:部属,部下。⑧刘荆州: 指原荆州牧刘表。孤遗:指刘琮。⑨自济: 自己得利。⑩襄阳:州治所在,在今湖北襄樊。(11)当阳: 在今湖北荆门南。(12)辎(zi)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两: 同“辆”。车辆。(13)江陵: 在今湖北江陵。(14)被甲者: 指武装的士兵。(15)济大事: 成大事。以人为本: 以得民心受民拥戴为根本。 刘琮将王威说琮曰: ①“曹操闻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行单进,②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③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④琮不纳。⑤ ①刘琮将: 刘琮部下的将领。②轻行单进: 轻兵单线进军。③徼(jiao):抄袭。险要之地。④非徒: 非但。徒: 犹但。⑤纳: 采纳。 操以江陵有军实,①恐刘备据之,②乃释辎重,③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④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⑤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⑥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⑦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①军实:军事物资。②据之: 据有军实。③释: 抛开。④过: 过去。⑤精骑: 精锐的骑兵。⑥长坂: 地名,属于当阳县,在今湖北当阳东北。⑦张飞(?—221):字益德,涿郡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是刘备部下一员猛将。赵云(?—229):字子龙,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是刘备部下重要将领。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② ①方寸之地: 指心。②诣(yi):前往;去到。 张飞将二十骑拒后,①飞据水断桥,②瞋目横矛曰: ③“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操兵无敢近者。 ①拒后: 在部队后面拒敌。 ②断桥: 截断桥梁。 ③瞋(chen)目:睁大眼睛。横矛: 将矛横握着。 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之曰: ①“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②云身抱备子禅,③与关羽船会,④得济沔,⑤遇刘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①手戟: 小戟, 可以掷出去杀人。: 同“掷”。 ②顷之:一会儿。③备子禅: 刘禅(207—271):字公嗣,小字阿斗。后来为蜀帝,史称蜀后主。④会:会合。⑤济沔:渡过沔水。 曹操进军江陵,以刘琮为青州刺史,①封列侯,并蒯越等,侯者凡十五人。释韩嵩之囚,②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③皆擢而用之。以嵩为大鸿胪,④蒯越为光禄勋,⑤刘先为尚书,⑥邓羲为侍中。⑦ ①青州: 在今山东北部。以刘琮为青州刺史,是将其调离开荆州。②韩嵩: 建安四年(199),韩嵩向刘表建议归附曹操,刘表怀疑他而囚系起来,经过九年,才由曹操来释放。③条品: 分条品评。④大鸿胪: 官名,原掌关于接待少数民族等事,为九卿之一。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⑤光禄勋: 官名,秦汉有时称郎中令,掌领宿卫侍从之官。⑥尚书: 始置于战国,汉时地位日渐重要,掌管皇朝机要,汉魏以后,事务日繁。⑦侍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地位逐渐重要。自南朝起,始掌机要。 荆州大将南阳文聘别屯在外,①琮之降也,呼聘,欲与俱。②聘曰:“聘不能全州,③当待罪而已!”操济汉,④聘乃诣操。操曰:“来何迟邪?”⑤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 荆州虽没,⑥常愿据守汉川,⑦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⑧死无愧于地下,⑨而计不在己,⑩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歔欷流涕。(11)操为之怆然,(12)字谓之曰:(13)“仲业,(14)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使统本兵,(15)为江夏太守。 ①别屯在外: 另驻军于襄阳之外。②与俱: 与文聘一道投降。③全州: 保全荆州。④济汉: 渡过了汉水,即过了沔水,因汉沔合流后通称沔汉。⑤何迟: 为什么晚。⑥没: 死。⑦汉川: 汉水,这里指汉水一带土地。⑧孤弱: 指刘琮。⑨地下:指埋于地下的刘表。⑩计不在己: 事不由己的意思。刘琮之降,文聘别屯在外而不得知。(11)歔欷(xuxi):叹气;抽噎声。(12)怆(chuang)然: 伤悲貌。(13)字: 书写的字条或短柬。(14)仲业: 文聘,字仲业。(15)本兵: 原来的部队。 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今刘表新亡,④二子不协,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⑥刘备天下枭雄,⑦与操有隙,⑧寄寓于表,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⑩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11)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2)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①鲁肃(172—217):东汉末三国时将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他积极主张孙权与刘备联合,以拒曹操。②国: 指孙权的政权。③资: 资本。④新亡: 刚死。⑤二子:指刘琦、刘琮。不协: 不和,不团结。⑥此言军中诸将倾向不一,有的支持刘琦,有的支持刘琮。⑦枭(xiao)雄:英雄。⑧隙: 矛盾; 怨仇。刘邦与曹操的矛盾,请参考上篇 《官渡之战》。⑨寄寓: 寄人篱下的意思。⑩吊(diao):慰问丧家。(11)治: 对抗的意思。(12)克谐:能够成功的意思。 到夏口,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②比至南郡,③而琮已降,备南走,肃迳迎之,④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⑤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⑥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⑦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⑨敬贤礼士,江表英豪,⑩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11)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12)以共济世业。(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14)岂足託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15)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16) ①到夏口:鲁肃到了夏口。②兼道:兼程,以加倍的速度走路。③比: 及也。南郡: 在今湖北西部,治所江陵即今湖北江陵。④迳: 直、直接前去。⑤宣: 传达。旨: 意指。⑥殷勤: 情意恳切深厚。⑦豫州: 指刘备,因刘备曾做过豫州刺史。⑧苍梧: 郡名,治所广信即今广西梧州。旧: 旧相识,老朋友。⑨孙讨虏: 孙权,因孙权曾被封为讨虏将军。