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境况的人家 各种境况的人家世代都是读书的人家:世代书香 书香门第 书香世家 书香门户 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诗礼之家 折桂登科的人家:桂堂 家世清白的人家:良家(~妇女) 好人家清白之家 清门静户 子弟优秀的人家:谢庭 普通人家:等闲人家 寻常百姓家:民户 家中有纳税丁口的民户:课户 有地位的人家:门仞 各种社会地位的人家:大家小户 地位高或做大官的人家:侯门 高门 鸿门 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世家 有名望的人家:名门 有过功勋的人家:勋门 高门世族之家:谢家 显贵之家:戟门 戟户 权贵之家:重室 同住一地而贫富悬殊的人家:南阮北阮 寒素之家:清门 衰落的人家:衰门 冷落的门庭和失势之家:雀罗门 后来败落的人家:破落户 地位低微的人家:小户 鄙家 出身贫寒、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县薄 小户人家 窄门窄户 贫困卑微的人家:薄祚寒门 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户 隶籍 劫后残留的人家:遗户 ☚ 人家 贫穷人家 ☛ 课户taxpaying residents唐代至元代有纳税服役丁口的民户。唐天宝三年(744)规定男23岁以上成丁,成丁后须负担课役,称为“课口”、“课丁”。《新唐书 ·食货志》:“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金元亦有课丁、课户。元代课税仍依据丁口,而以户为单位。太宗八年(1236)规定民户成丁即课税。每丁岁科1石,驱丁5升。至元十七年(1280)又规定,全科户、丁税每丁岁科粟3石,驱丁粟1石;地税每亩粟3升。 课户 课户受田而能交纳租税的人户称课户。《新唐书·食货志一》: “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凡民始生为黄,4岁为小,16为中,21为丁,60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18以上者,人1顷,其80亩为口分,20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40亩,寡妻妾30亩,当户者增20亩,皆以20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凡授田者,丁岁输粟2斛,稻3斛,谓之租。丁随乡所出,岁输绢2匹,绫、絁2丈,布加5之1,绵3两,麻3斤,非蚕乡则输银14两,谓之调。用人之力,岁20日,闰加2日,不役者日为绢3尺,谓之庸……” ☚ 课役 课口 ☛ 课户 课户❶两晋南朝时期承担国家赋税的民户。当时, 资财多的特权阶层及其依附劳动者可以免除国家赋役, 政府所能直接控制的课户数量有限。 ❷自唐至元,主户内有课口的户。课口,即纳税服役的丁口。金朝以民户内有物力者为课役户,分数等。元课税仍依据丁口, 以户为单位,有这种丁口的户叫课户。 ☚ 正户 官户 ☛ 课户 课户❶两晋南朝时期承担国家赋税的民户。 ❷自唐至元,户内有课口的主户。课口,即纳税服役的丁口。金朝以民户内有物力者为课役户,分数等。元课税仍根据丁口,以户为单位,有这种丁口的户叫课户。 ☚ 正户 属名 ☛ 课户凡人户中有成丁纳税者,称为课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