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间的单位系统的转换。包括测验分数等值和试题参数等值两类。等值转换的条件有:测量同一特质;测验的信度相同;测验等值的转换关系具有惟一性、对等性和可递推性。欲等值的测验间存在相互沟通的“桥梁”:共同的试题组或共同的受测者组。
测验等值ceyan dengzhi
指在不同考试分数之间,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把一次考试的分数制转换成另一次考试的分数制。如同温度计中的摄氏制可通过公式F=1.8C+32换成华氏制一样;通过该式可知,摄氏制(C)上的10°相当于华氏制(F)上的50°;显然,通过该式亦可把华氏制上的度数转换成摄氏制上的度数。进行测验等值时应满足两个条件:
❶所测量的心理特质相同;
❷不同考试的信度相同或相近。测验等值方法主要有:
线性等值 在平行的两次考试中设考试A的原始分数为X,考试B的原始分数为Y,利用它们之间标准分数相等的关系而导出的等值,称为线性等值,即

式中 MA、SA——考试A的平均数和标准差MB、SB——考试B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该式可变为:


a=MB-bMA,则上式可变为:
Y=bx+a
[例1] 某中学两年升高中考试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求这两次考试之间的线性等值关系。
| 考试 项目 | 第一年 | 第二年 |
平均数 标准差 | 50.2 13.8 | 56.1 14.6 |

a=M
2-bM
1=56.1-1.06×50.2=2.9,代入上式得:
Y=1.06X+2.9
这就是两次考试之间的线性等值关系式。
百分位数等值 在平行的两次考试中,利用它们之间百分位数相等的关系而导出的等值,称为百分位数等值。为此,首先要编制各考试的累积次数分布表,然后计累积百分率,最后找出各百分位数所对应的两个考试的原始分数,对应于同一个百分位数的两个考试的原始分数便是等值分数。
铆等值 是在两次考试中均安置一部分共同题目(称为铆题,用U表示),然后根据两次考试中考生对铆题的反应来调整一个考试的分数。这就称为铆等值。图中,第一次考试有α个考生用X+U部分题目;第二次考试有B个考生用Y-U部分题目,T=α+β,则对

第一次考试

第二次考试
第二次考试分数进行调整的公式如下:

Mx——对考试X调整的平均分
Mxα——考试X的平均分
SXα——考试X的标准差
SUα——X卷上铆题的标准差
TXαUα——X卷上铆题之间的相关
MUT——铆题上全体考生(α+β)得分的平均分
MUα——铆题上α部分考生得分的平均分余类举
[例2] 在两次考试中均使用了铆题U,有关数据如下,求对第二次考试分数调整的等值公式。
| 考 试 | 第一次考试 | 第二次考试 | 铆题 |
| 卷号 项目 | Xα | Uα | Yβ | Uβ | UT |
平均数 标准差 | 35.8 5.2 | 15.5 2.8 | 41.4 5.3 | 15.7 2.6 | 15.8 2.7 |
| 相关 | 0.48 | 0.54 | |


据上式可知,某生在第一次考试中得60分,在铆题上得15分,则Y=1.04×45+4.31=51.1;他在第二次考试中得51.1+15=66.1分。这就是说,第一次考试的60分,相当于第二次考试的66.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