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伏羲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民祀部 > 神廟 > 伏羲廟 伏羲廟 fúxīmiào 在甘肅天水西關。明弘治三年(公元1492年)建。相傳遠古伏羲氏、神農氏聚合部族於天水,後人立廟祭之,故名。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重修,清代又屢加修葺。廟宇規模宏大,爲二門三進院落,主體建築爲太極殿與先天殿,另有牌坊、碑亭、鼓樂亭等。廟内有伏羲、神農氏塑像及壁畫、碑刻等。參閱乾隆《大清一統志·鞏昌府·祠廟》、民國《天水縣志·寺觀》。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庙,俗称人宗庙。位于今甘肃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明弘治三年(1490 )重建。后于嘉靖和清顺治、乾隆、嘉庆、光绪时多次扩建和修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排列。前面为三间二级歇山顶牌坊,高约10余米,宽8.1米。牌坊后为大门,面阔五间,长17.6米,悬山顶。门内为前院,院北是仪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过仪门到中院,北面为先天殿,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檐下置斗拱。面阔七间,26.4米,进深五间,15.7米,门窗雕饰花纹。殿内有金柱两排,共16根。天花板正中绘八卦、河图,四周绘64卦图。殿正中龛内为伏羲彩塑。先天殿后为后院,北有太极殿,俗称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长19.4、宽12.3米。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庙东北原有池、桥和见易亭,已倾圯。庙西有来鹤亭。庙内原按64卦植柏树64株,今存37株。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公刘殿 东柯杜甫草堂 ☛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庙,俗称人宗庙。位于今甘肃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明弘治三年(1490 )重建。后于嘉靖和清顺治、乾隆、嘉庆、光绪时多次扩建和修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排列。前面为三间二级歇山顶牌坊,高约10余米,宽8.1米。牌坊后为大门,面阔五间,长17.6米,悬山顶。门内为前院,院北是仪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过仪门到中院,北面为先天殿,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檐下置斗拱。面阔七间,26.4米,进深五间,15.7米,门窗雕饰花纹。殿内有金柱两排,共16根。天花板正中绘八卦、河图,四周绘64卦图。殿正中龛内为伏羲彩塑。先天殿后为后院,北有太极殿,俗称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长19.4、宽12.3米。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庙东北原有池、桥和见易亭,已倾圯。庙西有来鹤亭。庙内原按64卦植柏树64株,今存37株。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公刘殿 东柯杜甫草堂 ☛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俗名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是一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整体宏伟,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庙临街,坐北向南,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3间,庑殿顶;大门面阔5间,悬山顶;仪门面阔5间,进深2间。主要建筑为先天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覆琉璃瓦,饰龙吻。脊饰缠枝牡丹、龙、兽等。前檐明、次间均安6抹隔扇,两间尽设透花木雕圆窗,图案为团龙戏珠。上檐殿身7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殿内有金柱两排,每排8根;殿正中神龛内有伏羲泥塑彩绘像。后有太极殿,俗称“寝宫”,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庙西有“来鹤亭”,相传曾有白鹤翔来栖息。原有古柏64株,系按六十四卦列植,沧桑变化,现仅存37株,龙枝虬干,苍劲青翠。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相传为伏羲诞辰,男女老少倾城来朝,该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榆林窟 拉卜楞寺 ☛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人宗庙,坐落在秦城区伏羲路西端。伏羲氏系传说中的三皇之首,神话里的人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太平御览》卷78)宓牺即伏羲,传说他的出生地为天水。伏羲庙创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占地3733亩,坐北向南,门口牌坊横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庙内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殿宇亭台排列对称整齐,布局规则严谨,为一组两门三进的庙堂建筑群。院内尚有古柏37株,古槐1株,因昔日其上有白鹤栖息,故建有“来鹤亭”。先天殿中,有身披树叶、腰系兽皮、手托八卦的伏羲塑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到伏羲庙实地考察。有关伏羲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为探讨研究先秦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办伏羲文化节,进行祭奠活动,并召开《易经》学术研究会议。 ☚ 1. 天水市 回文诗织锦台 ☛ 伏羲庙 伏羲庙明代建筑。