⑩江表: 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11)六郡:指当时扬州统辖的会稽郡、吴郡、丹阳郡、庐江郡、豫章郡、九江郡,包括今浙江、苏南、皖南、江西、福建等广大地区。另外,孙策还置有庐陵郡。(12)腹心: 心腹之人。东: 指江东孙权。(13)共济: 共同造就。世业: 指打江山的事业。(14)行将: 即将。并: 吞并。(15)子瑜: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16)住:驻军。鄂县:在今湖北鄂城县。樊口: 在今湖北鄂县西北。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①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②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③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④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⑤不如早与之绝; ⑥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⑦北面而事之!⑧今将军外託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⑨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⑩亮曰:“田横,(11)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12)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4)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15)故 《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将军’。(16)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17)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①孙将军: 指孙权。②柴桑: 在今江西九江西南。③汉南: 汉水以南。④芟(shan)夷: 削平。大难: 指北方军阀所造成的祸患。⑤吴、越: 指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所处的地方,即当时孙权立足之地,在今江、浙、皖、赣等地。中国: 中原,指当时曹操所控制的地区。抗衡: 对抗。⑥绝: 断绝关系。⑦按兵束甲: 停止进军,解除武装。⑧北面而事之: 言向曹操投降称臣。⑨祸至无日: 言不日祸患降临。⑩事: 指臣事,即称臣。(11)田横: 战国末齐国贵族的后裔,楚汉战争时活动于今山东地区,楚汉战争之后,不愿投降于刘邦而自杀。(12)王室之胄: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胄(zhou):后裔。(13)勃然:发怒。(14)抗(kang):通“扛”。担当。(15)“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这是一句古谚语,是说力量已尽就无能力。强弩之末: 强硬的弓所发射的箭到了力尽之时。穿:射穿。鲁缟(gao):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的薄绢。(16)“必蹶上将军”: 《孙子·军争篇》有“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语,是说走百里去争利,(如果遇敌)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蹶(jue):挫折。上将军: 带领先头部队的将领。(17)协规同力: 齐心合力。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①“近者奉辞伐罪,②旌麾南指,③刘琮束手。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⑤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⑥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⑦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⑧操悉浮以沿江,⑨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⑩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12)肃追于宇下。(13)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14)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15)犹不失下曹从事,(16)乘犊车,(17)从吏卒,(18)交游士林,(18)累官故不失州郡也。(20)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21)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22)正与孤同。” ①遗(yi,旧读wei畏):致送。②奉辞: 奉皇帝的辞命。③旌麾: 主将的大旗。④束手: 本是指束手就缚,这里指投降。⑤会猎: 会同打猎。会猎于吴: 言会同孙权在吴打猎,暗示大军压境就投降了吧。⑥响震:震动,震惊。⑦奄(yan):覆盖,包括。这里是占领的意思。⑧斗舰: 大的兵船,用作战斗。⑨悉浮以沿江: 全部摆列在沿江一带。⑩不可论: 意思是不必说,因敌我势力众寡是明摆着的。(11)迎: 迎降。(12)更衣: 古时去大小便的婉辞。(13)宇下: 屋檐下。(14)向:刚才,方才。(15)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交给乡里去品评,以定名位。这是东汉以来的选举制,后来曹魏政权又发展为九品中正制。(16)下曹从事: 指下级官员。(17)犊车: 牛车。古时高贵者乘驷马,较贫贱者乘牛车。(18)从吏卒: 有吏卒随从。(19)士林:四方贤士。(20)累官: 按资历升官。故: 仍旧。州郡: 指州郡的长官。(21)持议: 所持的主张。(22)廓开: 阐明。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①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託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②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③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④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⑤马超、韩遂尚在关西,⑥为操后患; 而操舍鞍马,⑦仗舟楫,⑧与吴、越争衡; ⑨今又盛寒,⑩马无藁草;(11)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12)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13)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14)“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15)乃罢会。(16) ①受使: 受命为使者。番(po)阳: 即鄱阳,在今江西波阳。②仗: 凭借。父兄之烈: 父兄的功业。烈: 功业。孙吴的基业,是由孙权之父孙坚、兄孙策奠定的。③乐业: 愿意为事业效劳。④除残去秽: 指消灭坏人。⑤北土未平: 北方未曾平定。⑥马超、韩遂:两人都是当时关西的地方军阀,后为曹操所击垮。关西: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⑦舍: 同 “捨”。捨弃。⑧仗: 倚仗。⑨争衡: 比轻重,争胜负。⑩盛寒: 严寒。(11)藁 (gao):稻、麦的秆子。(12)老贼: 指曹操。(13)二袁:指袁绍与袁术,参考《官渡之战》。吕布(?—198):字奉先,东汉末五原九原人。初从丁原,继归董卓,后被曹操所杀。(14)奏案:陈列文书的小几叫奏案,另有进食的小几叫食案。