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著名的美学观点。说的是诗歌创作中的含蓄蕴藉,诗美创造与诗美接受中的问题。主要是从诗美创造这一角度谈的。 《与极浦书》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里说的“诗家之景”,即诗人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美中获得美感并创造出诗美意象,这种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与客观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物象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后者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艺术升华。源于物象又高于物象的艺术形象遂给人以“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捉摸的感觉。司空图正是在讨论“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因此,这里的第一个“象”,第一个“景”,即指上述“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意象和艺术形象,与“诗家之景”的“景”同义;后一个“象”与“景”,指诗人没有在作品中表现,但通过作品中表现的意象可由读者想象意会出来的意象。这种由读者想象意会出来的“意象”,就是“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因为探究艺术的幽微,所以既不可捉摸,又“岂容易可谈哉。” 为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和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司空图在刘勰“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岁寒堂诗话》引《文心雕龙·隐秀篇》语)、皎然“文外之旨”、刘禹锡“境生象外”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求和把握诗歌美学的本质特征。司空图诗歌美学的核心,正是探求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如何利用欣赏者的想象与意会,去创造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作品,使欣赏者获得更多的美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