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根(图2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根(图21)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原植物系藤本,野生或栽培均有。 一般南方地区出产的粉性大,质佳。北方地区粉性小,稍差,二者均可药用。 【性状鉴别】 1.野葛 商品多已切成纵切、斜切或横切片。长5~35cm,直径4~14cm,厚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时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或有残存的淡棕色外皮,粗糙。切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质韧,纤维性强。气无,味甘。 2.甘葛藤 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厚片,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纵纹,与粉质部分相间排列。质硬,富粉性。 以块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三)炮炙 1.煨制 (1)麸煨: (2)滑石粉煨: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倒入净葛根片,文火微炒至表面呈黄色,取出,筛净滑石粉。 (3)纸煨:取葛根块,用纸裹煨法,煨至纸呈焦黑色为度。 (4)米汤煨:取葛根片用米汤拌浸,以吸润为度,连药和米汤一同入锅内炒干,至色呈深黄褐色即可,每16kg葛根,用米汤6kg。 2.炒制 取净葛根片或块,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稍带焦斑,取出筛去灰屑。 【性味归经功效】 凉、甘、辛。归脾、胃经。解肌透疹,生津止渴。 【应用】 1.外感表证 本品甘辛而凉,能升能散,所以有发汗解表,解肌退汗之效,故可治疗发热重,头痛鼻干的外感表证。常与黄芩、白芷、柴胡等配伍,如柴葛汤;若风寒表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常与麻黄,桂枝白芍配伍,如葛根汤。 2.麻疹不透 本品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功效,故可治疗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甘草、芍药等配伍,如升麻葛根汤。亦可与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等配伍,也有很好疗效。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促使胃气上升,可起到生津止渴作用,治疗热病津伤口渴,常与天花粉、芦根、知母等配伍;治疗内热消渴,常与天花粉、乌梅、黄芪、党参、麦冬等配伍,如玉泉丸。 4.脾虚泄泻,热泄热痢 本品能清透热邪又能升发清阳,脾虚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甘草等配伍,如白术散;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热泻热痢证,常与黄连、黄芩、甘草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15g。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备注】 《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本品主要含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醇、葛根藤素及黄酮苷和淀粉。据现代研究,葛根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使其血流量增加;葛根总黄酮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还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