(15)孙权语的意思是,诸将吏敢有再讲投降曹操者,就与对待奏案一样砍头。(16)罢会: 散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②且已久疲; 所得表众亦报七八万耳,③尚怀狐疑。④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⑤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⑥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⑦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⑧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⑩邂逅不如意,(11)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12)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13)将兵与备并力逆操;(14)以鲁肃为赞军校尉,(15)助画方略。(16) ①以实校之: 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②中国人: 指中原士兵。③报七八万耳: 最多七八万人罢了。④狐疑: 谓疑心不定。⑤御: 驾御。⑥制: 制服。⑦公瑾: 周瑜,字公瑾。⑧子布: 张昭,字子布。元表: 大概是秦松。秦松,字文表,此“元表”恐是“文表”之误。⑨子敬: 鲁肃,字子敬。程公: 程普。当时江东诸将,程普年最长,又是员老将,故尊称为程公。前发: 发兵前进。⑩卿能办之者诚决: 你能办到的事就决定去办。这里是说,你能应战曹操的话,就与他决战。(11)邂逅(xie hou):犹一旦、偶然。(12)孟德: 曹操字孟德。(13)左右督: 左都督、右都督。督: 都督,犹今之司令。左都督为正,右都督为副。(14)逆: 迎。这里是言迎击。(15)赞军校尉: 约当于今之参谋长。(16)助画方略: 协助谋划战略。画: 谋划,筹划。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①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②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③不可得委署; ④倘能屈威,⑤诚副其所望。”⑥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⑦“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⑧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⑨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⑩备深愧喜。 ①逻吏:巡逻的吏卒。水次: 江边。②白: 报告。③军任: 军事任务。④委署: 委派人代理。⑤屈威: 委屈尊威。这是请人来的客套话。⑥诚副其所望:实在符合我的愿望。⑦单舸(ge):一只大船。刘备乘单舸往见周瑜,不带任何战船,是表示诚信。⑧几: 几何,多少。⑨恨: 遗憾的意思。⑩可别过之: 不妨另外时间去看他。 进,与操遇于赤壁。①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③“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战舰,④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⑤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⑥预备走舸,系于其尾。⑦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⑦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⑧顷之,⑨烟炎张天,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11)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12)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13)骑乃得过。 兵为人马所蹈藉,(14)陷泥中, 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15)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16)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17)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18)引军北还。(19) ①赤壁: 地名,所处地址历来有多种说法,当在今湖北嘉鱼西南,长江南岸,与北岸的乌林隔江相对。②次:至; 及。③黄盖: 字公覆,初从孙坚起兵,是员宿将,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④连战舰: 将战舰连接在一起。⑤燥荻(di):干燥的荻草(似芦苇)。⑥建:树立。⑦预备走舸,系于其尾:预备好快艇,系在十艘蒙冲斗舰之后,是准备纵火之后坐快艇避开。走舸: 快艇。⑦中江:江中。⑧营落: 营房聚集之处。⑨顷之: 一会儿。⑩炎: 通“焰”。(11)雷鼓: 擂鼓,击鼓。雷: 通“擂”。敲击。(12)华容道: 通往华容县的道路。华容县,属南郡,在今湖北监利以北。(13)羸(lei):瘦; 弱。(14)蹈藉:践踏。(15)南郡: 指南郡治所江陵。(16)太半: 大半。(17)曹仁、徐晃: 两人是曹操部下的将领,参考前篇 《官渡之战》。(18)乐进: 曹操部下勇将。(19)以上是《通鉴》 写赤壁之战。 【译文】 (建安十二年) 当曹操北伐乌桓和袁尚的时候,刘备曾建议刘表袭击许都,刘表不采用。等到听说曹操北伐胜利而归的时候,刘表对刘备说:“没有采用您的建议,所以失去了大好的机会。”刘备说:“现在天下分裂,天天都有战争,机会的出现,难道有完尽的时候吗!如果今后能够注意应付紧急情况,这就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了。” 起初,琅邪人诸葛亮寄住在襄阳隆中,常常自比于古代的管仲和乐毅; 当时的人并不承认,只有颍川人徐庶和崔州平说是确实可信。崔州平,是崔烈的儿子。 刘备在荆州,向襄阳人司马徽询求名士。司马徽说:“儒生俗士,怎能了解当前形势,了解时势的人是俊杰。这里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司马徽说:“就是诸葛孔明、庞士元。”徐庶在新野见到了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隐居的俊杰,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同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访他,不可招呼他来,将军应当屈驾前去拜访他。” 刘备于是拜访诸葛亮,三次前去,才得相见。屏退别人而对诸葛亮说:“汉朝倾废,奸臣窃据朝政大权,我自不量力,打算伸张正义于天下,然而智谋短浅,以致失败,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但我的志向并没有消失,您说有什么办法?”诸葛亮说:“如今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而号令天下,这实在不可同他争胜。孙权据有江南地区,已经历三代,国家险要而百姓归附,贤能之士为他效劳,这可以同他联合而不可吞并。荆州这个地区,北据汉水、沔水,南至大海,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是用武之地,但它的长官不能统治,这恐怕是上天要资助将军的了。益州险阻,沃野千里,天府之地; 益州牧刘璋庸碌无能,北面有个张鲁,民殷国富而不知抚恤,智能之士希望得到一个圣明的君主。将军既然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信义的名声传扬天下,如果据有荆州和益州,守住险隘,安抚戎、越各族,和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变,那么,霸业就可建成,汉朝就可复兴了。”刘备说:“好!”