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豫让吞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豫让吞炭 豫让吞炭全名《忠义士豫让吞炭》。杨梓作。《乐郊私语》、《太和正音谱》著录。四折。剧写春秋时晋国智伯请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赴宴,席上要他们割让土地,否则就加以刀兵。韩、魏二家惧怕智伯,当场答应,唯赵襄子不辞而别。智伯大怒,要领兵攻打赵国。家臣豫让认为不妥,苦苦劝谏,智伯不听。智伯胁迫韩、魏二家一同攻打赵襄子,却被三家联合打败,智伯还丢了性命。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恩惠,先去行刺赵襄子。被赵襄子捉住,因敬他忠于主人释放了他。他又漆身吞炭,改变面容,再次行刺,结果又被捉住。豫让自觉无力为主报仇,于是要了赵襄子的衣服,作为赵襄子替身,剁烂衣服后,自刎而亡。今存《古名家杂剧》本。 ☚ 破雨伞 霍光鬼谏 ☛ 豫让吞炭指战国晋豫让为报知伯之仇而漆身变容吞炭变音之事。《战国策·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扦,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又见《史记·刺客列传》、汉刘向 《说苑·复恩》。汉王充《论衡·龙虚》:“豫让吞炭,漆身为厉,人不识其形。” 豫让吞炭全称《忠义士豫让吞炭》。戏曲剧本。元杨梓撰。四折。梓,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元三十年(1293)曾出使爪哇,后官至杭州路总管。其子亦熟谙戏曲音乐,故南北曲中海盐腔的发展与杨家父子有很大关系。一生留有三种杂剧传世。该剧本约万字。故事本《左传》有关豫让记载和《史记·刺客列传》。叙春秋时晋国智伯家臣豫让的忠主思想。让因其主智伯被赵襄子无恤所杀,在其行刺无恤时反被擒获,估念其忠而释放。让又隐姓埋名,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伏于桥下,再次行刺,又为襄子所获,面数而义之。让曰:“臣固伏诛,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襄子乃使使持衣与让,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矣。”遂伏剑而死。内容平淡,极力宣传愚忠思想。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