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贝青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贝青乔1810—约1863

清诗人。字子木,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入扬威将军奕经军幕,随往浙东抗英。1842年奕经被逮京论罪,随其入京助写亲供,备刑部入奏。他目睹清朝军政腐败和侵略者的残暴,写下了许多的爱国纪事诗,并附加注释,汇为《咄咄吟》二卷。他悲愤疾呼“早知杀贼翻加罪,误抱雄心赴国仇”。后出游祖国各地,创作出很多反映现实的诗歌,格调高昂,“跌宕有奇气”。咸丰三年(1853年),卒于赴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的途中。还著有《半行庵诗存》、《苗俗记》等。

贝青乔(1810—1863)

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子木,号无咎、木居士等。贝绍溥裔孙,孙周表姑丈,朱绶弟子。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于浙东入扬威将军奕经幕,参加抗英。后曾游幕黔西。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陷苏州,奉母至浙江杭州,因乱离失。同治二年(1863 年)赴直隶总督刘长佑聘,道卒于旅邸。诗多忧时感世,沉雄坚卓,富有爱国激情,被称为吴中老名士。著有《半行庵稿》《半行庵诗存稿》《咄咄吟》《苗俗记》等。

贝青乔

贝青乔1810—1863

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诸生。鸦片战争时,慨然投笔从戎,人奕经军幕,在浙东抗击英军。根据战地见闻,写成一百多首绝句,名《咄咄吟》。因事写诗,就诗加注,是成就很高而别具一格的爱国史诗。后游京师、浙江、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晚年受聘于直隶总督刘长佑, 卒于旅途。另有《半行庵诗存》、《苗俗记》等。《咄咄吟》注文内还杂有不少古体和律诗。

☚ 冯桂芬   陈澧 ☛
贝青乔

贝青乔1810—1863

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寒士,家境清贫。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前后曾于江苏巡抚林则徐署中任职。鸦片战争爆发后,激于义愤,于道光二十一年投效奕经东征军,随至浙中,冀有所树立。曾只身潜入宁波城侦探英军情形及进剿路线,又率乡勇派赴前敌,后于军中帮办文案,论功行赏时自引《大清会典》以为例当为功贡生,故世亦称“贝明径”。道光二十三年,应京兆试,以父丧归。道光二十七年,游黔,谒流放复职之林则徐,越三年,经滇、蜀东还,归途为济灾民倾囊购米,于峡江覆舟,仅以身免。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奔波于江、浙,游幕为生。穆宗同治二年(1863),就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北上,卒于旅途。早年尝受诗法于朱绶,“生平具干济才”,“跌宕有奇气”而“落寞无所遇”(王韬《瀛壖杂志》),遂委志于诗。从军期间所作一百二十首七绝大型组诗《咄咄吟》及鸦片战争前后诸诗,揭露讽刺清军腐败,歌颂爱国军民抗英,“识者以为不愧少陵诗史”(同上)“其《半行庵诗》对当时社会之黑暗面,多所揭发,沉雄哀惋,胎息少陵,亦有诗史之目”(陈声聪《兼于阁诗话》)。青乔一生旅食四方,其记游之作,尤其是游云、贵、川时,诗境得江山之助,刻画奇险,并咏及少数民族风情。诗风多劲直健朴。著有《咄咄吟》二卷、《半行庵诗存稿》八卷。生平见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感逝集》、王韬《瀛壖杂志》,王飚《贝青乔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三,山东教育出版社)。

☚ 郑珍   莫友芝 ☛

贝青乔1810~1863Bei Qingqiao

modern poet. Works: Remaining Poetry Manuscripts of Banhang Nunnery,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