于是和诸葛亮交情和好,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对此很不高兴,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如鱼得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不多言。 (建安十三年) (春,正月) 曹操回到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 起初,巴郡人甘宁带领宾客和奴隶八百人归从刘表,刘表是个书生,不懂得军事,甘宁观察刘表终究难成大事,恐怕一旦众离亲叛,连累自己受祸,打算向东到吴去。黄祖据守夏口,甘宁的队伍不能通过,留了下来,在黄祖部下三年,黄祖把他当作平庸之辈对待。孙权攻打黄祖,黄祖的部队逃跑,孙权的校尉凌操带兵急追黄祖。甘宁善于射箭,带兵在黄祖的后面,射死了凌操,黄祖因此才免于一死。战争结束,回到军营,黄祖还是不予重用; 甘宁打算离去,又怕不能脱身; 苏飞就报告黄祖,让甘宁当邾县的县长。甘宁就逃跑投奔了孙权,周瑜、吕蒙一同推荐他,孙权对待他同黄祖的态度大不相同,和对待旧臣一个样。 甘宁向孙权献策说:“如今汉朝日益衰微,曹操终究要成为篡权夺位的盗贼。南方荆州之地,山川的形势便利,在我国的西边而实际上占据了长江上流。我看刘表这个人,考虑问题既不深远,两个儿子又很庸劣,是不能继承大业的人。您应当早点谋取荆州,不可落在曹操的后面。谋取荆州的办法,应当先攻黄祖。黄祖现在已年老昏愦,钱粮都很缺乏,左右的人贪赃枉法,官吏士民心里怨恨,船只等军事用具,废坏而不修造,农事荒废,军无法纪,您现在前去,一定可以打垮他。一经打垮了黄祖部队,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据有楚关,声势浩大,就可以逐步窥测巴、蜀地区了。”孙权采纳了他的计策。张昭这时在座,驳诘说:“如今吴地危惧,如果军队远征,恐怕会导致内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萧何那样的职位交给了您,您身在高位而害怕致乱,怎么能追慕于古人呢!”孙权举起酒杯嘱咐甘宁说:“兴霸,今年征讨,好象这杯酒,决定交付于你。你只管努力设法,如能攻破黄祖,就是你的大功,何必抱怨张昭的话呢!” 孙权便发兵向西进击黄祖。黄祖用两只蒙冲战船控制沔口,用粗大的棕绳系在石头上作为碇,船上有一千人,用弓弩向外交替着射箭,飞矢象下雨一样,孙权的军队不能往前。偏将军董袭和别部司马凌统都是前头部队,各自带领敢死队一百人,每人披上两层铠甲,乘着大船,冲进蒙冲战船里去。董袭亲自拿刀砍断两根棕绳,蒙冲战船横流,孙权的大军就往前进。黄祖命令都督陈就带水军迎战。平北都尉吕蒙统率前锋部队,亲自斩了陈就的头。于是将领和士兵乘胜利之机,水陆两路一同进军,逼近敌方的夏口城,全部精锐部队进攻,终于攻取此城。黄祖脱身逃跑,追斩了他,俘获了他部下的男女几万人。 孙权事先做了两个匣子,打算装黄祖和苏飞的首级。孙权给将领们备了酒席,甘宁在席间走出来向孙权磕头,泪血直往下流,对孙权讲述苏飞以前的恩德,说:“我以前不是逢着苏飞,早就死掉,而不能在您部下效劳了。如今苏飞之罪本当杀头,特地请求将军不要杀他的头。”孙权感到甘宁的话非常恳切,对他说:“现在就为你释放了他。如果逃掉了怎么办?”甘宁说:“苏飞得免砍头之祸,受到再生之恩,赶他尚且一定不走,难道还想逃跑吗!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头就应当代替他的头装着匣子。”孙权就赦免了苏飞。凌统怨恨甘宁以前杀了他的父亲凌操,常想杀死甘宁; 孙权命凌统不要仇恨甘宁,并让甘宁带兵到别的地方去驻守。 秋,七月,曹操率军向南进攻刘表。 起初,刘表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刘琦,一个名叫刘琮。刘表给刘琮娶他的后妻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于是喜欢刘琮而厌恶刘琦,刘表的内弟蔡瑁和外甥张允都受到刘表的宠幸,天天勾结在一起诋毁刘琦而称赞刘琮。刘琦不得安宁,向诸葛亮请教如何保全身命的办法,诸葛亮不应答。后来就一同登上高楼,命人撤去梯子。刘琦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到地,话从您口里出来,进入我的耳朵,可以讲了吧?”诸葛亮说:“您不了解申生躭在国内丧了身命,重耳流亡在外得到安全吗?”刘琦思想上受到启发,暗里打算出外的办法。适值黄祖战死,刘琦请求代替他的职位,刘表便让刘琦为江夏太守。刘表病的很厉害,刘琦回襄阳探亲问安。蔡瑁、张允怕他见到刘表,父子两人互相感触,再发生安排传位的想法,就对刘琦说:“将军命你据守江夏郡,这个责任至为重大; 现在你擅自离开岗位前来,一定会受到怒责,伤了亲人的欢心,增加他的病情,不是孝敬之道。”就把刘琦阻挡在门外,不让他进见刘表,刘琦流着眼泪离去。刘表一死,蔡瑁、张允等就让刘琮当了荆州牧。刘琮赐给刘琦一颗侯印,刘琦愤怒,掷在地下,即将因奔父丧而发动政变。适值曹操军队到来,刘琦便逃奔到江南。 章陵太守蒯越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刘琮向曹操投降,说:“逆和顺都有大体,强和弱都有定势。以人臣抗拒君主属于逆道; 以刚继任荆州牧的您去抵抗朝廷,必定危险; 以刘备对抗曹操,不能抵挡。三个方面都是缺点,还有什么办法对付敌人?况且将军自己估计同刘备相比怎么样?如果刘备还不能抵挡曹操,那么即使荆州也难保得住; 如果刘备能够抵挡曹操,那么刘备就不会屈处将军之下。”刘琮听从了他。九月,曹操到了新野,刘琮便举州投降,拿着汉朝的符节来迎接他。将领们都怀疑刘琮有诈,娄圭说:“天下纷扰,各个军阀都贪图王命以保住自己的权势,现在刘琮拿着汉朝的符节前来,必定是很诚恳的。”曹操于是进兵。 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刘琮不敢把投降的事情告诉刘备。过了一些时候,刘备才有所察觉,派亲信前去询问刘琮,刘琮让部下宋忠向刘备宣布旨意。这时曹操已在宛城,刘备大为吃惊,对宋忠说:“你们这样子办事,不早一点打个招呼,现在大祸临头才告诉我,不也太突然了吗!”抽刀向着宋宗说:“现在砍了你的头,不足解我心头之恨,也以为大丈夫临别还杀你们感到羞愧!”让宋忠离去。就叫部下共同商议,有人劝刘备攻打刘琮,可以取得荆州。刘备说:“刘荆州 (指刘表) 临死时把刘琮托付于我,现在违背信义而自己得利,我不做这种事,死了有什么面孔去见刘荆州呢!”刘备带领他的部队离去,经过襄阳,停下马来叫喊刘琮; 刘琮恐惧,不起身。刘琮的近侍和荆州的民众多归附刘备。刘备谒辞刘表的坟墓,流着眼泪而去。等到了当阳,有十多万人之众,几千辆装着辎重的车,一日只走十多里,另外派遣关羽率部乘几百艘船,让他到江陵集合。有人对刘备说:“应当火速行军保卫江陵,现在虽然拥有大众,但武装的士兵不多,如果曹操的军队到来,怎能抵挡得了他!刘备说:“成大事必以民为本,现在民众归附于我,我怎能忍心舍弃他们而去!” 刘琮的将领王威劝刘琮说:“曹操知道将军已经投降,刘备已经逃走,一定松懈无备,轻兵直进。如果让我带几千奇兵,在险要地带进行抄袭,可以俘获曹操。俘获了曹操,立即威震天下,非但保守今天而已。”刘琮没有采纳。 曹操因为江陵有军用物资,恐怕被刘备占有,就抛下辎重,轻兵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已经过去,曹操带领精锐的五千骑兵赶紧追他,一天一夜跑三百多里,到了当阳县的长坂。刘备丢下老婆儿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人骑马逃走,曹操俘获了很多的人马辎重。 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俘,徐庶向刘备告辞,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来打算和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因有这颗心。现在已失老母,心里乱了,于事没有什么益处,请从此告辞。”就到曹操那里去。 张飞带领二十个骑兵在部队后面拒敌,占据河的一边,截断了河上的桥梁,瞪着大眼,横握长矛,说:“我就是张益德,可来决一死战!”曹操的士兵没有敢走近的。 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往北跑了。”刘备拿小戟掷向此人说:“子龙 (赵云)不会抛开我而逃跑的。”一会儿,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关羽的船队会合,渡过沔水,遇上了刘琦的一万多人马,一起到了夏口。 曹操进军到了江陵,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以及蒯越等,封侯的十五人。