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指货币供给是难以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的,主要取决于包括整个金融体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共同活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是金融体系发展的结果。表现在:
❶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大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用。以前只有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资产债务随意创造货币,是唯一的人们可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因而,货币当局只要实行法定存款储备比率管制,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和通货总量,就可以对整个货币供给加以控制。但随着金融体系的日益发达及其内部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传统区别日渐消失,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都是满足人们的货币需求。这样,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会受到人们的货币需求、银行的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货币创造能力也会随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就货币创造能力而言,除了程度上的差异以外,已经不再存在“货币创造者”和“非货币创造者”的严格区分。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被非银行金融机构部分地取代,而非银行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是货币当局所无法控制的。
❷资产选择的多样化也使货币政策难以奏效。在发达的金融制度下,人们已经向所有资产的选择,既可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也可保有其他资产。持有货币,可及时满足需要,而且避免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但不能获得收益;持有其他资产,可获得较大的收益,但风险也大。那么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其对货币、其他资产的偏好制约,而资产偏好又由经济发展来决定。人们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利率的变化和各种资产风险的比较来调整其资产结构,他们既考虑相对的流动性和安全程度,也考虑收益水平。当利率高时,债券价格下跌,人们大量购进债券,货币需求量小;而当利率低时,债券价格上涨,人们纷纷持有货币,货币需求量大,特别是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需求量无限大,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都能被全部吸收。货币当局无法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政策失效。可见,货币供给由经济内在决定,货币当局无法直接控制。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由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托宾提出的,是他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给的分岐之所在。他指出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的三个变量即高能货币、存款——通货比率、存款——储备比率之间会发生交叉影响,特别是存款——通货比率和存款——储备比率往往随经济活动的涨落而变动,不宜作为货币供给的固定参数。如经济的扩张往往增加通货需求,使存款——通货比率在经济活动达到顶峰之前便开始下降;经济的收缩往往导致通货向银行回流,使存款——通货比率在经济活动降至谷底之前便开始回升。可见,存款——通货比率与真实经济活动之间关系密切,往往随经济活动的涨落而反向变动,从而也就难于控制。再如存款——储备比率,银行储备还包括超额储备,它取决于持有超额储备的费用,即因持有无收益的资产而放弃的利息收入和为应付储备头寸不足或应付新的贷款要求预期要发生的费用。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短期利率趋于零,高能货币越多,银行对超额储备的需求就越大,存款——储备比率也就越低,从而使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托宾也不否认货币控制的有效性,但他认为,货币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的替代性,会大大降低货币当局的货币控制效果。

☚ 差额包干下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
000001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