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贺铸《横塘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贺铸《横塘路》《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②锦瑟华年谁与度③?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④若问闲愁都几许?⑤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⑥ 【注释】 ①横塘路:本篇词调为《青玉案》,“横塘路”是作者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亦自残宋本《东山词》卷上抄出。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贺方回》条:“贺铸……徙姑苏(今苏州)之醋坊桥。……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馀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②凌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本谓洛水女神步行于水上,后多用指女子的轻盈步态。但:只。芳尘:指美人行走时蹴起的尘土。③“锦瑟”句: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岁月谁与度?” ④蘅皋,长满杜蘅(一种香草)的沼泽地。彩笔: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齐光禄江淹》条:“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后以“彩笔”称文学家的生花妙笔。题:写诗词。⑤都:总共。几许:多少。⑥一川:遍地。“梅子”句:宋·陆佃《埤雅》卷十三《释木·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春》《花信风》条引《本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译文】 陌路上,我瞥见了一位美丽的女郎。她轻盈的脚步不指向我所居住的横塘,我只能目送着她渐渐远去,留下一道尘土芬芳。是谁有那个福份陪伴她欢度青春时光?她的住所,想必有着能观赏水中月影的小桥、开满鲜花的庭院、红漆的门户、雕花的轩窗——她与春天同在,只有春之神才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 飞云冉冉飘过,长满香草的水边平地已是暮色苍茫。可我还呆呆地站在那里遐想。我挥动彩笔新写下了诗篇,那诗篇伤感得令人断肠。要问我胸中莫可名状的愁情共有几多?多得就象那遍地如烟的青草,那满城随风翻舞的柳絮,那漫天的黄梅雨霏霏扬扬。 【集评】 宋·黄庭坚:“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一《寄方回》诗) 宋·罗大经:“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 清·程洪、先著:“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泊。”(《词洁》) 清·万树:“词情词律高压千秋,无怪一时推服。”(《词律》卷十) 清·刘熙载:“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专赏此句,误矣。且此句原本寇莱公‘梅子黄时雨如雾’诗句,然则何不目莱公为‘寇梅子’耶?”(《艺概》卷四《词曲概》) 清·王闿运评末三句: “一句一月,非一时也。不着一字,故妙。”(《湘绮楼词选》) 近代·夏敬观:“稼轩秾丽之处,从此脱胎。细读《东山词》,知其为稼轩所师也。世但言苏、辛为一派,不知方回,亦不知稼轩。”(手批《东山词》) 近代·陈匪石:“‘一川烟草’是二三月间,‘满城风絮’是三四月间,‘梅子黄时雨’是四五月间。历时如此,则‘谁与度’之神味,更为完足。”“‘一川’以下十三字写愁之多且久,虚意实作,外结轖而内空虚,即梦窗所自出。至全篇皆情,只此三句是景,而用景仍以写情,方回融景入情之妙用,尤耐人寻味。”(《宋词举》卷下) 【总案】 贺铸赋词,善于言“愁”。在他的笔下,“愁”有长度,能够伸展:“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河传》)有面积,会得蔓延:“愁随芳草,绿遍江南。”(《怨三三》)有体积,堪用斗量:“万斛闲愁量有剩。”(《减字木兰花》)有重量,可以船载:“斗酒才供泪,扁舟只载愁。”(《南柯子》)有颜色,能抹在纸上:“小华笺,付与西飞去,印一双愁黛……”(《九回肠》)其中除少数翻换前人诗意外,多属自出心裁。即便是前人用得烂熟的以山水喻“愁”,他也力求写出新意,如《浪淘沙》:“远山相对一眉愁。”《鸳鸯梦》:“闲愁朝复暮,相应两潮生。”至如本篇以博喻手法写出已之“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充斥于时空,就更是公认的千古绝唱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竟让他写得挥臂可揽、垂手可掬,犹如经过一场化学反应,无形的氢和氧被合成为液态的水、固态的冰,我们不能不佩服词人那杰出的艺术表现能力。 贺铸《横塘路》贺铸《横塘路》