释放了被囚禁的韩嵩,以朋友之礼相待,让他品评荆州人士的优劣,都予以提拔任用。以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荆州大将南阳人文聘另驻军在襄阳之外,刘琮投降曹操时,曾招呼文聘,想和他一起投降。文聘说:“我不能保全荆州,应该等待处分而已!”曹操渡过汉水,文聘才到曹操这里来。曹操问:“为什么迟来呢?”文聘答:“以前不能辅助刘荆州上奉朝廷; 刘荆州虽然已死,我常想据守汉水地区,保全此境。生不辜负于孤弱的刘琮,死无愧于地下的刘表,然而事不由己,以至于这个地步,内心实在悲伤和惭愧,没有脸皮早来相见啊!”于是抽泣流泪。曹操因此悲伤,写了一张字条给他说:“仲业(文聘),您是真正的忠臣。”对他厚礼相待,让他统率原来的部队,任江夏太守。 起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去,对孙权献策说:“荆州和我境相连为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百姓殷富,如果占据了它,就是帝王的资本。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睦,军中的将领们分了派别。刘备是天下的英雄,同曹操有矛盾,寄居在荆州,刘表忌妬他的才能而不予重用。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心,上下团结,就应当加以安抚,同他们结友好之盟,如果他们存在矛盾,应当另想办法对待以成大业。我请求奉命前去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丧,并慰问刘表军队中的掌权人物,以及劝说刘备抚慰刘表的人马,思想一致,共同对抗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顺从尊命。如果能够成功,就可以平定天下。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要被曹操抢了先。”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往荆州。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便日夜兼程前进,等到了南郡治所江陵的时候,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正向南逃跑,鲁肃就直接前去相迎,和刘备在当阳县的长坂相会。鲁肃向刘备传达了孙权的想法,议论天下情势,表示诚恳的心意。并问刘备道:“刘豫州现在想往哪里去?”刘备答:“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是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重贤智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已据有六个郡,兵精粮多,足以办成大事。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结盟,以便共建天下大业。而您想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凡庸之人,处于偏远之郡,即将被别人吞并,难道可以寄托吗?”刘备听了非常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诸葛瑾) 的朋友。”于是一同定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避乱到了江东,在孙权部下做长史。刘备采用鲁肃的计策,进驻于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了,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和鲁肃一同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于大江之东,刘豫州收众于汉水之南,和曹操共争天下。如今曹操削除北方的军阀,大致已经平定,于是攻取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奔到了这里,希望将军量力安排他!如果能以东南的人马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早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解除武装,向他称臣! 现在将军表面上托辞服从而思想上犹豫未决,事已危急而不果断,不久祸患就降临了。”孙权反问:“如果象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呢?”诸葛亮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尚且守义而不辱身称臣于人;何况刘豫州是皇室的后裔,盖世的英雄,众人仰慕他如水归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是天意,怎能屈处曹操之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别人控制。我的计策已定! 不是刘豫州再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 但刘豫州刚刚失败,怎能担当这样重大的任务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部队虽然在长坂失败,现在逃回来的战士和关羽所部的水军有一万精兵,刘琦所部江夏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人马,远来疲惫,听说追赶刘豫州,轻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多里,这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尽时,就射不透鲁国出产的缟’了。所以 《兵法》 禁忌这一点,说 ‘远行军去争利,先头部头的将领一定会受挫折’。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于水上作战; 还有一点,荆州归附曹操的民众,是逼于兵力而内心不服。如今将军果真能够命猛将带几万士兵,和刘豫州齐心合力,一定打垮曹操的军队。曹军失败,一定退回北方; 这样,荆州和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鼎足之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和他的部下计议这件事。 这时,曹操给孙权的一封书信上写道:“近来我奉皇帝之命讨伐有罪之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立即投降。现在发动水军八十万之众,正要和将军会同在吴地打猎。”孙权把这封信当众宣布,部下没有一个不震惊而脸色大变。长史张昭等说:“曹操,是个豺虎,挟制皇帝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亮出朝廷的招牌; 现在抗拒他,更加不顺。况且将军可以阻挡曹操的,是凭长江的形势; 现在曹操已取得荆州,占有这块地盘,把原来刘表所训练的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全部布置在沿江一带,还有步兵,水陆两路都沿江而下,这长江之险已同我们一样,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能相提并论。我以为上策不如迎降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思想,握着他的手问:“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考虑众人的议论,专想贻误将军,不值得和他们商量大事。如今我可以迎降于曹操,象您将军就不可以。为什么这么说呢?如今我向曹操投降,曹操必定把我交付乡里品评,以定名位,仍然不失为一个下级官员,乘坐着牛车,有随员跟从,同四方贤士交游,按资历提升仍不失为州郡的长官。将军向曹操投降,有什么奔头呢?希望早定大计,不要采取众人之言!”孙权叹息着说:“众人所持的意见,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的大计,正和我想的一样。” 当时周瑜被派在番阳,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回来。