又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秦州区伏羲路110 号。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 年),先后 9 次重修,逐步形成一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布局严谨,整肃宏伟的建筑群。临街,坐北向南,原占地1.3 万平方米,现存 6600 平方米。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南端临街为牌坊 3 间,高 10 余米,宽 8.1 米,歇山顶覆琉璃瓦,檐下斗拱繁密,当心间檐下悬“开天明道”巨匾,笔法圆润流畅。牌坊后为大门,面阔 5 间 17.6 米,悬山顶。门楣上额原挂明胡缵宗书“与天地凖”巨匾,今佚。门内为前院,穿过前院是仪门,面阔 5 间,进深 2 间,悬山顶。仪门内为中院,院正北有月台,砖石铺砌,长 26.4 米,宽13 米,高 1.7 米。月台后是庙中主体建筑先天殿,重檐歇山顶,面阔 7 间 26.4 米,进深 5 间 15.7 米。下檐单双步梁作法,类似宋《营造法式》十架椽屋前后乳袱用四柱的形式。正脊中心浮雕三彩琉璃“天宫”宝刹一座,高约 3 米,上有重檐及斗拱出檐、平座、拱桥,下设佛龛道帐 3 间,两侧为浮雕,为国内所仅有。殿内天花板上绘先天六十四卦及河图洛书图形,神龛上悬“文明肇启”巨匾,龛内塑伏羲像,身披树叶,手托八卦,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先天殿后为第三院,有月门相通,正殿先天殿,单檐歇山顶,面阔 5 间,进深 4 间,内塑伏羲坐像,又名寝宫。梁架间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隔架,具有元代遗风。东北原有池,跨池有桥,池畔建亭,名曰“见易亭”。西有“来鹤亭”,相传曾有白鹤栖息。院内原有古柏64 株,按 64 卦列植,现幸存 37 株,龙枝虬干,生机盎然。相传农历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男女老少倾城来朝,迎接福神,祈求康宁。为我国现存伏羲氏庙宇中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现为天水市博物馆所在地。 伏羲庙先天殿 ☚ 兴国寺般若殿 玉泉观 ☛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始创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明弘治三年 (1490年) 重建, 后经明、清和近代多次维修和扩建, 逐步形成一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 布局严谨,整肃宏伟的建筑群。是供奉华夏始祖伏羲的道教庙观。庙临街,座北向南,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南端临街为牌坊3间,高10余米,宽8.1米,歇山顶覆琉璃瓦,檐下斗拱繁密,当心间檐下悬“开天明道”巨匾,笔法圆润流畅。牌坊后为大门,面阔5间17.6米, 悬山顶。门楣上额原挂明胡缵宗书“与天地凖”巨匾,今轶。门内为前院,穿过前院是仪门,面阔5间,进深2间,悬山顶。仪门内为中院,院正北有月台,砖石铺砌,长26. 4米,宽13米,高1.7米。月台后是庙中主体建筑先天殿, 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26. 4米,进深5间15. 7米。下檐单双步梁作法,类似宋《营造法式》十架椽屋前后乳袱用四柱的形式。正脊中心浮雕三彩琉璃“天宫”宝刹一座, 高约3米,上有重檐及斗拱出檐、平座、拱桥,下设佛龛道帐3间,两侧为浮雕,为国内所仅有。殿内天花板上绘先天六十四卦及河图洛书图形, 神龛上悬 “文明肇启”巨匾,龛内塑伏羲像, 身披树叶,手托八卦,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先天殿后为第三院,有月门相通,正殿先天殿,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4间, 相传为纪念神农氏而建, 但内塑伏羲坐像,又名寝宫。梁架间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隔架,具有元代遗风。所有建筑,檐柱栏槛遍布木雕,技法多样,刀艺娴熟。殿内彩画,以龙、八卦、异兽为主要题材。庙东北原有池,跨池有桥,池畔建亭,名曰“见易亭”。庙西有“来鹤亭”,相传曾有白鹤栖息。庙院内原有古柏64株,按64卦列植,现幸存37株,龙枝虬干,生机盎然。相传农历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男女老少倾城来朝,迎接福神,祈求康宁。伏羲庙为我国现存伏羲氏庙宇中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现辟作天水市博物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西山坪遗址 南宅子 ☛ 伏羲庙明代建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内西关,为一座2门3进的明代庙堂建筑群,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等。殿堂亭宇间有古柏37株、古槐1株。庙建于明正德年间,400多年虽几经强烈地震,未有大的损坏。清朝时曾几次修葺。庙宇大门系悬山顶建筑,正脊龙吻向内,背兽尚全。门前院长52.6米、宽32.8米。仪门为中院,长58.6米,宽32米,系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院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有先天殿,内有伏羲像1尊。最后为太极殿,有神农像1尊。传说伏羲诞生于农历三月初九,每年这天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伏羲庙 伏羲庙创建于唐,重修于元,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建。位于微山县两城镇刘庄村西北部。北依凤凰山,南临独山湖,环境秀丽。原有山门、钟、鼓二楼、三圣祠和女娲殿等建筑多座。现存伏羲殿,座北朝南,宽5间15.4米,深3间8米,五架梁前后廊用九檩。檐柱东、北、西三面八角石柱12根,前檐下木柱四根。重昂五踩斗拱,单檐歇山顶。脊枋下和前排石雕金柱础上分别有“大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和“大明正德元年(1506年)”题记。现存元中统二年(1261年)“重修伏羲圣祖庙碑”等碑碣数块。该殿木构梁架加工规整精细,额枋与平板枋断面成“丁字形”,是一座保存着明代显著特征的古建筑。 ☚ 伏湛墓 仲子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