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贷款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贷款政策Loan Policy

商业银行内部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贷款政策构成银行业务政策的核心内容。贷款政策应当是书面的、详细的和明确的,应该发至每一位信贷人员手中。贷款政策必须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及时性。完整性要求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覆盖其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不能出现没有政策规定的领域。充分性要求贷款能真正达到识别、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及时性要求商业银行能根据市场环境和业务经营品种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信贷政策,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适应银行信贷管理的需要。

贷款政策

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央银行贷款具有一般贷款的基本特征,但它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又有特殊的职能和准则。中央银行贷款同专业银行对企业贷款一样,都具有偿还性、保证性、期限性和计收利息的基本特征。它同专业银行贷款的重大区别是:
❶贷款的对象不同。专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生产、流通和建筑领域的企业。中央银行贷款的对象,是经过中央银行批准,持有 《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又在中央银行开立了账户的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❷贷款的资金来源不同。专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存款,中央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于基础货币。
❸制约贷款总量的因素不同。一定时期,专业银行能发放多少贷款,主要受资金来源数量的制约,同时要根据长短期资金来源的构成确定长短期贷款的比例。中央银行则不能按照资金来源多少确定贷款总量,主要应根据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经济、金融情况的变化,决定增加或减少多少货款。在经济发展需要增加货币、资金供应时,适当地增加贷款; 在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便适当地压缩收回贷款。通过贷款的松紧,把货币发行、银行贷款总规模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❹贷款的职能作用不同。专业银行贷款也是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但中央银行货款在整个银行贷款即银行贷款总规模中处于 “总闸门” 和始终点的地位。因为中央银行贷款投放的是基础货币,它形成专业银行和非专业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初始资金来源。一旦进入流通,就会按照固有的规律派生更多的存款,并扩大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所以调控中央银行贷款的投量、投向,可以直接引导、调节整个银行贷款的规模和结构。中央银行贷款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最重要而又最有效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手段都是围绕中央银行贷款这一手段来运用和展开的。在我国市场还不发育和不健全的条件下,存款准备金、利率手段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存款准备率、利率的调整,波及面广,震动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也不可能轻易、频繁地调整。而中央银行贷款,则完全可以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自如地增减贷款的数量,调整贷款的投向,具有伸缩性,适应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贷款,既是需求管理的手段,又是供给管理的手段。不仅能够通过调控贷款的数量,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还能在不增加贷款总量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增量的投向或贷款存量的结构,支持增加有效供给,为稳定货币,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创造物质基础。中央银行贷款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合理供给,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所谓合理供给,是指一定时期,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期长短,必须根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和贷款对象资金营运的状况来决定,不能为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差额大小所左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都将存在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中央银行可以供给的资金总是有限度的。同时,专业银行和非专业银行金融机构已经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金融企业,应具有自行筹措资金,自求资金平衡的能力。他们发放贷款所需要的资金,应当面向市场,通过大力吸收存款、有计划发行金融债券和充分挖掘资金潜力来解决,不应当也不可能有求必应,由中央银行来包他们的存贷差额。实行合理供给的政策,是打破信贷资金“大锅饭”,使中央银行掌握金融宏观调控主动权的重大改革。所以要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是因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已经不是供给制下的那种分配关系,而成为借贷关系。信贷资金是生产流通领域中循环周转的价值,只有在不断地循环周转中才能保持和增大信贷资金的价值。为了把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关系,真正变为借贷关系,必须按照信贷资金的本质进行管理。所以,中央银行的每笔贷款,都要确定期限,坚持有借有还,周转使用。如果贷款不确定期限,有放无收,就会失去信贷资金的功能,同财政拨款便没有多大区别了。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是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由供给型向调控型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央银行贷款,按照期限和用途分,有以下4种:
❶年度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专业银行因经济合理增长,或承担国家较多的中长期政策贷款任务而引起的信贷资金不足。贷款归还期限为一至二年。对交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安排年度性贷款。年度性贷款,一般在年初下批专业银行总行年度信贷计划时,核给了年度性贷款限额。由当地人民银行按照用款的需要,逐笔掌握发放。
❷季节性贷款。主要解决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信贷资金先支后收,或存款季节性下降、贷款季节性上升等客观因素引起营运资金的临时短缺。期限一般为2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季节性贷款,主要根据贷款对象存贷款季节性增减的历史规律和现实变化,根据申请贷款的具体用途及周转时间,来审查贷款的必要性,确定贷款的期限。对贷款对象因资金营运不合理,贷款发放不当,或全年信贷资金运用大于信贷资金来源而产生的资金短缺,则不能发放季节性贷款。此项贷款,一般由办理“实贷实存”的人民银行,在上级核定的限额内审批发放。
❸日拆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汇划款项未到达等因素而发生的短暂性头寸不足。期限一般为10天,最长不超过20天。日拆性贷款与年度性贷款、季节性贷款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金额小,少至几万元、几十万元,最多几百万元,一般没有巨额款;二是期限短,多是由于资金营运中同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短的一二天就可以归还; 三是次数频繁。同业之间的清算划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随时都可能出现头寸不足,有的一天之内两次申请贷款; 四是用款急,不立即付款,就会在人民银行存款账户出现透支。针对上述情况,日拆性贷款一般由人民银行县支行掌握发放。
❹再贴现。是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贴现方式所获得的未到期合法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和中央银行进行票据再转让的行为。因为中央银行是再次贴现,所以叫再贴现,又称重贴现。再贴现实付的金额,按原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扣除再贴现利息计算。再贴现的期限,从再贴现之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再贴现的承兑汇票到期,由中央银行向承兑金融机构划付。