周瑜来了,对孙权说:“曹操虽然托名为汉朝的丞相,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勇之才,又凭父兄的功业,割据于江东,地方几千里,兵精足以备用,英雄愿为效劳,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消灭坏人; 况且曹操自来送死,还可投降他呀! 愿为将军谋划一下: 现在北方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割据于关西,成为曹操之患; 曹操离开鞍马,倚仗船只,和江东争胜负; 目前又是严寒,没有喂马的草料;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涉于江湖地区,水土不服,必然发生疾疫。这几方面都是用兵的患处,而曹操却冒然行事,将军活捉曹操,当在今天。我愿带几万精兵,进驻夏口,担保为将军击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曹操想要废掉汉朝皇帝而自己登位已经很久了,只是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罢了; 现在那几个都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出击,很合我的心意,这是上天把您交给了我啊!”就拔刀砍了面前的奏案说:“将领官吏们再有人敢说应当向曹操投降,同这个奏案一样对待!”于是散会。 这天晚上,周瑜又去对孙权说:“众人只是看到曹操书信上说水兵和步兵八十万就都害怕起来,不再估量他的虚实,便发表这种向曹操投降的议论,太没有意义了。现在以实际情况来衡量,他所率领的中原士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已经长期疲困,所得荆州士兵最多也只七八万罢了,他们还疑心不定。带着疲困的人马,驾驭疑心的士兵,人数虽然众多,并没有什么可怕。我有五万精兵,就可以制服他,望将军不要顾虑!”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个地步,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那些人,各自顾念老婆孩子,怀着私心,使人非常失望; 只有您和子敬的看法和我相同,这是上天使您二人助我啊! 五万精兵一时难以凑齐,已挑选了三万人,船只、粮草、战具都已备办。您和子敬、程公便发兵前行,我当继续调遣兵马,备好充足的物资,做您的后援。您能办到的事就自拿主意,一旦不如意,便退到我这里来,我就同曹操决一胜负。”于是让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带兵和刘备合力迎战曹操;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刘备驻扎在樊口,天天派遣巡逻的士兵在江边等待观望孙权的部队。巡逻的士兵望见了周瑜的船只,驰马报告刘备,刘备派人慰劳周瑜。周瑜说:“有军事任务在身,不可以委派别人代理;如果能够委屈尊威,实在符合我的愿望。”刘备就乘了一只大船去见周瑜说:“现在抵抗曹操,实为上策。战士有多少?”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少了点。”周瑜说:“这就足够用了,刘豫州只管看我击垮曹操。”刘备想要招呼鲁肃等一起谈话,周瑜说:“有军命在身,不可擅离职守; 如果想见子敬,不妨另定日期去看他。”刘备既很惭愧又很高兴。 周瑜和刘备向前进军,和曹操在赤壁相逢。 这时曹操的部队已发生疾疫。刚一交锋,曹军不利,撤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等在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献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它持久。曹军正在把战船靠拢起来,首尾连接在一起,可以烧毁而击败它。”就用了十艘蒙冲战船,装载上千荻和枯柴,在里面浇上油,在外面裹上帷幕,上面插着旌旗,把预备了的快艇系在蒙冲战船的后面。先送了一封信给曹操,假言打算投降。当时东南风很大,黄盖让十艘蒙冲战船布列在最前面,到了江中心便升起了帆,其余的船都顺序出发。曹军官兵都出营站着观望,指着黄盖的船说是去投降了。黄盖的船距离曹军二里多远,同时点燃起火来,风猛火烈,船行如箭飞,烧光了曹军的船只,火延伸到岸上的营落。一会儿,火焰张天,曹军人马烧死和溺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锐的士兵在后面跟进,鼓声雷震,曹军大败。曹操领兵从华容道步行,地面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着大风,让所有疲弱的士兵背草铺在路上,人骑的马才得通过。疲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死了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两路同时进兵,追逐曹操到了南郡。这时败逃的曹军加上饥饿和疾疫,死了一大半。曹操就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据守襄阳,自己领兵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急欲谋取江南统一中国。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操击降荆州刘琮,击溃刘备,备退至夏口(位于汉水入长江处,今湖北汉口)。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吴拒曹。时孙权军于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观望成败。亮至吴于权前分析曹与刘、孙各方之短长,明确指出:曹军虽众,但远来疲惫,其势为兵法所忌之“强弩之末”,不仅不能取胜,相反要损兵折将,必然失败。故而只要与刘备协规同力,则必破曹军。曹军破后必北还,如此则必形成曹、刘、孙鼎足之势。于是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共拒曹军。十月,操亲率二十万大军,千艘战舰,顺江东下,拟一举消灭刘、孙。对此,刘、孙共出兵五万,联合拒曹。两军遭遇于赤壁(今湖北埔圻县西北,与乌林隔江相对,一说为嘉鱼县城西南,实为一地。按:解放后赤壁属埔圻县,故前说可信)。曹军初战失利,遂退据乌林(湖北省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两军隔江对峙。刘、孙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服水土,疫病(血吸虫病急发)流行,舍长用短不习水战,北土未安时有后患等弱点。又用黄盖计,诈降诓曹,继之以火攻曹军水寨,顷刻延烧岸上营落,败曹军水师。权将周瑜及刘备乘胜水陆并进,大破曹军。曹军退保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备与瑜复追击,操留曹仁守江陵,径自北归许昌。经此役,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之大部,不久又得益州,遂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亲率20万(号称80万)大军,千艘战舰 ,顺江东下,拟一举消灭割据江东的刘备、孙权。先降刘琮,后以5000骑在长坂败刘备,刘备与刘琦以1万余人退守夏口。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孙权便派周瑜将兵3万人,和刘备2万多人联合击曹。两军遭遇于长江赤壁。黄盖用苦肉计,带蒙冲斗舰10余艘,火烧曹军联营,操大败而归。 赤壁之战 013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一次决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谋取江南,统一天下。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击荆州(今湖北襄阳),收降刘琮,并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县境)击溃刘备,夺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刘备派诸葛亮往见孙权,共谋抗曹。后孙刘联军5万人,溯江西进迎击曹军。