今译 你似是洛神呵,凌波微步, 可惜不去我居住的横塘路。 我只能目送, 你的倩影消失在远处。 锦瑟华年, 谁人与你共度? 月影下的小桥, 姹紫嫣红的花院, 朱红色的雕花窗户, 唉!只有春之神 知道她的住处。 飞云飘来荡去, 长满香草的水边岸上, 已是日暮昏黄。 我挥笔写下美丽诗章, 诗句令人凄楚断肠。 若要问 那无言的愁苦有几许? 你看那 遍地芳草萋萋 漫笼在烟霭里, 微风吹起 满城的柳絮, 和那凄凄落落的 黄梅雨。 贺铸《横塘路》《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2。锦瑟华年谁与度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4。若问闲愁都几许5?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6。 贺铸《横塘路》贺铸《横塘路》贺 铸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①。锦瑟华年谁与度②。月桥花院,琐窗朱户③。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④。彩笔新题断肠句⑤。若问闲情都几许⑥。一川烟草⑦,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⑧。 注释 ①“凌波”二句:指美人一去不返。凌波,曹植《洛神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后人即以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轻盈。横塘,塘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贺铸晚年居此。芳尘,美人经过时扬起的尘土,借指美人。②锦瑟华年:美好年华。语出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③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状花纹的窗子。④“飞云”句: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一句,暗承上片语意。蘅皋(gāo):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水边高地。⑤彩笔:文采华美的词笔。《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⑥闲情:风情,此指男女爱恋之愁情。⑦一川:满地。⑧“梅子”句:江南地区农历四五月间多雨,正值梅子成熟,俗称黄梅雨。 鉴赏 《横塘路》(即《青玉案》)疑作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初夏。 词以不见美人发端。美人翩然而去,词人怅然若失。目既送而心亦随之,进而拟想美人在那月桥旁、花院里、朱户内、琐窗边清幽孤寂的春日生活,追慕相思之情呼之欲出。下阕写词人在暮色渐浓、飞云飘动、香草繁茂的水畔,静候佳人而终无结果,进而挥洒才华,为这已逝的“惊鸿”抒写断肠的相思,于是就有了“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千古名句。 自古诗家写愁都是各尽能事。如赵嘏以山喻愁:“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李后主以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以海喻愁:“落红万点愁如海”,更有李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小舟“载不动”的“许多愁”。而贺方回“‘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此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贺铸精心选择“烟草”“飞絮”“梅雨”这三种惹人愁思的景物写“闲愁”,既是鲜明饱满的比喻,也起到了以景衬情的作用;既把抽象的“闲愁”巧妙地转化成了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又让这几个不相连属的意象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受,确实把人带到了千般愁思萦绕心头的意绪中。最为难得的是,这三个意象除了均暗示愁情之多外,又都别有内涵:寒烟衰草,接天铺地,写的是愁情的广远无际;风舞轻絮,满城飘洒,是写“闲愁”的纷扰烦乱;而“梅雨”的连绵阴晦,又写出了愁之深长,似无尽期。能够把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真切、丰实而又浑然天成,难怪沈际飞赞叹“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草堂诗馀正集》) 至于闲情所指,应不仅限于离愁别恨。清陈廷焯云:“方回词,胸中眼中,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白雨斋词话》卷一)而贺铸的《青玉案《横塘路》正是深得楚辞遗韵者。这不仅体现在词的芳馨悱恻、怨慕凄凉的意境情韵方面,也体现在其借香草美人之辞抒发壮心难遂的愁怨上。贺铸政治上长期悒郁不得志,在词中借倾慕美人抒发政治感慨是他的惯用手法。否则,行路人的匆匆一面,何以会有偌多的感喟呢? 本词因“梅子黄时雨”句,被当世推为绝唱,成为《东山词》的压卷之作。曾吸引宋金词人唱和效仿达25人28首之多,这在唐宋词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张艳秋) 山水图 【清】邹喆 故宫博物院藏 集评 宋《周紫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竹坡诗话》) 宋《王灼云:“贺方回初在钱塘,作《青玉案》,鲁直喜之,赋绝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贺集中如《青玉案》者甚众。大抵二公(指周邦彦、贺铸)卓然自立,不肯浪下笔,予故谓语意精新,用心甚苦。”(《碧鸡漫志》卷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