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读朱氏诗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读朱氏诗传 《读朱氏诗传》日本江户时代汉学者太宰春台撰,载《春台先生紫芝园后稿》卷之十(《近世儒家文集集成》第八卷,东京ペりかん[塘鹅]社,1986年1月,《春台先生紫芝园稿》,太宰春台著),现将原文校点如下:“甚矣,仲晦之昧于诗也。夫诗者何也,人情之形于言者也。人无不有情,而情各不同。人君有人君之情,士大夫有士大夫之情,庶民有庶民之情,奴婢臧获有奴婢臧获之情。男有男之情,女有女之情。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情者,实也,无伪之谓也。君子不知人情,不可以蒞民;为政不知人情,必有不行。是故古之君子,患不知人情,而必欲知之。然人情难知。人情之所以难知者,盖以自王公以下,至于家人父子男女之间,为情各殊,必也身处其地,亲为其事,然后有以知其情。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安居华屋之下,苟以求知小人之情,不亦观乎?又况人主在九重之内,而欲知闾巷人情,难之难矣。今夫诗者,人情之形于言者也,三百篇其尽之矣。天下之情,于何不有?君子诵诗,不出户庭可以知天下之情;知天下之情,然后可以施政蒞民。此诗之所以有用于政事而知人情者,为政之大经也。六经之有诗以此。仲晦乃以天道人事,皆备于此,而无一理之不具,岂不谬哉?郑康成谱诵二南为风之正经,大序云风发乎情,止乎礼义,自邶以下十三国为变风,此固传说也。雅亦有正变。所谓正变者,以诗人所处顺逆为言也。仲晦乃以邪正是非言之,岂不谬哉!如果以邪正是非之辨,则诗者孔子所删,君子教人,以其正而是者足矣,何为存其邪而非者乎?仲晦必以劝惩言之。夫惩恶劝善者,春秋之旨也。春秋者,实录也,故善恶皆书之。惟仲尼因而修之,明褒贬,行赏罚,以劝惩之,所以立王法之大经也。仲晦乃以是说诗,岂不谬哉!”夫诗无定义,以为劝善,则三百篇皆劝善也;以为惩恶,则三百篇皆惩恶也。诗之不可为典要迺尔。古人立言引诗,传记所载可见矣。庄子曰:诗以言成。赵成子曰:诗书,义之府也。言天下之义,尽藏于此也。皆知言也。夫子称子贡、子夏可与言诗,其旨在斯。韩婴之作外传,亦是物己。仲晦乃一切以善恶判之,何其固也!譬之如沧浪歌,仲尼闻之,以为自取之,渔父赋之,以喻其不凝滞于物而与世推移之意。孔子所闻是,则渔父所赋之也;渔父所赋是,则孔子所闻非也。不识仲晦以为何如?孔子曰: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若持是非之论,而偏乎好恶,则岂温柔敦厚之意哉?夫事必有因由,诗之有序,且言其所由作耳,非有深意也。若执之以说诗,尤非圣人所以垂教之意也。仲晦必以邪正是非断诗,则序说或不通,因疑之以为不足信,亦其固也。史记所称孔子删诗云者,如后世所谓选诗也。诗者,君子所讽诵咏歌也,故不可不美其辞。孔子所删,删其不美者也。仲晦以删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岂不谬哉?夫先王之道在六经,而诗居其一焉。六经者,所以为天下也。六经各有其用,六经阙一,不可以为邦。仲晦说诗乃曰: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岂不谬哉!果如仲晦所言者,必将废他经,是何异乎释氏执一经而曰佛法毕具于此哉?三百篇诗,多不详其作者。有士大夫所为焉,有出于闾里细民之口者焉。要之,其人岂皆君子哉!惟其言也,善恶皆出于情实,故能尽天下理义,后之君子有取焉,岂可概为孝弟忠信礼义之谭哉!仲晦不知诗,以为不道孝弟忠信之言非诗也,岂不谬哉!夫务治心者,释氏之道也,圣人不必。仲晦乃以心语道,及其说诗,亦必以心为言,惑矣哉!夫诗者,人情之发也,岂可以心言哉!非徒不可以心言,亦不可以道言。必以心与道言,仲晦之所以为不达于诗也。不啻仲晦为然,大都宋儒皆然。诗之衰于宋,职此之由,哀哉!此不特诗之厄,迺道之厄也。有志于复古者,可不为痛哭乎?客问曰:然则今人学诗如何?曰:从毛郑及尔雅训故,以求其义,不问作者之贤否,不议言之邪正,但诵其辞,朝夕讽咏,以求其为人温柔敦厚而不愚,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可以事君,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与夫可以言,可以达于政事,可以使于四方而能专对,可以不墙面而立者。此古人学诗之方也,孔子之教也。若仲晦者,非徒不知诗,要之乃不知圣人之道者也。余故书此,以求二三子学诗者。仲尼复生,不易吾言也。” ☚ 诗经及其诗人们 读国风八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