十月,曹操亲率20万大军,战舰千艘,顺江东下,拟一举消灭孙刘联军。十一月,两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遭遇,曹军初战不利,退据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两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巧用诈降、火攻之计,火攻曹军水寨,顷刻延及岸上营寨,联军全面出击,曹军溃败死伤惨重。曹操烧余船率余部退归许昌。 ☚ 官渡之战 夷陵之战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Chibi zhizhan东汉末年,曹操大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 (今湖北嘉鱼县东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 企图一举扫灭南方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挥师南征荆州割据者刘表。这时, 刘表刚刚病死,继立的次子刘琮闻风丧胆, 遣使请降。原来投靠刘表的刘备匆促南奔江陵, 而被曹军轻骑大败于当阳长坂,备妻子人众辎重等多失散, 后与刘表长子刘琦及所领万余人会合, 退守夏口 (今湖北汉口)。曹军进抵江陵,收降荆州7—8万军队,总兵力达20余万,而号称80万大军。曹操送信给孙权,胁迫其投降,又顺流东下,直驰夏口,威胁刘备。此时, 孙、刘形势至为危急, 孙权派鲁肃进见刘备, 刘备则派诸葛亮去游说孙权, 共商联合抗曹大计。于是,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派遣大将周瑜、程普、鲁肃统领水军3万与刘备共御曹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 遂引船舰撤至北岸, 屯于乌林 (今湖北嘉鱼县西北)。周瑜等泊于南岸,两军隔江对峙。曹军长途跋涉,“远来疲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加之水土不服,军中已经流行疫病; 荆州降卒 “尚怀狐疑”(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 《江表传》),缺乏斗志, 所以曹军人数虽众, 士气却不高。又北人长于陆战, 而不习水战,惧怕风浪颠簸, 曹军竟用铁索将船舰捆在一起, 如此固然使士兵免受晕船之苦, 但船舰的行动也就非常不便。周瑜部将黄盖见曹军船舰相连,就建议用火攻。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诈称投降,随后用艨冲斗舰数十艘装载干草枯柴,灌上油膏,上面覆盖帷幕, 乘着猛烈的东南风扬帆驰往北岸, 一边让士卒高喊:“投降!投降!”曹军士兵都出来观看。待离曹军2里余,黄盖令一齐放起火来,火烈风猛,船飞如箭,撞向曹军船舰,曹军船舰顿时烈焰冲天,又迅速延烧到岸上营寨。周瑜等见北岸火起,立刻擂鼓过江,攻击曹军。曹军大溃,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其余退保南郡。刘备和周瑜又指挥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赶到江陵。赤壁一仗,使曹军遭到很大挫折,足见曹操尚未具备统一全国的力量,而骄傲轻敌,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获利最大,占领荆州四郡,有了发展的基础;而孙权在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后,政权更加巩固了。 ☚ 九品中正制 彝陵之战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建安十三年(208),乘荆州牧刘表病死之机,率十余万众南征。继承父位的刘表次子刘琮在荆州地主的劝说下,投降曹操。投奔刘表的刘备,此时屯军樊城 (今湖北襄樊北),至曹军抵达宛县 (今河南南阳),才闻讯南撤。刘备一路吸收军民十余万,不料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 被曹军追兵击散,只得放弃退军江陵的计划,转向汉水方向。刘备与刘表长子刘琦会兵后,众至二万,经夏口退驻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抗曹操。孙权恐怕曹操吞并江东,命周瑜、程普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共同抵御曹军。曹操收编荆州水军后,兵力达二十多万,分水陆两路自江陵沿长江东下,到达赤壁 (今湖北嘉鱼东北),与孙刘联军遭遇。曹操“以疲病之卒 (指远道而来的曹军染上当时可怕的流行病),御狐疑之众 (指收编的荆州水军”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指挥不能如意。此时,关陇地区马超、韩遂势力转盛,威胁曹操后方,使曹操无心持续作战。曹军“不习水战”,受地理条件限制,曹操不得不“舍鞍马,仗舟楫”进行作战。曹军和孙刘联军初次交战小败,曹操就把军队撤向北岸,屯军乌林 (今湖北洪湖东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阵。周瑜部将黄盖见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建议采取火攻。黄盖假称投降,用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 (同上),离曹营二里地,顺风放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一靠近北岸曹操军舰,就延烧起来,同时延烧到岸上的曹军营砦。周瑜、刘备乘机擂鼓,水陆并进。曹操由此战败,只得取陆路向江陵撤退,不久回到北方。事后,曹操写信给孙权说: “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同上)。经过赤壁之战,孙权的江东政权更为稳固。刘备据有荆州一部分地区,以后又取得益州。“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 官渡之战 孙权进攻合肥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Chibizhizhan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的一次战役。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势力更加发展,逐渐消灭了北方各军阀,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为统一全国,于建安十三年(208)率军20余万,号称80万大举南下,企图夺取刘表占据的荆州,然后进占江东,逐步统一全国。时刘备正依托于荆州,他率兵南奔江陵,行抵当阳,为曹军所败。这时,占有江东的孙权见曹军势猛,便命鲁肃邀刘备至樊口(今湖北武昌境内),与之联盟,组成5万人的联军,共同抵抗曹军。曹军由江陵顺江东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境内)遭遇,曹军初战失利,退至江北。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疾疫流行,北方人不习水性等弱点,于十一月由孙吴主帅周瑜率载满燃料的船只诈降,乘东南风纵火焚烧了曹军水师,与刘备军队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曹操仓惶逃回北方。战后,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占据了荆州、益州,实力也有所扩张。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官渡之战 三国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Chibi zhizhan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大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统一北方后,为了消灭南方割据势力而率兵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已死,继位的次子刘琮遣使请降,原先依附于刘表的刘备败退樊口(今湖北鄂城西)。