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伏羲女娲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其他繪畫 > 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  fúxīnǚwātú

唐代繪畫。絹本,設色。縱一四四·三厘米,横一○一·七厘米。伏羲、女媧作人身蛇尾狀,相互交繞,男手執矩而女手執規。人物上方繪日形,下方有月形,中繪三足烏與玉兔、桂樹、蟾蜍。四周繪有當係星宿之大小圓點。情態生動、綫條粗獷。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伏羲女娲图

唐代绢本。纵225.5厘米,上横107厘米,下横75厘米。又名“人首蛇身图”。画面为不等矩形。浓墨线条,涂染有深浅不同的赭调色彩。图中一男一女,上身分离,腰部以下相互攀绕,两尾相交。男的左手持规,女的右手持矩,以附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和古代“天圆地方”的创世传说。男女头顶中间绘群星绕日,下身尾部中间书一轮明月,周围布满排列不一的小圈点,为聊线星座及银河的天象,象征着整个天体在宇宙中的不断运行。该图于1902—1914年间在新疆喀喇和卓高昌古墓中发掘出土的。现藏旅顺博物馆。

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

古代人物画。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已发现二、三十幅,画在绢、麻布上。这些画大多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纵1米半左右,横1米左右,内容大致相同,但人物造型和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一般为男女二人,男在左,女在右。人首蛇身,男者手持矩,有的缀有墨斗,女的手执规,二者四目相对。蛇尾缠绕一至四交,上身作相拥状。二者头上部有绘有金乌的太阳,下部有绘有桂树、月兔的月亮,有的日、月仅以放射线圆来象征。周围是以短线相连的北斗等星辰。人物造型是写实的,服饰均为同时代流行的服饰。形象有的像汉族,有的像当地少数民族。绘画风格有以线条为主的汉风,也有以铁线、晕染相结合为主的西域画风。这些绘画的时代最早为高昌国时期,最晚到唐中叶。伏羲女娲是汉以来中原和南方地区广为流行的装饰画内容,并含有祖先崇拜之意,多刻在画像砖或墙壁上。汉以后,考古发掘中却很少发现。在吐鲁番地区却发现了大量伏羲女娲绢、麻布画,这无疑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到该地区的。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奇葩。

☚ 吐鲁番绢画   仕女弈棋图 ☛
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

古代人物画。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已发现二、三十幅,画在绢、麻布上。这些画大多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纵1米半左右,横1米左右,内容大致相同,但人物造型和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一般为男女二人,男在左,女在右。人首蛇身,男者手持矩,有的缀有墨斗,女的手执规,二者四目相对。蛇尾缠绕一至四交,上身作相拥状。二者头上部有绘有金乌的太阳,下部有绘有桂树、月兔的月亮,有的日、月仅以放射线圆来象征。周围是以短线相连的北斗等星辰。人物造型是写实的,服饰均为同时代流行的服饰。形象有的像汉族,有的像当地少数民族。绘画风格有以线条为主的汉风,也有以铁线、晕染相结合为主的西域画风。这些绘画的时代最早为高昌国时期,最晚到唐中叶。伏羲女娲是汉以来中原和南方地区广为流行的装饰画内容,并含有祖先崇拜之意,多刻在画像砖或墙壁上。汉以后,考古发掘中却很少发现。在吐鲁番地区却发现了大量伏羲女娲绢、麻布画,这无疑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到该地区的。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奇葩。

☚ 吐鲁番绢画   仕女弈棋图 ☛
000079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