贷款政策

贷款政策loan policy

指导信贷主管人员实现信贷决策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制定贷款政策,有利于管理部门维持适当的信用标准,遵守各项法规,保证贷款决策的一致性,传达银行现行信贷策略等。贷款政策文件在各个不同规模、不同市场环境的银行之间差别很大。

☚ 银行贷款管理   贷款条件 ☛
贷款政策

贷款政策

即指导贷款决策的行为准则。贷款政策包括两个层次,一层是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的政策,再一层是地方政府、各商 (专) 业银行制定的本地、各行的实际政策。贷款政策具有差异性、地方性,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只有全国性的基本政策才相对稳定。正确贯彻贷款政策可以规范、约束银行的贷款行为,实现为经济的正确调节。
贷款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投向政策。即规定支持什么,限制什么,明确指明哪些可以贷款,哪些不能贷款。制定投向政策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协调的要求,以及已经出台的产业政策,针对已经出现的结构失调现象,结合长远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应该支持和限制的对象,以及如何支持和限制。(2) 规模政策。即规定贷款规模有多大,以及银根松紧度如何调节掌握。制定规模政策的依据主要是: 按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动情况和各类资金综合平衡状况确定贷款规模; 按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及现实货币流通状况,确定银根松紧方针政策;按经济发展的实际、地区特殊要求、季节性规律等制定灵活调节贷款供应政策;按银行自身资金来源确定贷款能力。(3) 利率政策。即规定利率水平、差别、执行权限及如何运用利率杠杆。制定利率政策的依据是:运用利率杠杆的出发点、影响利率的各项因素;一般地要使利率能够对企业产生动力和压力双重作用,发挥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 考虑企业成本负担,与存款利率保持一定差距,还要考虑银行的合理利润率以及利率变动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等; 按照支持、限制的需要,结合现行利率管理体制,规定利率种类、差别、档次、管理和执行的权限。(4) 贷款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内容很多,多数是围绕贷款原则和投向、规模、利率政策的贯彻落实而加以具体化的。
制定贷款政策的客观依据主要是: 贷款管理原则、经济发展变化、市场货币流通调节的需要、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银行分配及企业使用贷款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等。

☚ 贷款   贷款管理体制 ☛
000007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