曹操组织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从江陵出发,进攻刘备和割据江东的孙权。面对危急的形势,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江东,共筹联合抗曹大计。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与程普、鲁肃统领水军3万与刘备联合,组成5万多人的联军在赤壁一带抗击曹军。初次交锋,曹军先头部队失利,退驻江北乌林(今湖北嘉鱼东北),与主力会合,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当时曹操军中疾疫流行,加上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性,晕船呕吐。曹操便令战船首尾相连,以习水战。周瑜的部将黄盖发现“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用火攻。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诈称投降,而以艨冲斗舰数十艘满载燃料,乘风驶往北岸,离曹军不远时,船上放火,船飞如箭,撞上曹军的船队。曹军的战船因用铁索拴着,一时无法分开,顿时烧成一片火海。在孙刘联军的水陆并攻下,曹军大败,死伤过半。曹操带着部分残兵败将,经华容小道逃走,从此北归。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四郡,奠定了事业的基础,孙权则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政权更加巩固。 ☚ 黄河 孙子兵法 ☛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率兵20余万南下进攻孙权,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出兵5万,共同抗曹。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骄傲轻敌、疾疫流行、不习水战等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火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曹军溃乱之际,水陆并进,大败曹军。战后,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地区,接连取得益州,形成曹、孙、刘三方鼎峙的局面。 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著名战役。东汉末,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统兵20余万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南方。孙权和刘备联军5万,共抗曹军。曹军经由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小战失利,退居江北。双方隔江对峙。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士气低落,后方不稳。孙刘联军用火攻计击败曹军水师,水陆并进,大败曹兵。战后,孙权在江东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并进占益州,曹军残余退回北方。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参见“军事”中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千艘战舰,顺江东下,拟一举消灭割据江东的刘备、孙权。对此,刘、孙共出兵5万,联合拒曹。两军遭遇于赤壁。曹军初战失利,遂退据乌林(湖北洪湖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两军隔江对峙。刘、孙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服水土,疫病(血吸虫病急发)流行,舍长用短不习水战,北土未安时有后患等弱点。又用黄盖苦肉计,诈降诓曹,继之以火攻曹军水寨,顷刻延烧岸上营落,败曹军水师。孙权将周瑜及刘备乘胜水陆并进,大破曹军。曹军退保南郡(郡治今湖北江陵)。备与瑜复追击,操留曹仁守江陵,径自北归许昌。此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宋司马光撰。此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属史传体散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挥师南下,意欲一举统一中国。在强敌面前,孙权联合刘备,结盟抗曹,用火攻战术,在今湖北嘉鱼县长江南岸的赤壁,大败曹军。此文即记述了这次战争。文章详写战前的决策。略叙战争实况,突出记述了以弱胜强的原因,故此文在写作上剪裁详略得当,重心突出。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前八段用大量的笔墨叙述战前的决策。当时曹兵号称80万,在大军压境之际,孙刘双方分析了曹兵的弱点和自己的长处,做出了联盟抗敌的决定。在东吴内部,孙权排除了主和派的障碍,作出了迎战曹兵的抉择。大战前夕。主帅周瑜针对敌方弱点,做了火攻的部署。由于详写了以上种种正确的战略、战术决策,已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察到了战争胜负的趋势,故末段仅以简洁的笔墨略写战况,从而突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 ☚ 李愬雪夜取蔡州 淝水之战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208年(建安十三年)率兵20余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虽为两个对立的集团,但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便暂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曹军。曹操率水陆两军自江陵沿长江东下,到达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联军隔江对阵。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曹操只得取陆路退往江陵。赤壁战后,孙权的江东政权更加稳固,刘备据有荆州 (今两湖大部及河南西南)大部地区,不久又取得益州 (今四川、陕西南部,云南,贵州之一部),“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 孙权 彝陵之战 ☛ 赤壁之战chi bi zhi zhan【历史】Battle of Chibi (which resulted in the prolonged balance of power among the Three Kingdoms) 赤壁之战Battle of Chibi (赤壁位于湖北省长江南岸。公元208年曹操统兵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奠定了曹、孙、刘三国鼎立的局面。此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基本上统一北方后,率师二十余万南下,取得荆州,欲一举统一江南。孙权联合刘备,组成五万联军,由周瑜、诸葛亮统帅,在赤壁(湖北蒲圻西北)与曹军相遇。一交战,曹操就败退到江北的乌林。当时曹操方面荆州人心不服,曹军远来疲惫,补给困难,疾疫流行,加上曹操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北方来的士兵水土不服,不习水性,曹操为了克服这一弱点,用铁链把战船首尾连锁,造成战船的行动不便。黄盖建议火攻曹操。因风放火,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孙刘联军乘胜推进,刘备占有荆州的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取得了立足点。曹操在北方又不断巩固政权。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